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白腻,有时黄,是痰湿还是湿热
应该是痰湿,若受其他原因影响会化热,如外感热邪,饮食辛辣燥热,情绪激动化火,痰湿久而化热,都会导致痰湿转化为痰热甚至痰火。痰火与痰热程度不同,所以症状有异。化热后舌苔会黄腻,化火甚者舌苔会随着火的严重程度而改变。
帮我看看舌苔
此舌苔为脾寒,肝胆湿热,心气虚,不排除有胆囊炎或结石,因为肝气不舒,心气虚而致失眠或多梦
求中医看身体 附舌苔照片
你好,你这属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冬天手脚冰凉属气虚偏阳虚,指甲发白属血虚,大便不成形属脾虚,口腔生疮是抵抗力差,脾胃虚引起的。你这绝不是湿热。舌苔排除食物的影响的话,苔黄厚属消化不良,有食滞。有齿痕是脾虚水湿不运。舌苔照不是很清楚,光线太暗,也不能太强,应该自然柔和充足光线下照。你这情况应该属于长期饮食不节,而且缺乏锻炼造成。如果需要帮忙可以继续找我。
舌白苔厚腻,有图,请帮我看看
白苔厚腻,表明内有痰湿;厚白而干燥,为实热证;苔白且嫩滑,刮之干净,是里虚寒证。白苔亦可出现于各种慢性炎症感染及水湿停留等症。
其实觉得是不是上火了。。
或许需要“健脾化湿(可百度)建议找中医调理
楼上说没错,也别吃冰的。
怎样出去舌头上的舌苔
有舌苔很正常啊.正常人是淡红舌,薄白苔.这样表示健康哦 但舌苔很厚主要表示身体有湿,多有上腹胀满,痞闷不舒,纳呆恶心,矢气时作,大便溏而不爽,口干不思饮,身困乏力等症状 如果苔黄厚,表示脾胃湿热,可用温胆汤加减。处方:陈皮10g,制半夏10g,茯苓30g,竹茹10g,藿香10g,苍术15g,厚朴12g,菖蒲12g,苡仁20g,黄芩10g,甘草6g. 如果苔白腻,体胖,表示痰湿,可用二陈汤加减.处方:陈皮10g,制半夏10g,茯苓30g,乌梅15g,生姜10g,甘草6g 以上两种最多见,还有其他情况,就不一一列举了.看你属于哪种情况.有不明白的也可再问我哦.最好有舌苔的图片给我看哈,才能更准确地诊断.
舌苔发白或发黄怎么办
舌苔白说明上火,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片,龙胆泻肝丸试一下。药店5块钱一盒。或参苓白术散,要在大医院买。本人认为牛黄解毒片比较好。
舌苔黄、厚是怎么回事
黄苔主里证.热证,由于热邪熏蒸,所以苔现黄色,厚苔主胃气夹湿浊邪气熏蒸所致,痰湿,食积。
给我看看舌苔怎么样啊?
正常的舌苔是由胃气上蒸所生,故胃气的盛衰,可从舌苦的变化上反映出来。病理舌苔的形成,一是胃气夹饮食积滞之浊气上升而生;一是邪气上升而形成。望舌苔,应注意苔质和苔色两方面的变化。
(1)苔质;苔质指舌苔的形质。包括舌苦的的厚薄、润燥、糙粘、腐腻、剥落、有根无根等变化。
①厚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凡透过舌苔隐约可见舌质的为见底,即为薄苔。由胃气所生,属正常舌苔,有病见之,多为疾病初起或病邪在表,病情较轻。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质的为不见底,即是厚苔。多为病邪入里,或胃肠积滞,病情较重。舌苔由薄而增厚,多为正不胜邪,病邪由表传里,病情由轻转重,为病势发展的表现;舌苔由厚变薄,多为正气来复,内郁之邪得以消散外达,病情由重转轻,病势退却的表现。
②润燥:舌面润泽,干湿适中,是润苔。表示津液未伤;若水液过多,扪之湿而滑利,甚至伸舌涎流欲滴,为滑苔。是有湿有寒的反映,多见于阳虚而痰饮水湿内停之证。若望之干枯。扪之无津,为燥苔,由津液不能上承所致。多见于热盛伤津、阴液不足,阳虚水不化津,燥气伤肺等证。舌苔由润变燥,多为燥邪伤津,或热甚耗津,表示病情加重;舌苦由燥变润,多为燥热渐退,津液渐复,说明病情好转。
③腐腻:苔厚而颗粒粗大疏松,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可去,称为“腐苔”。因体内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之气上泛而成,常见于痰浊、食积,且有胃肠郁热之证。苔质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脱,上面罩一层不同腻状粘液,称为“腻苔”多困脾失健运,湿浊内盛,阳气被阴邪所抑制而造成,多见于痰饮、湿浊内停等证。
④剥落:患者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脱,剥处见底,称剥落苔。若全部剥脱,不生新苔,光洁如镜,称镜面舌、光滑舌。由于胃阴枯竭、胃气大伤、毫无生发之气所致。无论何色,皆属胃气将绝之危候。若舌苔剥脱不全,剥处光滑,余处斑斑驳驳地残存舌苔,称花剥苔,是胃之气阴两伤所致。舌苔从有到无,是胃的气阴不足,正气渐衰的表现;但舌苔剥落之后,复生薄白之苔,乃邪去正胜,胃气渐复之佳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舌苔的增长或消退,都以逐渐转变为佳,倘使舌苔骤长骤退,多为病情暴变征象。
⑤有根苔与无根苔:无论苔之厚薄,若紧贴舌面,似从舌里生出者是为有根苔,又叫真苔;若苔不着实,似浮涂舌上,刮之即去,非如舌上生出者,称为无根苔,又叫假苔。有根苔表示病邪虽盛,但胃气未衰;无根苔表示胃气已衰。
总之,观察舌苔的厚薄可知病的深浅;舌苔的润燥,可知津液的盈亏;舌苔的腐腻,可知湿浊等情况;舌苔的剥落和有根、无根,可知气阴的盛衰及病情的发展趋势等。
(2)苔色:苔色,即舌苔之颜色。一般分为白苔、黄苦和灰、黑四类及兼色变化,由于苔色与病邪性质有关。所以观察苔色可以了解疾病的性质。
(1)白苔:一般常见于表证、寒证。由于外感邪气尚未传里,舌苔往往无明显变化,仍为正常之薄白苔。若舌淡苔白而湿润,常是里寒证或寒湿证。但在特殊情况下,白苔也主热证。如舌上满布白苔,如白粉堆积,扪之不燥,为“积粉苔”是由外感秽浊不正之气,毒热内盛所致。常见于温疫或内痈。再如苔白燥裂如砂石,扪之粗糙,称“糙裂苔”,皆因湿病化热迅速,内热暴起,津液暴伤,苔尚未转黄而里热已炽,常见于温病或误服温补之药。
(2)黄苔:一般主里证、热证。由于热邪熏灼,所以苔现黄色。淡黄热轻,深黄热重,焦黄热结。外感病,苔由白转黄,为表邪入里化热的征象。若苔薄淡黄,为外感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或舌淡胖嫩,苔黄滑润者,多是阳虚水湿不化。
(3)灰苔:灰苔即浅黑色。常由白苔晦暗转化而来,也可与黄苔同时并见。主里证,常见于里热证,也见于寒温证。苔灰而干,多属热炽伤津,可见外感热病,或阴虚火旺,常见于内伤染病。苔灰而润,见于痰饮内停,或为寒湿内阻。
(4)黑苔:黑苔多由焦黄苔或灰苔发展而来,一般来讲,所主病证无论寒热,多属危重。
苔色越黑,病情越重。如苔黑而燥裂,甚则生芒刺,为热极津枯;苔黑而燥,一见于舌中者,是肠燥屎结,或胃将败坏之兆;见于舌根部,是下焦热甚;见于舌尖者,是心火自焚;苔黑而滑润,舌质淡白,为阴寒内盛,水湿不化;苔黑而粘腻,为痰湿内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