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希宝妈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说,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和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
亲子教育也是如此,只有和孩子建立顺畅的交流,父母了解孩子真实的状态,才能让你之后的教育事半功倍。初为父母的我们,要如何才能读懂孩子心呢?
1.无声的倾听(0—1 岁左右的孩子)
在宝宝一出生的时候,这个时候他是不会说话的,只会用哭还表达自己的感情,这个时候,妈妈就要学会区分引起他哭的原因是什么?
1.饿的哭: 宝宝在饿的时候,哭声是非常大的,小脸哭的通红,在床上不停地乱动,尤其是刚出生 2.3 个月的宝宝,饿的时候,会吃自己的小手,告诉你,妈妈我饿了,要喝奶。
2.尿了或者拉粑粑的哭:如果你是时时刻刻都关注自己宝宝的,你就会发现,宝宝在尿尿或者拉粑粑的时候,都是有信号的 小脸憋着通红,眉毛拧着,小嘴咧巴着,不是尿尿了就是拉粑粑了,如果不及时的给他更换尿不湿或者尿片,他就会用大哭的方式来引起你的注意力,这时候,你只要及时的给他清洗屁股换个新的尿不湿或者尿布就行了。
3.需求安全感的哭声: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胆子很大,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自己也可以玩的很好。但是有的孩子就不行,非常缺乏安全感,一会看不见妈妈就开始大声哭泣,一直到被妈妈抱起才停止哭声。
对于新手妈妈而言,想要读懂婴语话是非常难得,我们只能听过他的表情和动作来判断他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随着孩子长大,他有了自己的思想,渐渐地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时候我们就不需要倾听了,我们可以询问他,用语言,用动作跟他沟通。
2.肢体的交流(1—2 岁的孩子)
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可以简单的表达他想要什么?他想干什么,不想干什么?我们也要开始慢慢地学习'婴语话"。
我记得我女儿在一周岁左右的时候,才刚学会走路,也开始慢慢学着喊爸爸妈妈,会简单的跟我们交流,当她需要一件东西的时候,如果我拿对了,她就会给我一个甜甜的笑容,如果我拿错 了,她就摇摇头,甚至会跟我发脾气。
3.语言交流(3 岁以上的孩子)
3 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可以跟我们进行语言沟通了,如果他要想什么?喜欢什么?会直接跟我们说,但是这个时期的孩子会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有时候我们和孩子可能会发生争吵。
1.反问式倾听
当孩子跟你说,他不想做这个的时候,你可以问他"你为什么不想这么做?",找到问题的关键,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做你要他完成的事情,你也可以跟他说,如果你做了这个事情,妈妈会很开心的之类的话。
2.做孩子最忠实的听众
当孩子很兴奋地告诉你,今天幼儿园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和同学发生了什么矛盾,我们先不要指责孩子这件事情做的对还是不对。我们都要耐心的把他说的话听完,如果他做错了,我们就告诉他错在哪里了,以后不可以再这样做。
3.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
这个错误是我们做父母的最容易犯的错误,我们总是以一个大人的角度去评判孩子说的话和做的事情到底是不是对,我们很少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就很容易导致我们沟通的时候出现矛盾。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错误的沟通方式会导致我们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疏远,甚至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学会与孩子正确的沟通方式,我们的教育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三.做个智慧型父母,跟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1.为什么要做智慧型父母
因为我们父母要靠智慧来改变自己,然后才能去影响孩子。掌握了有效的沟通方式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2.智慧型父母应该怎么跟孩子沟通
我们要关注孩子每一天的成长,跟孩子一同成长进步。对待不同年龄的孩子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才是良好的教育。我们不仅要做孩子的老师更要做孩子的朋友,我们要把他当一个大人看待,用大人的方式和他进行沟通,多听从孩子内心的想法,然后加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