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到底有没有完美的父母?

这两天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到底有没有完美的父母?

事情是这样的,昨晚给宝宝收拾完就像往常一样准备哄他睡觉。

当房间大灯关上的那一刻,宝宝就开始哭闹,无论我怎么哄都不行,也尝试了母乳亲喂也不管用。看到房门透进来的客厅的光,挣脱怀抱就想爬出门去。

经过一番和宝宝的斗争”,最后是我妥协了,让爸爸把宝宝抱出去了。

这让我很有挫败感,想不通宝宝为什么不想和妈妈在一起,连平时最爱的母乳都不吃。当时是很生气的把宝宝塞给爸爸的。

当房门关上那一刻我就后悔了,后悔不该对宝宝发火,后悔不该对他没有耐心,后悔不该让他光着小脚踩在冰凉的地板上(本来感冒就还没好)。

从怀孕开始,就立志要做一个完美的妈妈,也一直按照育儿书上完美妈妈的标准做的,但是这一次还是失去了耐心,冲宝宝发火了,甚至有一瞬间的想法是不管他了,任他闹去。

冷静下来以后,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有没有完美的父母?

在我们心中,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孩子是自然而然的养育。

但现实却是,根据二八法则,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握了百分之八十的财富,导致了社会资源的不平衡。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不管是在教育、医疗 、就业等等各方面都是一路通吃。反过来,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就会陷入没有资源的恶性循环。

随着学业的延长,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现在家庭普遍生小孩比较晚,又只有一个或两个。小孩生下来以后,总是担心照顾不好,总是焦虑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

父母总是竭尽所能的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教养方式通通用在孩子身上,一旦孩子没有按照父母的要求发展,父母就会焦虑。

宝宝一直都是按照我给他培养的习惯,洗漱完就关灯哄他睡觉,昨天突然宝宝不听话”了,导致了我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

现在回想起来,主要是我表现的太焦虑了。宝宝昨天下午的午觉睡得晚也起的晚 ,以至于到晚上正常睡觉的点他还不困,他只是还想继续玩而已。

网上有句调侃的话是这么说的: 这年代做什么都需要上岗证,唯独做父母不需要上岗证。

第一次做父母,难免手忙脚乱,肯定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地完美,就算是权威的育儿专家也不一定能做到尽善尽美。

要知道,孩子和父母是不同的个体,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父母对于孩子不是控制,而是引导,是陪伴。

有人曾这么形容自己和孩子的关系:

她是她,我是我,我如果是颗苹果树,那她或许就是一颗小枣树,我不管怎么努力,她都不可能结出苹果。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该浇水的时候浇水,该施肥的时候施肥,争取让她的小枣结的更多一些,更甜一点。这是我唯一能为她做的。

做父母的过程,也是再一次自我成长的过程。要了解自己,了解孩子,找到最适合的教养方式。

虽然不能做到完美的父母,但却从未停止学习,尽可能做到趋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