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3日三益亲子&晨曦微露”:
无论是以一位父亲的视角,还是以一名职业培训师的视角看,在亲子教育这件事情上,很多打着亲子教育专家名号的书籍、讲座和培训课程(包括线上和线下),总是会给到自己两个特别强烈的感受:
一是不断地向父母喂养”焦虑;
二是有花样百出、推陈出新的各种让人眼前一亮”,甚至引发共鸣”的概念生生不息。
今天要聊的中国式父母”,就是其中一个让人实在不得其义的概念。
当我用中国式父母”在百度百科上尝试搜索的时候,网页显示的是中国式家长”,并且有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搜索结果,见下图:
百度百科对中国式家长”的解释是:
指中国的大部分家长最关注孩子学习,专注与孩子交流的比例低。在教育孩子上,过分注重孩子学习成绩,忽视孩子个性发展,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
不知看过这样的定义之后,各位伙伴有何感受?
不敢妄加猜测,也没有权利去猜测。
所以,只能用自己极为有限的认知,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不否认这个解释中的表述,符合一些事实或者现象。但仔细琢磨这个解释,还是会有些疑问如鲠在喉。比如:
1、大部分”到底是否有足够的样本层级和样本数量?
2、比例低”到底低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是几乎没有?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是完全没有任何提升的希望和可能?还是… ….?
3、过分注重”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水平或者程度?是否有某种标准来划定过分”与不过分”?
4、忽视”是指完全没有?还是指重视程度不够?哪什么样的程度才能够得上重视?
5、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是不是指凡是有这样心愿的家长都可以划归到中国式家长”的行列?或者说,除了中国式家长”之外的其他家长,就存在任孩子自生自灭”的嫌疑?
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些疑虑,是因为:
假定这是一个经得起推敲的学术概念,至少不应该留出这么多需要人们自行并且各自解读”的空间;
假如这是一个专家们为了表述方便而随意脱口而出的一个临时性的表述,为什么最终堂而皇之”地成为了百度百科的一个词条?
所以,我为今天的分享取了一个题目,叫做《中国式父母”概念下的诡异和荒唐》。
诡异的地方在于:
中国式父母”硬生生地将父母分成了两大类,还有一类就是非中国式父母”。难道其他国家或者族群的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就没有任何中国式父母”类似的思想以及言行举止?如果有的话,这一类父母又该称呼为什么式父母”呢?
除此之外,由此一概念衍生出来的各种言行,自然就会有些荒唐。比如:
可以为很多父母对孩子施加的不当言行,找到冠冕堂皇的依托,从而变本加厉地施加给孩子——中国式父母”都这样,我能有什么错?
可以为很多父母推卸、放弃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提供理论上”的依据——中国式父母”就是要最关注孩子的学习”,我是中国人,所以,我只能做中国式父母”!个性发展?尊重?信任?平等?… …这些与学习成绩”有关吗?
写到这里,实在有点力所不逮了。所以,最后想弱弱地问一句:
您愿意是中国式父母”中的一员吗?
如果不愿意,那想做一位什么样的父母呢?
期待您有勇气独立于某些概念”范畴之外!
欢迎更多的伙伴一起交流分享:可以在文后留言,也可以私信提问!
一起交流就是彼此智慧加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