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读者遇到了一桩大烦恼:
她发现刚上一年级的孩子阅读能力很差,语文课文读不懂,数学题目读不懂,让他自己读一本很简单的图文书,他还是读不懂。
这可和她的预期相差太远了,要知道,她可是一位从孩子一两岁起就带孩子阅读的妈妈,孩子也是朋友圈里出了名的阅读量很大”的孩子啊!问题到底出自在哪儿呢?
这不是我们第一次遇到阅读量很大的孩子,阅读能力却很差”的情况,最夸张的一次,一位妈妈号称四年级的孩子累积了四百多万字的阅读量,但连语文课,都得老师解释几次才能听明白!
随着培养孩子阅读的工作越来越受到父母的重视,孩子的阅读量也成为父母们重点关注的一个指标。
这没错,阅读量确实重要,因为它不但关系到孩子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储备,还直接关系到孩子阅读能力。
阅读量足够大,孩子才能从读物中获取到足够多的信息,为未来的学习打下知识面、知识量的基础;阅读量足够大,孩子才有足够的阅读实践,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但阅读量到底是什么?只是孩子累计读过多少万字、读过多少本书吗?恐怕不是。
当我们谈论阅读量时,数量只是表象,藏在纯粹的数字之后的另外两个因素才真正重要,它们决定这些阅读量的质量”:
第一个因素,这些书,孩子是怎么读的。
孩子真正的阅读量,应该是通过读”达成,而不是通过听”达成,由孩子自己阅读(无论他是否识字,不认字的孩子可以通过读图进行阅读)达成,而不是由父母帮助达成。
孩子需要的阅读能力,是自己读的能力,如果他阅读量不是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达成的,就是低质量的阅读量。
第二个因素,孩子读过的,都是什么样的书。
孩子真正的阅读量,还应该涵盖多样化的文本类型、内容类型,他读过的读物,文本样式应该尽量丰富,内容应该尽量广泛,这样孩子才既能通过阅读获取足够丰富、多样的内容,为日后的学习建立起充足的知识储备,又能通过不通类型读物的阅读实践,发展出阅读多种文本、多种风格、多种内容读物的能力。如果孩子的阅读类型非常单一、读物内容覆盖面非常狭窄,他的阅读量,质量也很低。
如果父母们看到的阅读量”,只是纯粹的数量”,而没有应有的质量”,这个阅读量就含有太多的水分”,并不是孩子真正的阅读量。
第一种水分:并非通过孩子自己的阅读活动达成的阅读量
这些所谓的阅读量”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听过的有声书”,另一种是由父母读给孩子听或者讲给孩子听的书。
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听有声书或者听父母读书、讲书,就是在做阅读,通过这些方式听过的内容,都可以视为阅读量。这是个天大的误解。
阅读是视觉活动,不是听觉活动,听到的内容,不等于读到的内容,听的能力,也不是读的能力。孩子听得再多,都不能算是读,既不是孩子自己的阅读实践,也不能帮助孩子发展他自己的阅读能力。
这个观点,真心爸妈已经在我们关于阅读的文章中多次重复,不过就父母们对听”和读”的误解程度来看,重复多少次,可能都不嫌太多。
将给孩子听书视为孩子的阅读活动,将孩子听别人读过或者讲过的书,都当成孩子自己的阅读量,与父母对孩子阅读活动的一个相当典型的认知偏颇有关。
很多父母认为,培养孩子阅读的目的,是让他获取读物中的内容,至于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取的,并不重要。
但培养孩子阅读真正的目标,不只是让他获取读物内容,而是既获取内容,也发展能力,甚至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会不会读”比读到了什么”更加重要。只看读到了什么,不看是怎么读”的,就会出现本文前面说的那种现象:孩子空有所谓的阅读量”,但没有真正的阅读能力。
第二种水分:单一类型读物累积而成的阅读量”
很多认为孩子阅读量很大”、阅读能力应该没有问题,但最后却发现有问题的父母,都忽略了孩子的阅读量是由什么样的读物构成。
一个相当典型的情况是,孩子的阅读量是由单一类型读物累积而成,比如绘本。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妈妈说陪孩子读到过了成百上千本绘本”,所以孩子的阅读量很大”。
这就陷入了看待孩子阅读量的另外一个误区: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读物的覆盖面和多样化。
绘本页码少、文字量小,一个晚上读个十本八本毫无问题,积累阅读量”当然容易。但这样的阅读量,带来的结果同样是孩子空有所谓的阅读量”,但真的面对多样化的读物、阅读难度高于绘本的读物时,仍然没有足够的阅读能力。
更糟糕的是,很多孩子的阅读量基本上是由这两种水分混合而成的——既非自己通过阅读活动达成,构成这些阅读量的读物类型又非常单一。挤掉这些水分,孩子的阅读量会变得非常可怜,阅读能力不足,自然毫不奇怪。
无论是只关注孩子读到什么而不关心是怎么读”的,还是片面追求阅读数量”,都反映出父母对于培养孩子阅读的焦虑。一旦陷入焦虑,人们更容易关注即时的、可见的结果,而没有耐心去关注看不见的能力”——但对孩子来或,真正重要的恰恰是看不见的能力,而不是能一本一本数出来、数字非常好看的阅读量”。
要避免出现孩子的阅读量很大,阅读能力却很差”的状况,父母要做的是避免焦虑、关注能力,让孩子自己读、读各种各样的读物。
一个从一两岁起就自己翻看类型丰富的读物的孩子,即便一个月只读十本书,到上小学前只累积50万字的阅读量,上学后也不太可能出现阅读能力问题。
而一个从不自己读、上到小学还只读过绘本的孩子,即便累积出500万字的阅读量,上学后不会读”的可能性,也会大得多。
更多关于阅读的文章:
当我们谈论培养孩子阅读时,阅读”,到底是指什么?
培养孩子阅读,你低估了阅读对学习的真正价值了吗?
一直在阅读”的学龄前孩子,为什么成了不爱阅读的小学生?
一个简单原则,帮爸妈分清自主阅读”和亲子共读”
作者简介:
真心爸妈(徐智明、高志宏):一对真实的爸爸妈妈,本科均毕业于北京大学,真心妈妈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育有两子,一个生于2002年,一个生于2006年。我们在这个专栏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亲身经验、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评论、讨论、提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真心爸妈已出版的育儿书:养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儿基本(1)》分享真心爸妈实现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情感的基本教养法则;《育儿基本(2)》,分享真心爸妈与孩子合作的理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