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妈妈,我想对你说

几天前在乘坐火车的途中遇到了这样两个场景:

情景一:一对母女在火车的卫生间门口等待,厕所门把手边上有个显示牌,颜色和文字的变化显示着里面是否有人在里面,小女孩大约八九岁的样子,好奇的把头凑向显示牌,显然是有些好奇,妈妈看到了立刻对孩子说:看什么?红色是有人,绿色就无人,有什么好看的?

我看到这一幕,心中一沉,看到了妈妈有些不屑和厌烦的脸,看到了孩子呆呆的站在一边。

情景二:在餐厅里,大家都在午餐,有两桌带孩子的家庭,一桌是爸爸带着两岁多的孩子,一桌是一大家人在用餐,妈妈照顾着孩子,看起来也是两岁多的孩子,虽然这两个家庭素不相识,却有着相同的一幕,父母都拿出了手机,播放着孩子喜欢看的动画片,一边给孩子喂饭,餐厅中回荡着快乐的动画片声音……

作为妈妈,作为一名家庭教育和心理工作者我的心情深深的沉了下去,我们的社会不论是经济还是精神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长足的进步着,对于孩子和教育的重视达到了空间的程度,现在的父母已经90后的新生一代了,他们摆脱了物质的匮乏,也更注重精神的养育和教育的品质,他们尽自己最大限度的对孩子好,这一点毋庸置疑,可是如果孩子可以表达,或许以上的这几位家长都会去反思自己的行为……

如果孩子可以表达:妈妈,我看到显示牌颜色变来变去,觉得特别好神奇,我从来没有接触这个现象,设计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出来旅行可以看到这么多新鲜事物?真的开心啊,我又成长了,我爱旅行,我每天都在增加新的知识。

我正兴致勃勃时,妈妈的一句话打断了我,打断了我的探索,也同时打断了我拓展内在世界的通路,我这样做是不好的,这样的事情没什么值得欣喜的,我有点傻?好奇有点丢人,不懂有点丢人,我要装作自己什么都知道。

如果孩子可以表达:妈妈,我可以自由活动真好,我可以自己吃饭真好,这些食物真的很美味,我好想摸一摸它们,我想自己动手吃饭,我的身体可以自由活动,可是想让他们听我大脑的指挥还需要锻炼,自己吃饭真好,我,软的,硬的,有弹性的,油的,粘的,热的,凉的,温的,哈哈太好玩了,我正想跃跃欲试时,爸爸妈妈给我一个更加神奇的东西,里面播放着好玩的画面,动听的声音,哇哦,画面频频的变化,太好看太神奇了,这就是我想要的世界,是我想要的感觉,原来手机上什么都有啊,哎呀,爸爸妈妈这个时候还把美味的食物放到了我的嘴里,天啊,我不需要做任何努力什么都拥有了,以后我就要这样,爸妈要把饭放到我的嘴里我才吃,想要什么世界手机里寻找,这样的感觉太好了,这是最轻松的方式,我喜欢,以后所有的事情我都要爸妈帮我做,我不需要出去玩,我不需要去找朋友,新鲜刺激的世界和友谊爱情手机里都有。我不想长大,因为做孩子太好了,我不想长大,因为我什么都没有学会,我不敢长大。

我呆呆的想着,如果孩子能表达,他们的家长们会怎么想呢?他们或许会说,是这样子里吗?这也太夸张了吧?是啊,如果这只是偶尔的现象,这就是我浪漫的夸张,如果你是经常这样做的家长,这可能就是孩子未来的成长。我接待过很多求助的家长,大多是因为孩子厌学逃学,亲子关系糟糕,沟通不畅甚至无效,家长说孩子不主动不积极,不会选择不会交朋友,孩子不愿长大倚老啃老等等,难道这不是我们培养的结果吗?不是冰冻三尺的结果而是一瞬间的长大?

我希望我是多虑了,这只是我看到的这几个家庭的偶然现象,但生活里里总是能看到因为无知而采取的错误的教育方法和行为,例如:你是男孩子怎么连小女孩都敢做的事你都不敢做?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你要听话,我都是为了你好。甚至我看到一对夫妻特意在孩子去学第一天一起送孩子,却吵了起来,孩子一边默默流眼泪。还有妈妈在咨询中说到在孩子面前经常表达自己的无助和脆弱……身边的例子比比皆是,我看到了父母对孩子深沉的爱,同时也看到了无意识的伤害。

不懂孩子如何做教育?不懂孩子怎么样做家长?蒙特梭利教育体系创始人蒙特梭利有着医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受训背景。华德福教育创始人华德福也是多学科的受训后最终创立了华德福教育,虽然每个教育体系都有各自的特色,但有一点是相通的,他们都懂孩子的发展阶段和需求,都是以孩子为主体,中国的首位儿童学家陈鹤琴写出的《儿童心理学之研究》中主张和提倡科学的家庭教育,所谓科学也是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而不是把成人的经验强加给孩子。

就举以上几个例子吧,两岁的孩子正处在触觉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建立自主品质的关键时期,需要多动手触摸,在试错的过程中学会使用,认识食物,错过了这个阶段他没有了再去探索的欲望。孩子太小,无法区分虚拟与现实,过早的使用电子产品会妨碍大脑的发育……。还有那个八九岁的女孩,正是各方面飞速发展的阶段,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这个阶段的孩子表达能力或许不足,但感受能力超强,养育人的评价会内化为自我评价,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对一生影响深远。

如果孩子可以表达,我想对你说:妈妈,我满怀信心的来到世界上,我蛰伏了所有的能量,我从感觉到自己开始,经历31个敏感期,走过幼年童年少年,我一直在尝试怎么长大,我要尝试很多很多次,才能学会怎么成为一个社会人。妈妈,我很想听你的话,但生命的力量更强大,他总是让我犯错”。妈妈,我好爱你,如果你给我爱和自由”,妈妈,我保证会用超过你的崭新的生命回报您的生命。

我们作为父母,不需要成为蒙特梭利和华德福那样的专家,但要学习尊重生命的规律,就像尊重大自然的脚步,要了解孩子有自己内在的发展逻辑。爸爸妈妈们,让我们蹲下来了吧,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