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群真高空作业者”被顶上热搜:在一趟吐鲁番飞往广州的航班上,几乎整个航班的学龄儿童都在补作业,客舱秒变作业舱”。

你以为只有飞机上才有如此壮观景象?不!只要是有个平面的地方,都可以成为孩子们补作业的阵地。
高铁动车上抓住假期的尾巴完成作业”↓

餐桌上作业与蛋糕齐飞↓

还有公交车上抬头望窗外,低头写作业↓

就连医院也设了专门的作业吧”,孩子们左手挂点滴,右手一支笔。↓

看到如此浩大的补作业场面,我不禁想起了之前央视名嘴朱广权的开学段子你若发愤写作业,便是开学前一天。
孰不知,补作业只是孩子们长假后综合症”的冰山一角,接踵而来的各种状态才是真正让老师家长头疼不已。
面对老师催交作业,生无可恋;坐在课堂上听课,哈欠连天;早上起不来,晚上睡不着,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学习恐惧感......
而这种情况,可以用巴甫洛夫学说”中的动力定型”概念来进行解释:
孩子平常学习分秒必争,聚精会神,形成了与学习相适应的‘动力定型’,而一放长假,同学们一下子放松下来,原来建立的‘动力定型’被破坏,长假过后,再次回到学校,要重新恢复已破坏的‘动力定型’,自然是很难做到的,这就是旧的‘动力定型’被破坏而新的‘动力定型’还难以建立时的混乱,反映在身体上就是一系列不适应的现象。
除此之外,在美国教育界也有一个概念非常流行,叫假期成绩滑坡”。
过完一个长假,疏于管教的孩子,其阅读能力会出现倒退2-3个月的现象,而年级越高,假期时间越长,学习退步的表现越明显。
既然长假综合症”对于孩子的影响如此之大,那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孩子收心”,让他们尽快回归到原来的生活和学习轨道呢?
其实,真要治”也并非难事,可以从以下四点着手对症下药”。

不管你承不承认,假期综合症”可不是孩子的专利,作为大人的我们,在假期结束后,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
所以,孩子有点让人不喜的表现,是再正常不过了。想通了这一点,我们也许可以给孩子多一点宽容和耐心。
就拿我的孩子来说吧。
首先,我国庆假期的最后两天,便开始提醒他要自查作业有没有完成,并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之后,再由我帮助孩子梳理一下假期作业,查缺补漏。
其次,当他第一天返校上学后,我只问了三个问题:今天上学还顺利吗?有没有和同学聊一聊假期活动?休息了七天再上学会不会觉得很辛苦?
最后,刚上学这几天,我尽量做些他爱吃的菜,以此来弥补他对于假期的不舍。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确实需要一些慢”艺术,要让孩子通过我们的引导和暗示进行自我调整,而不是急切地希望自己的教育效果立竿见影。
太着急地管教方式,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会强化学习是一件苦差事”的感受,从而延长孩子进入正常学习状态的时间。
教育家尹建莉曾说:把学习这件事和一种令人不舒适的苦的感觉联系到一起,它会使孩子在想到学习时,就有微微的不快,有谁会喜欢苦呢?
所以家长干什么,你得帮孩子体验学习的好,并且帮的不留痕迹。教育心理学中把它称为搭建阶梯,当孩子做到的时候,你去鼓励他,并且让孩子看到这个行为的好处,当孩子体验到这种好处时,自然就被强化了,那有好处的行为当然也能稳定下来,久而久之,这种好的行为就可以巩固成学习习惯了。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而对自己却非常宽容。
当我们要求孩子早点睡觉的时候,我们自己还在看电视,刷手机;当我们要求孩子早点起床的时候,我们自己还在床上呼呼大睡;当我们要求孩子学习要专注的时候,我们自己又做到了多少?
鉴于此,我们家一直都有些约定俗成的习惯。
周一到周五,我们家的电视从来不开,到了周末,也是孩子完成作业之后,才会开一会儿给他看看他喜欢的节目;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我们不许看手机,可以处理工作上的事务,可以坐上沙发上看书;孩子晚上睡觉之后,我们不能有影响他休息的活动;孩子早上起床之前,我和他爸必定有一个人先起来准备好了早餐......
榜样的力量是很强大的,父母若能以积极的状态来迎接工作和生活,那在我们的带动下,孩子自然也能调整过来。
瑞典教育家爱伦•凯指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
因此,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创造一个能够收心的环境,是让孩子告别假期综合症”的最佳方法。

有些孩子,就算不放假,心也是散的,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他分心,只要写作业,不到5分钟,就会摸摸橡皮,玩玩尺子,或者去客厅喝水,或者上个厕所。
如果提醒他一下,他就再写一会儿作业,但过不了2分钟,可能又会找点什么东西在手上玩儿,哪怕把桌子上无关作业的东西全部收走,他也能抓抓耳朵,挠挠腿,扭扭身子。
一般来说,这种表现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性比较差, 这样的话,我们就应该在平时用正确地方法来提升他的专注力,以帮助他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我们可以先进行自测:观察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专注时间。
观察他在做作业(电脑、手机、电视不算任务)时,家长不陪同、不提醒,能够专注多久。
记录下实际专注时间。
不同年龄注意力持久性时间参考标准:

哈佛大学前任校长鲁登斯坦曾说:要想成为哈佛的优秀学生,不可或缺的就是专注力,而普通学生”和优秀学生”之间的差距,可能就体现在专注力”这三个字上。”
可见,专注力是其它学习能力的基石。
孩子的专注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孩子的发展逐渐培养的,因此也有很多方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水平。
最常用而又最易操作的一种训练方法是:舒尔特方格。
舒尔特方格 (Schulte Grid) 是在一张方形卡片上画上 1cm*1cm 的 25 个方格,格子内任意填写上阿拉伯数字 1 ~ 25 等共 25 个数字。
训练时,要求被测者用手指按 1 ~ 25 的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时诵读出声,施测者一旁记录所用时间。
数完 25 个数字所用时间越短,注意力水平越高。

一般5—7岁小于30秒就是优秀,7—12岁小于20秒为优秀,12—14岁小于16秒为优秀。
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刻意训练,天天坚持,半年以上,多次重复,孩子的专注力就会有所提升。

有心理学家认为:用一个仪式来结束假期的话,能让孩子更迅速回归学习状态。”
确实,用一个仪式来结束假期,是让孩子快速调整状态和思想的关键!
这个仪式,不见得是一个复杂的仪式。可以是看一场孩子想看的电影,也可以是吃一次孩子想吃的大餐,或者无论什么孩子喜欢的事情。但是你需要让孩子意识到,就是每当开学前,都要进行这样一项活动。这样的活动也意味着假期的结束和开学的到来。
要注意,这个仪式一定是和孩子平日的生活不同的,一定要特别,一定是孩子喜欢的,也一定要有长期性。
就是说,孩子要意识到这件事情与平日生活和假期生活都不一样,而且更加快乐。这样他才会期待这个假期结束的仪式,也会让这个仪式更加深入内心。同时,作为仪式,要有固定的模样,不能太过随意。
我们家这个假期的结束仪式是,全家一起去看《我和我的祖国》,孩子既高兴,又有所收获,一举两得。

国庆假期虽然没有寒暑假那么长,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从规律作息到对心态调整,依然需要父母策略性的引导。
如果您能把上面提到的四个方法落到实处,那么,我相信孩子节后综合症”的顽疾”自然就药到病除”了。
我是雯子,两个男孩的妈妈,眼里有光,心中有梦的中年少女。关注【雯子育儿】,育儿路上我们一起走!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请记得点赞并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