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uu2岁的时候,认识了隔壁家的大哥哥,隔壁家的大哥哥会打球,会画画,每次来uu家都会陪uu一起过桥,他们用矮椅子搭的桥,可有一段时间大哥哥就没经常来了,原来他要去上小学了,uu一直在找,直到有一天,中秋节,很多人一起欣赏月娘,吃点心,而那位大哥哥也在场,uu看到很开心的邀请他,:""哥哥,去我家玩好不好"",大哥哥用不耐烦的语气告诉他:"不要,你别碰我!"
uu没有放弃,再一次发出了邀请,哥哥,到我家玩好不好?"小屁孩,你走开!"大哥哥轻轻用手碰了一下,小小他的就摔倒了,然后,很委屈憋着嘴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看到自己亲爱的外甥这样,我都替他心疼。
这个时候我没办法帮助uu,也不能满足他的需求,只想快点转移他的注意力,就带他去广场玩沙子。
孩子被拒绝家长的态度很重要其实每个人在生活当中多多少少都别人拒绝过,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不可能人人都能达到你的需求,就像父母,有时候都会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而同样的,孩子在外玩耍,被同伴拒绝,我们要以一种平和,正常的心态引导孩子。
就像一期综艺节目,蔡少芬的小女儿和妈妈说了,其他小朋友都不喜欢和她玩,伤心的包子跑去找妈妈哭诉:
"他们都不想跟我坐。""他们都想跟我姐姐玩。""他们一整天都这样子不理我。
但是蔡少芬并没责备其他小朋友,也没有指责包子做的不够好,而是以一种很平常,很正常的心态告诉孩子,做好自己,别人主动就会来跟你玩。
蔡少芬搂着包子,对她说:
"我觉得你的感受是真实的,我也接纳你的感受。我教你一样东西,就是你笑容多一点,你主动一点,你做回自己,他们肯定会被你吸引的。如果你还计较,你永远都是一个不快乐的人。"
妈妈的这一种非常平和的语气,会带给孩子一种平和,坚定的情绪,懂得"被拒绝"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并不是我很差,而是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大多数都会碰到的。
她还告诉包子,只要你做好自己,足够自信,慢慢的,喜欢你的人会越来越多,包子听了妈妈的话,在以后的节目里,和其他小朋友融入的越来越好。
试想,如果蔡少芬和包子说:"都是其他小朋友不好",或者:"你怎么那么差劲"!那么包子还会愿意积极交友么?
孩子就会把责任而推到别人的身上,解决问题的能力,远比只会指责来得重要。
最后,总是越俎代庖,结果就是孩子永远会等着大人替他去解决问题。
而所有的被拒绝在我看来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我们没办法满足所有人,被拒绝时的心态很重要,我们从小要教孩子,被拒绝不代表什么,父母的心态好了,带给孩子的,就是好心态。
鼓励孩子不要因为被拒绝而泄气著名学者周国平关于情绪管理有一句名言:不要死在一件小事上。
他在文中提到:
"如果一个人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一件事上,这件事无论多小,也会被无限放大,成了坠在心里的石头,始终化解不了。如果能拓宽眼界,调转你的视线,去丰富自己,看更多的人间百态、历史变迁、宇宙广袤,这件事在心里的重量,自然就会轻许多。"
就像uu,如果我不转移他的注意力,带他出去广场玩沙子,他就会一直想着那件被拒绝的"小事"上,越想越难过,越难过就越想哭,从而会进入到一个死循环中。以后看到大哥哥,就会想到他曾经"被拒绝"的场景,对于孩子的成长伤害还是有的,但是,我们要鼓励孩子,不能因为这点"小事"而泄气,生活中多的是有趣的事。
而下一次,当uu再次看到邻居家的大哥哥,我让他鼓起勇气,让他先去问问哥哥有没有空?
刚开始uu还不愿意,不肯去,我说了你去试试看,才知道啊,加油,只见,uu快速的跑到哥哥身边:大声的说道,"哥哥,你今天有空陪我玩嘛!哥哥笑着说道:"有啊,那你来我家吧"。Uu高兴的跳了起来,很开心,因为哥哥又可以教她拍球了。
有时候,孩子的勇气只需要你一次次的鼓励,你的主动,会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结果。
帮助孩子建立更加广阔交友空间有一次我们几个闺蜜带着孩子要聚会,大部分孩子都四五岁了,只有小刘的孩子图图最小,才三岁,图图一直想跟着哥哥姐姐一起玩,但是大孩子看到他都不愿意跟他玩,到了最后图图终于大哭了起来。
我们几个大孩子的家长都很不好意思,就一直叫自己的孩子跟弟弟一起玩呀,你们是大哥哥大姐姐要带着弟弟知道吗?这句话之后也不知说什么比较合适了。
小刘走过去问问孩子为什么不和弟弟一起玩呢?有个孩子就说:"他太小了,不懂得跟我们玩,只会跑来跑去",还有一个孩子说:"我怕他们把我们的东西弄坏了""我们正在煮饭呢",原来他们正在玩过家家的游戏。
小林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哦,原来是这样,你们是害怕弟弟不会配合你们的游戏,所以,才拒绝他的,对吗?"是的,我们并没有喜不喜欢他,我们只是怕他不不会懂玩具,我们还是喜欢他跟他玩的",小刘又继续说:"你们都是好孩子,但是你们能不能给图图安排一个工作?让他也能帮得上忙呀,最好呀,你们要和图图说一下,需要怎么做?"语音一落,每个孩子都去拉图图忙着给图图安排任务,图图一下子就变成一个大红人,很快的孩子就破涕为笑了
孩子的表达能力受制于年龄,越小的孩子,词汇量越小、思维越发散,所以经常是"词不达意"。
当对方孩子说出"我不和你玩"的时候,真正的意思可能是:
"我们先来玩的。""玩具不太多了,不够分给你了。"
"我们互相认识,但我们不认识你。"
"我们玩得很开心,怕你加入会破坏了我们的规则。"
所以,当孩子和你说,"妈妈,他们都不跟我玩"的时候,最好的做法,就是我们来充当孩子的翻译官,帮助两边的孩子们进行起良性沟通。
用倾听和沟通的方法,去找到对方孩子背后真正的意思。
而在孩子的世界里,吵架实在太过寻常——他们每天可以吵架闹翻100次,但是又马上和好101次。
家长无需太过恶意解读对方孩子的行为,也不能太过保护自己的孩子。
当孩子过来说"妈妈,他不和我玩"时,家长的做法很重要。
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关注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情绪,让孩子建立起共赢的思想而不是非黑即白。
当孩子吵架了,被拒绝等等,家长的做法很重要,能够决定了孩子的未来的交友观和人生观,
同理,孩子的世界中,也不能只有甜。他们需要在有爱和善的交往中享受友情,但是也需要从时不时的吵架、争论、断交、再度和好中,去学会沟通、商量、妥协和合作。
我是你的朋友,我更是我自己,这才是我们结交朋友真正该有的模样。
我是奶瓶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