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寻说育儿(领域专注,优质原创,欢迎大家评论分享)
先分享一个大家都熟悉又都讲的故事:一个女孩和母亲吵架赌气离家。在外逛了一天,直到肚子很饿了,她才来到一个面摊,却发现忘记带钱了。好心的面摊老板免费煮了一碗面给她。女孩感激地说:"我们又不认识,你就对我这么好!可是我妈妈,竟然对我那么绝情……"
面摊老板说:"我才煮一碗面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你妈帮你煮了十几年饭,你不是更应感激吗?" 女孩一听,整个人愣住了!是呀,妈妈辛苦地养育我,我非但没有感激,反而为了小小的事,就和她大吵一架。女孩鼓起勇气,往家的方向走,快到家门时,她看到疲惫、焦急的母亲正在四处张望。妈妈看到女孩时,忙喊:"饭都已经做好,快回去吃,菜都凉了!"此时女孩的眼泪夺眶而出……
这里你就需要了解一下贝勃定律,就上面故事来说,通俗地讲就是孩子一贯的受到父母的好,再对她怎么好都是没什么大的感受,习以为常。故事中就深刻的谈到了与此相关的问题,过度习惯性的爱只会加重后续的逃离,错了还不以为然。
1. 奖励过于频繁
当孩子进步并表现良好时,父母的及时赞扬和奖励不仅是孩子良好行为的增强,而且是父母对孩子良好行为进一步表现的期望,这对孩子有帮助继续巩固和维持良好的行为。但是奖励太频繁,这个不能促进儿童更好的发展,例如,如果父母认为孩子应该做功课,但是孩子拒绝离开电视,如果父母对孩子说:"你听话,做功课,我会买玩具给你。"这种奖励是贿赂和诱惑孩子,这是错误的。这将防止孩子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将来更加难以接受成人教育,并学会使用"不"来获得物质奖励。

2. 奖励过度
父母给予的过多奖励使孩子依赖奖励。如果父母的奖励不适当,孩子很容易自恋以获得一点成功,也容易放弃而有点失败。这样的孩子缺乏自信和主动性。奖励过度的父母往往会投入大量的金钱去讨好孩子,孩子在贝勃效应下慢慢会产生无聊,没有动力。过度的奖励,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发孩子考试没复习好想着作弊的可能性,这种行为可不好。因此,父母应该给孩子奖励,并指出他们努力激发孩子内在动力的方向。此外,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要太渴望成功,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也不要长时间低落。在奖励子女的同时,应逐步对子女提出更高的要求。
3. 只进行物质奖励
这类父母就只会用金钱物质来犒劳孩子的进步或成长,孩子内心是需要父母表扬的,可是只进行物质奖励,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不懂他们,慢慢会形成代沟。其实奖励的过程中,是与孩子沟通和深入谈话的好机会。
1. 孩子会觉得理所应当
过度的奖励会让孩子觉得这都是他应得的,而不是去认知自己。过度的奖励使得孩子过于功利化了点,成绩提升的背后看不到下了多少工夫,可能为了奖励弄虚作假。奖励的数量和频率需要由父母控制,父母可以尊重孩子的意见,但不能让他们认为自己正在达成协议,更不用说以不良的习惯威胁父母了。否则,就不能称其为奖励,这偏离了养成良好习惯和风格的初衷。没有工具是完美的,没有方法是一劳永逸的,对儿童的教育是根据儿童及其家庭特征不断调整和适应的过程。
2. 孩子会逐渐减少兴趣
在父母这种过度奖励下,孩子会对物质化奖励失去兴趣,毕竟奖励多,孩子也不差那一份奖励,孩子心理会慢慢发生改变,从热衷于父母的物质奖励到麻木的接受,没有进步后的高兴感,没有接受父母物质奖励的兴奋感,这样孩子很容易陷入贝勃效应,无法自拔,且提不起再往前进步的兴趣。
3. 孩子可能出现叛逆情况
这一点就是少部分孩子存在的问题,在青春期,或多或少孩子都有点不听话,有些孩子在适当的疏导下可能好一些,但是在一个过度奖励的家庭里,孩子越感受到这种洪水般奖励,越是感到不自在,越是想逃离,些许孩子甚至会叛逆父母这种行为,以求得自己的成绩心安理得,而不是埋没在各种百般奖励下。

1. 奖励及时
当孩子进步并表现良好时,父母的及时赞扬和奖励不仅是孩子良好行为的增强,而且是父母对孩子良好行为进一步表现的期望,这对孩子有帮助继续巩固和维持良好的行为。当孩子取得了可以进行奖励的时候,父母要及时奖励孩子,及时满足孩子,给孩子继续努力的动力。
2. 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分别适度奖励孩子的努力
父母的奖励应该是中等的,适度的。父母选择奖励的形式应该考虑下给予孩子不仅仅物质上的奖励,还要在口头上给予孩子一定的肯定。父母适度的奖励孩子,不要过度的频繁去奖励孩子,比如父母可以设计一个月一次进步奖励,月考奖励,期末奖励,获奖奖励,带孩子出去见见外面景色,口头上说,孩子你这次进步真大,父母很开心,你自己也应该高兴,望再接再厉,期末考的好的话,爸妈带你出国玩。

3. 奖励孩子的同时,要注意提高奖励的层次,避免物质奖赏使孩子养成功利主义的习性
奖励确实得分层次,小进步小奖励,大进步大江里,这样孩子才会权衡自己的努力成果。当孩子已经获得大的进步,再进步打的话难度高,就设计奖励层次高一点的奖励,让孩子感受到奖励的高度,努力是一步一步来的,遇到大的突破,后面有更大的惊喜在等着。提高奖励的层次,避免物质奖赏使孩子养成功利主义的习性,这一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总之呢,父母要了解到贝勃效应,在选择奖励方式下切勿过度或者只进行单方面奖励,要物质与精神结合起来,父母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给予孩子进步后下次接着继续的"动力"与"勉励"奖励。
互动话题:孩子被同学嘲笑,受到打击会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义不容辞,你知道那些办法?欢迎家长在下方沟通留言,参与讨论。
我是千寻,是一名高级育婴师,千寻育儿致力于帮助婴幼儿健康成长,包括早教,儿童心理,宝妈健康等方向,在育儿的过程中,如果您遇到难题,都可以来这里咨询,我会为您提供专业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