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用假装遗弃的方式吓唬孩子,会影响孩子一生

晚上下班,刚出电梯,就看见一个妈妈一边进电梯,一边大吼哭吧!哭死算了,越哭越不要你!”。然后看见一个大约两三岁的孩子,撕心裂肺地坐在地上哭,边哭边无助地喊着妈妈,一只鞋掉在脚旁。那一刻,很心疼孩子。很想跟妈妈说不要这样对待孩子。但,终究没能开口。

回家的路上,想起前两天早上在光明路小学附近看到的一幕。一个大约六七岁的孩子,边哭边跑着追前面的电动车。孩子背着书包,书包的肩带一会儿一掉,他边拉边跑,边喊妈妈,哭声撕心裂肺。而电动车上,妈妈头也不回,只管往前骑。

我想,孩子如此大哭,妈妈的内心也是心疼的吧!究竟孩子犯了什么错,让妈妈忍心丢下孩子,让孩子恐惧地体会妈妈不要自己的感受呢?

在这里,我不想讲道理,先分享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1975年,哈佛大学著名婴儿研究学者爱德华·特罗尼克展示了一个名叫面无表情”的实验。在这个实验里,妈妈先带着慈爱柔和的表情,用愉快的口吻和一岁多的婴儿聊天。婴儿也表现得非常愉悦。过了约三分钟,妈妈转过脸去,再回头时,用一张面无表情的脸面对孩子。看到妈妈这副表情,婴儿呆住了。之后,他试图用刚才的举动来让妈妈回应自己。但是,无论他怎么做,妈妈依然面无表情。孩子开始焦虑,把头转到一边,转移自己的痛苦。紧跟着,又把手放到嘴里吮吸,以缓解不安。等了好久,他发现妈妈依然没有改变,彻底崩溃,放声大哭。这个时候,妈妈又换上了生动而慈爱的表情,婴儿看到后,心情慢慢平复,又变得愉快开心。

通过实验,我们会发现,孩子很敏感,他们能敏锐地感受到父母的情绪变化,他们的情绪也随时会受父母情绪的影响。

看这个视频的时候,当看到妈妈那张面无表情的脸,看到孩子努力和妈妈沟通无果,最终哭起来的样子,我忍不住掉下眼泪来。

再想想那两个孩子,无论他们做了什么惹妈妈生气了,但妈妈转身离开,不管不顾,孩子的感受我能感同身受,会很心疼。

我相信,妈妈并不是真的要抛弃孩子。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无法区分妈妈的表面行为与内在动机的。他们对妈妈情绪的理解是有限的,当妈妈转身走开,说不要自己时,孩子会非常害怕,会以为父母真的会抛弃自己。而这种恐惧的感受会留在记忆里,可能一生都会缺乏安全感。

不可否认,作为成年人,我们的生活中不是只有孩子。我们有工作,有生活的压力,有各种烦心的事情,我们难免力不从心,难免心烦气躁。在面对孩子犯错,甚至无理取闹的时候,我们难免控制不住情绪。但是,如果我们知道,当我们随意发泄,随意说你再怎样怎样,就不要你”的话时,请考虑孩子的感受。

有过被父母抛弃行为的孩子,为了讨好父母,获得安全感,有些孩子会通过对父母言听计从,努力做父母希望他做的事儿来得到认可;也有些会故意做一些出格的事儿,为了获取父母的关注和他人的肯定。

所以,下次,在你心烦意乱想推开孩子时,请想想这个试验,请温柔下来,抱抱我们的孩子。无论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情是事情,感情是感情。请不要以伤害感情的方式教孩子做事儿,也请不要用假用装遗弃孩子的方式来吓唬孩子,这对孩子的影响不是一时的,是一生的。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未来是不会幸福的!

每天观察生活,觉察自己,从你的故事中照见我,愿我的分享与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