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不缺父爱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在很多孩子的教育中,父亲好像隐形”了一样。而近年的心理学研究发现,父亲更多陪伴和教育,对孩子可谓终生受益。这样的孩子会有更积极的性格和情绪,智商更高;也更容易走向成功。

不缺父爱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班里有些孩子,已经来学校几年了,但是老师们都没见过孩子的爸爸。开家长会的是妈妈,监督孩子作业的也是妈妈,接孩子放学的不是妈妈就是爷爷奶奶,爸爸好像隐形了一样。但是遇到续费、培训缴费或者一些教育问题时,妈妈却提出需要爸爸做决定。让爸爸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不仅能帮助孩子成长,也可以让学校和这样一位难以露面”的重要决策人建立联系,更好的沟通。

前一阵有个比较极端的热词叫丧偶式的育儿”,用来形容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缺失。必须注意的是,父亲较多的参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对孩子的益处多得出乎意料。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不仅需要妈妈的付出,学校的努力,父亲的作用也不能忽视。

人类社会以家庭为单元,核心家庭结构包括父亲、母亲和孩子。在养育幼儿的过程中,父亲和母亲都扮演着独特而不可取代的作用。传统观念看重母亲在孩子成长和教育中的作用,忽视了父亲。而近年的心理学研究发现,父亲参与家庭教育对孩子可谓终生受益。

我们需要让家长知道,孩子健康成长,需要父亲更多的陪伴和教育!

一、更好的性别角色意识

男宝宝穿蓝色的裤子,女宝宝穿粉色的裙子”,这是社会最初对孩子性别角色的区分。

孩子对性别的最初认知来源于父母。对于男孩性别角色的学习,父亲具有示范性的作用。男孩往往通过对父亲男性行为模式的学习和认同,越来越像男孩”。而女孩在与父亲的相处和关爱中获得安全感,表现得更加女性化。

如果一个男孩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父亲的参与,则会表现出更多女性化的行为,比如娘娘腔”。当然,女孩在父亲的陪伴和指导下,提早学会对男性的适应,为女孩的社会化做好准备。心理学的一项研究表明5 岁前失去父亲的女性,难以了解男性的特点,在青春期与男性交往时,常常会表现出焦虑、羞怯、无所适从。

二、有安全感,勇敢自信

性别角色

男性更加象征着力量和坚强。父亲经常陪伴孩子,孩子就会更加有安全感。比如和隔壁小伙伴打架啦,玩耍划破衣服啦,好像在父亲那里都是小事,能轻松摆平。父亲就是他们探索世界的坚强后盾和安全基地。

男性本身就比女性更加喜欢游戏,哪怕做了父母也不例外。所以父亲天生喜欢和孩子玩游戏。妈妈对孩子的陪伴,更多是温情的,表现在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担心孩子的身体安全。很多妈妈只会带着孩子做一些保守的小游戏,而爸爸可以带着孩子玩一些更加剧烈的大游戏”,比如将孩子举高,踢球等对抗性的活动。在游戏中,父亲会鼓励成就和独立,孩子也更喜欢探索,并且在一次次的探索中收获自信。

因此,父亲在儿童成长中最基本的角色是一个玩伴。和父亲相处,儿童更容易习得探索精神和面对陌生环境的勇气。

三、情绪更好,幸福感更强

心理学

父亲经常在家并且和孩子玩耍的家庭本身就更加幸福。这样的家庭夫妻关系更好,甜蜜有爱的家庭对于孩子就是一种祝福。

也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父亲经常陪伴的儿童较少受到情绪困扰。抑郁、害怕、内疚、焦虑等消极情绪体验少,品行问题也较少。父亲经常教育和陪伴的女孩,也更愿意尝试新事物,更乐观。

四、注重规则,更容易成功

在社会性活动中,男性更加理性和客观,并且更遵守规则。和孩子玩游戏时,父亲更多要求不许耍赖”,而母亲更容易向调皮或求饶的孩子妥协。

经常和父亲玩耍的孩子,也会更遵守规则。相关研究表明,就遵守规则而言,具有良好规则意识并遵守规则的幼儿大多拥有更多的朋友,更受其他幼儿欢迎,也更容易获得同伴的信赖。这样的孩子自控力、自主性更强,并且不容易冲动行事。

懂得尊重契约,看重规则,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在工作中当然也更加容易成功。

五、智商更高,成绩更好

父亲

男性更加注重逻辑思维,父亲参与教养会促进孩子的智商发展。美国耶鲁大学进行了一项长达12年的研究,研究表明: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更加聪明,在学校取得的成绩更好。当然,走向社会以后也容易成功。

六、结语:父亲独特且无法取代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讲:生育一个幼儿,雌性贡献的是数月怀胎,以及随后漫长的哺乳期;而雄性贡献的只是一个精子。所以,似乎母亲天然和宝宝的联系更加密切。翻看中国传统的育儿故事,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母亲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父亲。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父亲的作用是巨大而无法取代的。

人的成长本来就是一个复杂而艰辛的过程,在养育幼儿的过程中,父亲和母亲都扮演着独特而不可取代的作用。一个幼儿的成长需要的不仅仅是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还需要教育、陪伴和爱,不仅仅是母亲的,还有父亲的那一份。

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母亲的责任,很多教育问题也不是母亲一人能够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