国庆收假后两天,刚把孩子的心从假期里收回来,然后接到老家的通知,家里有亲人离世,那个晚上头痛的厉害,但是还是要赶紧安排好孩子,第二天老公和孩子请假和我一起回老家了。
3天2夜的时间感觉自己瞬间成长了很多。一回到老家就开始处理一系列的问题,见到了很多许久没见过的亲戚,只感叹时光的无情,因为是土葬,流程和当地习俗都是特别复杂。
几个晚上基本都是没得休息,记忆里这么近距离的接触灵堂,还是在20年前,那个时候除了怕还是怕,这次开始直面死亡了。
下葬那天,下着倾盆大雨,然后在礼花,鞭炮,哀乐的侵袭下,整个人像掏空了一样,脑袋里只有嗡嗡的声音,加上受了风寒,葬礼结束后,躺了一下午,还是头痛欲裂。
从来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和对面人的死亡,然后也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那几天心情都特别沉痛。
这边的事情处理完,收拾好心情,去接孩子,大宝告诉我:奶奶家白色的小狗不见了,我和奶奶一起找呀找,没找到。”
大宝说完用天真的眼神望着我。
孩子奶奶在旁边告诉我:白色的小狗死了,卡在窗户底下死了。”
大宝听到后很伤心的和我说:妈妈,我好伤心,白色的小狗没有了。”
我抱了抱他,安抚了一下他的情绪。
这是大宝最喜欢的小狗,每次回来都要和它们玩,也有了感情。
突然就没了,大宝一下子是有点适应不过来,也是这个机会,大宝真正明白了生命与死亡是怎么一回事,算给大宝上了一堂生命与死亡教育课。
第二天早上,大宝跑过来告诉我:家里又有3条小狗,是奶奶给我买的,它们好可爱的。”大宝轻轻的摸了摸小狗的头,很是宠溺。
经历过失去后更加懂得珍惜生命的可贵了。
可能很多家长怕孩子太小,还不能面对死亡这道教育大难题,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中能接受的东西更多,对于死亡坦然接受的态度能教会孩子去正面面对生命,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难题,在孩子适龄阶段是可以教孩子坦然面对生命的全过程了,而且是很有必要和孩子解说这个话题。
记得小时候家里很避讳死这个字眼,说不吉利,尤其是过年的时候,连话都不敢说,生怕说到这个字被骂。
还有大人的遮遮掩掩让孩子更加的好奇,然而以他们那个年龄阶段又不可能有更深的理解,孩子也会从另外的途径去了解,可能了解的更加片面。
所以当孩子问到死亡这个话题,我建议家长都是坦然的去和孩子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要根据你家孩子对这个话题的了解程度,你再选择用什么方式去和孩子说。
家长如何和孩子解说生命与死亡这个教育大难题?
1.可以带孩子一起看相关的电影和绘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看《寻梦环游记》,跟着电影慢慢给孩子解说死亡这个话题,用电影里话说,人虽然死了,但最后活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告诉孩子死亡是怎么一回事,可以减少孩子对于死亡的过度恐惧,让孩子正确看待生命的全过程,然后也能更加珍惜和敬畏生命。
2.从动植物的死亡跟孩子去解释生命的全过程。每次家里有植物死亡的时候,都会带着孩子去看,然后跟他说植物生命生长的全过程,孩子慢慢的就知道植物死了就没有了,再慢慢的会和孩子说动物的死亡,慢慢的孩子就能理解死亡是怎么一回事了。
给孩子上一堂生命与死亡教育课,有利于孩子更好的去了解和珍惜我们的生命,也能对生命更加的敬畏。
这些知识学校课堂很少会去教,所以学校缺失的教育,家长要找机会给孩子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