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的成长要以“试为主”以“教为辅”,尝试往往比经验更耐用

文/宋妈说育儿(原创文章,欢迎转载)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的心理发展既不是单纯的内部成熟,也不是环境教育的直接产物,而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结果。也就是说,是通过对环境的经验而实现产生的,他表示幼儿的生长是内在生命潜力的一种发展,也是生命力的体现,离不开遗传确定的生物学规律。

蒙台梭利还提出了孩子身心发展的三个显著阶段:

1)个性建设阶段

个性建设阶段是指孩子独特心理的胚胎期,这个阶段孩子的好奇心将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若是加强孩子实践的生活,有助于孩子个性的建立。在这个阶段,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实践精神,敢于实践并且愿意实践,并且在孩子时间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教育作用,孩子从内心深处将实践和教育相结合,这具有深刻意义。

2)增长学识和艺术才能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大脑快速发展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也是教育的好时机,家长应该意识到这个阶段的重要性,抓紧对孩子学时以及艺术才能的培养,对孩子未来有着不可多得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6至12岁的孩子是学习能力的好时期,因为这个阶段他们的各项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这个时机也是实践与教育相结合的最优时期,在各种兴趣实践的同时亦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3)青春期阶段

青春期阶段的孩子身体、智力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他们逐渐由孩子转变为成人,自我意识得到高速发展,这个阶段是孩子成型的时期,父母需要做到引导作用,以试为主,教为辅,让孩子尝试各种新鲜物质,不胆怯、不害怕,这种行为带来的结果往往比经验更具有深刻意义,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

闺蜜是幼儿老师,她告诉我,现如今针对幼儿的教育活动主要偏向于尝试,即实践,让幼儿在各种小游戏的尝试中学会更多经验掌握更多知识。她对于他家儿子的教育亦是如此,她不喜欢采用说教的方式,她更愿意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尝试以及实践来明白其中的道理,用最浅显的一个事例来讲。过年的时候,家里要包饺子,孩子看见面团儿很有兴趣,闺蜜没有制止孩子玩面的行为,反而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些材料,并告诉孩子这些饺子包出来只有他自己吃,一开始孩子玩得很开心,对闺蜜的话满不在乎。可当第一锅出来压根儿没有孩子的食物,他也就明白了闺蜜不是说说而已,便开始专心的去包饺子。

的确,现如今生活中,很多家长不愿意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只是用语言来对孩子进行各种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没有一个准确的印象,起不到教育的意义。而实践中的教育,则会加深孩子的印象,从而让孩子在实践中增长自己的本领,无形中提高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

蒙台梭利曾经把幼儿的自由活动称之为工作,因为他认为幼儿进行自由活动其实就是一种培养幼儿严肃认真责任感以及遵守纪律规章的一种精神和行为习惯。在蒙台梭里看来,只有工作形式才能够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发展,并且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他对于孩子的教育工作进行了一下分析:

1)遵循自然法则,服从内在的引导本能。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创建一些规章定律,并且引导孩子遵循纪律,遵循自然法则。在各种尝试以及实践的过程中,遵循纪律规章为前提,从而服从内在的一种引导本能,让孩子在各种实践尝试中学习更多知识与能力,培养孩子全方面发展。

2)没有外在目标,以实现自我,自我完美为内在目标。

孩子的实践活动不要给他们设置外在目标,以实现他们自我为基准。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多培养孩子实践精神,孩子实践能力,可以从一些日常小事做起,比如刷碗、拖地、洗衣服等小事,这些日常实践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更是一种实现自我的展现,让孩子更好地体验生活以及达成自我价值感的实现。

3)是一种活动性、创造性、构建性的工作。

专家认为孩子的作业具有活动性、创造性、构建性,这说明了孩子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家长应该看到孩子实践的重要,说教为辅,实践为主,这才是家庭教育的关键,只有掌握了这些关键,才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成长氛围,对孩子的健康发育也有着不可多得的作用。

4)独立完成、无人可替代,或者帮助完成。

孩子的成长需要个人的主动性,孩子三岁便开始有了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生成说明了他们的人生无人可代替,家长不要对孩子包办一切,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实现自己生活中的各种小事,也让孩子在各种实践中得到成长,这才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5)与环境为媒介进行改进,塑造自己的人格。

环境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家长需要注意家庭氛围的建设。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促进孩子更好的发育成长,一个不好的家庭氛围则会导致孩子消极情绪的产生。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实践氛围,比成年人过度灌输自己的成长经验要有用的多。

6)以自己的方式速率进行,为自己的内在需求而重复。

孩子的工作具有自我性,家长需要注意到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推动孩子主观能动性的发展,促使孩子实践方式的产生,这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有着重要意义,家长不应该忽视这些作用,在孩子实践过程中对其进行引导和沟通交流,从而促进孩子进一步的发展。

很多家长喜欢每天千叮咛万嘱咐孩子的日常小事,孩子的大多表现则是左耳朵进右耳的出,孩子听从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与其巧舌如簧的去对孩子进行某种教育,倒不如让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经历结果之后自己承担责任。

TIP:

这样不行那样危险的说教方式只会导致孩子一次次地失去尝试的机会,这种过度保护只会切断孩子成长之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独立穿衣、叠被子、整理房间、玩具归类等一切小事,凡是孩子可以自我尝试的事情都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完成。家长保证安全范围之内,让孩子自我行使各种事情的权利,安排这些事情有助于孩子责任心的发展以及自我价值感的体现。

让孩子在摸索中成长,在尝试中增长经验,这一切可比家长的灌输经验要有用的多。每个家庭的家长都需要注重这些方面,谨记试为主,教为辅的教育方式。

今日话题互动: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欢迎在留言下方分享你的方式方法,您的回复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我们都希望孩子有个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