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没出息的孩子,都是你管出来的

世上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唯独父母对子女的爱以分离为目的。

著名诗人纪伯伦就曾写过一篇《你的子女其实不是你的》,字字恳切,发人深省,希望每个父母读完都能有所收获。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

——纪伯伦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not even in your dreams.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forth.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is stable.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我们陪着孩子长大,却无法陪着孩子变老;我们养育孩子的身体,但也要尊重滋养孩子的灵魂。

手端银碗讨饭吃



小时候听过一个手端银碗讨饭吃”的故事:有三位父亲经常到庙里为儿子祈福,天长日久感动了菩萨。有一天他们同时被菩萨请去,允许他们从众多的宝物中每人挑一样,回去送给儿子。

第一位父亲挑了一只镶嵌着宝石的银碗,第二位父亲挑了一辆包满黄金的马车,第三位父亲挑了一付铁铸的弓箭。得了银碗的儿子每天热衷于吃喝,得了金马车的儿子喜欢在街市上招摇,得了弓箭的儿子整天在山间狩猎。

多年后,三位父亲去世,爱吃喝的儿子坐吃山空,把碗上的宝石抠下来变卖,最后不得不手端银碗讨饭吃;爱招摇的儿子每天从金马车上剥点金子,换回粮食辛苦度日;会打猎的儿子练就了一身狩猎好功夫,经常扛着猎物回来,一家人有吃有穿。


这个民间故事有着深刻寓意:作为父母,如果我们留给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财富,是不可靠的;只有给孩子留下一些生产性的财富,才是真正对他们负责。

父母是孩子的领路人

有人说,父母子女之间,其实就是一场不可避免、漫长的告别。所以,我们终要学着洒脱地放手,子女也要学着独立的生活。




在人生的道理上,父母作为领路人,什么是我们能送给孩子、可保障他们一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礼物呢?

1、第一件礼物是学画画

绘画可培养专注力、想象力、创造力


其实, 对于孩子来说,画画是一种探索世界的方式,是表达感情、获得快乐的方式,能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培养专注力、想象力、形象思维、空间思维能力。

画画是孩子的另一种表达,可以说,没有机会画画的孩子,面对这个用语言难以清楚描述的世界时,就失去了一种表达的机会。而且,画画可以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主要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有利于右脑的发育,这对孩子智力发育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绘画还可以促进孩子对美的追求,不仅反映在对自然的评价上,也表现在对外界一切美的事物的热爱上,那些美的形象景色,无不引起他们的奇思遐想。

正如郭沫若所描绘的那样:孩子看见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翻飞,使他心中发出一种快乐的情趣,他便连声叫到:啊,蝴蝶呀,蝴蝶呀,好看的蝴蝶呀!这是情趣的直写,这是孩子的诗,但等他稍长大了,他便模仿着画只蝴蝶或者还要添些花草上去”。

这种转变不仅表现在孩子的画中,还能对其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绘画有利于孩子心智的发展,因为它是视觉艺术”,能使得孩子脑、眼、手并用,因而它能促进身心的成长发育。它有利于孩童思维能力和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利于发挥孩子的潜能与个性,培养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第二件礼物是阅读

阅读可塑造孩子的智力、品质


虽然家长对孩子的具体期望各不相同,但共同的地方也很多,那就是孩子一生健康、幸福这种大目标,通过教育”所能实现的就是:第一给孩子良好的智力,第二给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




人在智力方面可能有一些先天差异,但塑造智力的空间也很大。发展智力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阅读,这一点已被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与其阅读量呈正比:阅读可拓宽见识,让人获得超越日常生活的知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一个学习上潜在的差生。”这是他多年在教学一线研究和观察后得出的重要结论。

阅读不但可以塑造一个孩子的智力,还可以塑造孩子的品质。任何一部书,只要是一本好书,往往都充满真善美的情怀,其核心价值观也是正面的。这些东西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从阅读中经历了丰富的生活,倾听了众多的智慧,分享了无数思考成果的孩子,其思想会更成熟,人生境界会更美好。




很多道德和意识问题,从根本上讲,都可以说是智力问题:有智力才有思考和反思的能力。由此也可以得出阅读的第三层功效——修复心理创伤。一般来说,人们多少都带有某种童年时代的心理创伤,只是轻重程度不一样。

父母和老师都可能会在无意中伤害我们,生活和命运也可能对我们不公。有的人能战胜这些伤害,有的人则在阴影中伤痛一生。一个从小建立了阅读兴趣的人,会有更好的自我治疗的能力。这一点,也是基于前面提及的阅读带来的智力和心理两方面良好的基础。


当然,阅读的功能不可能强大到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拆一座房子可能只需一把镐头,而盖一座房子则需要动用许多工具和手段。教育孩子也一样,阅读虽然非常重要,但还需要其它要素来配合。

3、第三件礼物是自由

给孩子选择权、尝试权和犯错误权


许多父母可能会把自由理解为放任自流”或无法无天”。这说明许多人并没有理解自由的含义。

给孩子自由,不是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需要给孩子三个权力”: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


怕孩子犯错误,凡事都要孩子按自己的想法来做,孩子一旦失败就大加指责,这样的家长,就是强权家长,他们对孩子关心和付出”越多,对孩子自由意志的剥夺就越多。

自由和尊重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全社会都在谈尊重孩子”,却在自由”的观念上出现盲区,尊重也就变成了空话。哲学家弗洛姆说:如果没有尊重,爱就很容易堕落为统治和占有。”一个被管制太多的孩子,他失去了探索和认识世界的机会,也就失去了自我认识和调整的信心。




真正睿智的父母,往往更愿意成为孩子的守护神,而不是掌控者。

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自由的同义词不是放纵,而是选择力和判断力。那些真正幸福快乐的孩子,是那些真正获得了自由的孩子,他们更清楚行为的界限在什么地方。

而一个无法无天的孩子,其行为只是放纵,而非自由。放纵是压抑的后果,是选择功能的失效。这样的孩子内心其实是软弱的,因为他丧失了对自己的掌控力。




能否给孩子自由,是爸爸妈妈能否有分寸地表达关爱、有质量地去教育孩子的一块试金石。父母只有首先解放自己的心态,理解了自由意志在教育中具有何等价值,才能把自由”这个无价之宝送给孩子。

4、第四件礼物是身教

家长的行动比语言更有说服力


如今是信息时代,许多父母烦恼孩子总玩手机的问题,经常因为玩手机耽误功课、无心学习,讲道理无果,揍一顿也没用。如何才能改掉孩子的坏毛病?其实,这些家长只看到孩子的不是,却看不到自己给了孩子一个整天抱着手机的坏榜样。而家长用行动告诉孩子的,远比言语告诉得多。


古人说得多好,言传不如身教”,这六个字无人不晓,但有多少人会以此为镜,真正践行身教?



活在虚荣中的家长不可能教给孩子踏实,刻薄的教师也不可能教会孩子宽容。为孩子做出表率,不仅是你在外人面前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相处时是什么面貌。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教材,你教给孩子的,全写在这里面了。




父母和孩子,是生命中最亲密的一种关系。

大家都明白,给孩子好的教育就等于给孩子最可靠的财富。但到底给孩子的教育”是什么,家长之间差别巨大。

这个差别,主要不是理念、身份、地位或文化程度的差别,而是教育手段的差别。这些会决定你给孩子的到底是银碗、金马车还是良弓。


无论都市或乡村,贫穷或富有,高官或平民,你都可以把最好的教育送给孩子——让孩子学画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亲自做出良好的表率。这是每位父母都有能力送给孩子的财富,也是孩子生命中得到的最美好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