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网上疯传一句话,叫你不逼孩子,将来生活会逼他!”据说是董卿说的,事实上董卿的原话并不是这样,原话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挣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都敌不过他败家一年。”之所以被很多网友误读,是因为越来越多的父母相信,强迫孩子学习是可以促使他成才的,而一味放纵只会让他将来吃生活的苦。所以父母宁愿在孩子幼时逼他一把,让他好好学习,也不愿孩子将来为生活所迫而吃苦。
事实上,现在的孩子的确课业繁重,不仅需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类功课,还有各种兴趣班、辅导班等着他们,小小的肩膀承担着大大的负担。可我们还是需要弄明白几个道理,看看家长这样逼到底有没有用: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注意的,如果掌握地好,即使不逼迫,孩子也能成才;掌握地不好,反而对孩子成长有害。
1.依靠父母逼迫,孩子究竟是否能成才?
孩子是否能成才,决定因素有很多,比如孩子的兴趣和特长、父母的引导、老师的教导、社会环境的影响……纵观古今中外,但凡有所成就的,绝不是单纯靠父母逼迫的,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我们再来说说逼迫这个词,逼迫自然是通过一些强制手段来使别人违背自己的意愿来做事,父母逼迫孩子时首先考虑是自己的想法,而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这会引起其逆反情绪。
2.比逼迫更有助于孩子成功的是兴趣
关于这一点,不用去看名人,就看身边人我们也能发现,爱画画的人将来做了设计师,爱写作的人做了写手,爱美的女孩做了化妆师……但凡能在职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外乎两点,一是兴趣所在,二是能力所在。事实上,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能力,凡事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便能持之以恒奋斗下去,将来也能有所成就。
3.是不是学习越辛苦,成就越大
很多大人在逼迫孩子学习时,只是本着付出越多、得到越多的心理,每当他们逼迫孩子学习时,他们会觉得心安很多。事实上,大人无需这样,只要找对方式方法,能对孩子因材施教,即使不逼迫孩子,他也会给你一个惊喜的回报。如果逼迫是盲目的,是不顾客观实际的,那只会是徒劳的,甚至起到反作用,不仅对孩子成才没有帮助,反而害了孩子。
4.长期逼迫孩子反而适得其反
父母长期逼迫孩子,一会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二会导致亲情淡薄,影响父母子女感情;三是使孩子性格变得懦弱、自卑、暴力,忽略自我情感和兴趣。父母要想孩子成才,还是应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特长,并鼓励他长期坚持下去,只有尝到甜头才能促进其更加自觉,自然也更易成才!
我是幼教咖,幼儿园园长、早教师,传播更好育儿干货。欢迎关注,您的点赞、转发,是对我们最好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