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无私的人。
他们对孩子的爱是任何人、任何物品都无法替代的。
捧在手心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父母对于孩子的疼爱、宠爱是天性使然,这无可厚非。
父母但请千万记住,不要由着孩子的性子。
人都是有惰性的,必要的时候不逼他一把,他以后的人生就要处于每天被别人逼的一种状态。
我见过很多人,长大后抱怨父母在小时候没逼他,怪他们失职。
1.吃不了一时的苦,就要吃一辈子的苦
我有一个表哥,初中因为没通过中考,从此就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常年混迹在各大工厂。
谈起当年,他神色忧伤。
当时觉得记英语单词、背数学公式难,觉得学习难,真的没书读了才知道什么才是真的难”。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意去吃学习的苦。
点赞数最高的回答是,大概是因为懒。学习的苦需要主动去吃,生活的苦,你躺着不动它就来了。”
你是想蜗居在一间不到20平米的出租屋里,还是想坐拥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你是想因为钱不够不得不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是可以大气地买下自己看中喜欢的东西;
你是想每天只能在公司里出入,还是随时可以给自己放个假去外面看看。
……
这些你想得到的东西,没有什么是不需要付出就可以得到的。
如果,你现在选择了安逸,承受不来一点的苦,未来的你,可能一事无成,碌碌无为一辈子。
怕吃苦,吃一辈子苦;不怕吃苦,吃半辈子苦。
2.爱他,不是顺从他
每次经过幼儿园的时候,总能看到相似的画面。
孩子哭着喊着说不要去幼儿园,父母犹豫了小会儿,就真的把孩子抱回了家。
都说子女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对孩子的爱无可厚非。
但是,这种爱的方式真的好吗?
你可能会觉得孩子还小,没关系。
其实不是的。
人们都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在不该喂食的时候,他第一次哭,你就喂他吃了;
他可以感受到的,他会觉得这种方式是很有效的。
以后每一次想吃的时候就哭,不喂食就一直哭。
到那时你觉得你能狠下心来吗?
你的一直顺从,会增大他更好的融入和适应环境的难度。
父母不会也不可能一辈子都守护着孩子,你们总有一天会老去,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
不溺爱不娇惯不顺从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精彩的人生。
同样也是为了父母自己,如果他不能很好地融入和适应社会,你们能放心吗?
3.爱他,才更不想看见他卑微生活的样子
董卿,被誉为国民才女。
人们对她那出口成章的能力赞不绝口。
除了她自己,很少有人知道,那是从小积累的成果。
在她小时候,父亲常常会要求她每天抄写成语和古诗并背诵。
整整抄了两年之后,又让她抄古文。
要求她多看书……
积年累月,让董卿有了每天都会花时间阅读的好习惯。
也为她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表现打下了基础。
小时候父亲在她心里就是一个暴君”。
现在的她说:我能走到今天,真的要感谢我的父亲,没有他逼我一把,我不可能拥有今天的成绩。”
还记得零分考生”徐孟南吗?
他放弃了高考,放弃了读书,他后来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10年来,因为没有好的学历,只能辗转在各类工厂:组装广告箱、制造井盖、包装卫浴产品……
脏活累活干了遍,人生一地鸡毛。
在孩子小的时候,他其实是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分辨什么才是真正对他好的事情。
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在必要的时候逼他一把,为他指明方向。
正因为我爱你,我才更不愿意看到你以后卑微地生活的样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