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育儿# #0-6岁育儿经# #科学育儿#
面对孩子哭泣,家长应该如何应对,这对所有的家长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对于低月龄的婴幼儿家长,没完没了的哭泣,怎么哄都不行,简直就是灾难现场!
其实,应对小孩哭泣,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家长首先要做到冷静,不能自己先乱了阵脚,只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婴儿的发育和心理特点,对症下药,找出小孩哭泣背后的潜台词”,也就得到了开启这个难题的钥匙。
一、 低月龄婴儿哭泣应对方法。
面对低月龄婴儿的哭泣,新手爸妈经常由于没有经验而干着急,不知道怎么解决。其实,低月龄婴儿哭泣的应对方法要比大孩子容易多了,原因不外乎几类,只要父母细心观察,就能对号入座。
第一类是生理需求。
小宝宝尚未习得语言,与外界交流唯一的方法就是哭泣。正常情况下,小宝宝如果身体健康,哭泣的大多数原因都是生理需求。比如饿了、渴了、困了。不少人会建议从哭声的大小长短音高来判断背后的原因,乐妈觉得,并没有必要搞得那么复杂,而且每个小孩脾性不一样,同样是饿了,一个可能嚎啕大哭,一个可能小声哽咽,靠哭声来判断看似专业,其实可操作性不强,并且由于个体差异,存在较大误差。
最简单的办法是,看小孩的行为反应,宝宝的内在需求我们可能无从得知,但是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通过观察小孩的动作,我们可以判断出小孩哭泣的原因。并且有关键的一点需要留意,如果是生理需求原因哭泣,那么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宝宝就会停止哭泣。
如果怀疑宝宝饿了,或者渴了,家长可以尝试用手指碰碰她的嘴角。如果宝宝立刻把脸转过来,试图来吃你的手,那么就基本可以判断宝宝饿了或者渴了,一般给他喂食之后他就会停止哭泣。
如果宝宝困了,那他会表现得有些烦躁不安,而且大多数宝宝会出现抓头发、揉眼睛、挖耳朵的动作,这时候家长可以关了灯,保持房间的安静,轻轻拍拍他,让他睡觉。(关于睡觉,乐妈有太多要说,篇幅关系,只强调一点,不要抱睡,抱睡习惯了,后续很长一段时间睡眠习惯会很不好,非常难照看。)
第二类是心理需求。
心理需求简单说就是宝宝无聊了,想人陪她玩了,想要抱抱了。乐妈建议,可以在宝宝小床上方挂上音乐床铃(记得定期调换位置),可以在围栏上挂上小玩偶(注意要避免小部件被宝宝吞食,避免带状物体缠绕),宝宝自己躺着的时候可以自己看着玩,不会太无聊。另外父母也要多拿一些摇铃跟宝宝互动,丰富的外界刺激有利于宝宝大脑的发育,当然,乐妈不建议说宝宝一哭了就赶快抱起来哄,这样习惯了之后,宝宝会放不下手,整天黏在身上,大人累不单止,小孩也少了很多独立观察的机会,对观察力和独立性的锻炼都没有好处,并且小宝宝整天抱着,也不利于他脊椎的健康发育。
第三类是感到不适或者生病。如果宝宝不想吃,不肯睡,不要玩。那么就要考虑他是不是感到不适或者生病。
首先看看宝宝尿裤会不会湿了,有些宝宝对尿裤湿表现出0容忍度,一旦湿了就得换。
其次看看宝宝是不是太热或者太冷。宝宝的体温调节能力尚未发育完善,不能单靠摸手来判断,也不能用大人的感觉来判断。最好的方法是摸摸小孩背部接近脖子的地方,如果流汗就说明宝宝太热,凉了说明宝宝冷。特别需要强调一点是,不要靠打喷嚏来判断宝宝太冷,小宝宝鼻腔比较敏感,一旦有东西进入鼻孔,甚至是小小的灰尘,也可能引起打喷嚏,并不意味着宝宝太冷或者感冒,一味加衣服,只会增加他的不适。
如果宝宝排除了各种原因还是哭闹不停,并且哭得很强烈,那就要考虑宝宝是不是生病了。应该看看宝宝是不是有呕吐、腹泻、发烧等症状,如果有的话最好及时带宝宝看医生。
二、 大宝宝哭泣应对方法。
大宝宝指能用语言交流的宝宝,也包括听得懂,但是不会说话,或者说话不明朗的宝宝。
针对大宝宝的哭泣,处理上与小宝宝有区别。
一是大宝宝已经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对于基本需求他基本能够表达出来,家长不用靠猜测。对于哭泣的处理方式是,鼓励他说出来,逐渐用语言代替哭泣,可以告诉他,小宝宝不会说话才需要哭,你已经长大了,能够说出来了!”反复灌输这个观念,并且在小孩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需求的时候,及时表扬他,能强化他强化这种行为,减少哭泣。
二是大宝宝的哭泣内涵要比小宝宝多很多,不能无限度满足他的无理要求。这个阶段的宝宝哭泣,除了基本的需求之外,经常夹杂着更加复杂的情绪和目的。别看小孩小,其实小孩是最擅长察言观色,并用哭泣来操作父母的小恶魔,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比如说他哭闹着想要拿茶几上的摆设来玩,家长们倾向把东西都藏到小孩拿不动的地方。家长们却不知道,这样就错失了一个培养他规矩的好机会。其实为什么很多家有小孩的家庭在小孩双手能触及的地方都是不敢放东西的?原因是小孩不听话,一定要拿来玩?不!答案是,因为小孩没有学会什么是界限。
乐妈建议是,把危险东西收起来,其他的东西该放在哪里就放在哪里。问题的关键不在宝宝不听话,而是在于宝宝没有学会什么能玩什么不能。这个规矩很重要,很多事故的发生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因为我们不可能24小时把眼睛盯在小孩身上,一个不留神他就可能打翻热水壶,一个转身他就去玩插座。乐妈觉得,必须要明确告诉小孩子,家里什么东西是可以玩的,什么东西是必须小心拿放的,什么东西是绝对不能碰的。这个任务看起来难,但操作起来其实很容易,关键就是不要让小孩的哭声操纵你!
当宝宝拿起茶几上的电视遥控往地上摔的时候,立刻制止他,告诉他遥控是用来控制电视的,然后把遥控放回原位。这时候,如无意外,宝宝必定会再去拿,家长看着他,如果他是用来对着电视按就让他拿,如果他继续拿起来摔,那么立刻制止,然后再把遥控放回茶几上。这个时候,正常宝宝就大哭大闹起来了。这时候家长不用生气,应该庆幸,机会来了,因为宝宝发现界限了,发现权威所在了,好了,这个时候就是立规矩的最好时刻了。再次明确告诉宝宝,遥控是用来遥控电视的,不能摔。然后用其他玩具吸引宝宝的注意力,月龄小一点的会比较容易被转移注意力,忘记了刚才的不愉快,开心玩其他去了,大一点的宝宝注意力没有那么容易转移,可能什么都不要,一个劲地大哭,那么家长就当没事发生一样,让他哭,让他知道,不行就是不行,哭闹没有任何用。等到哭得差不多了,把他抱起来,好好安慰一番,然后再告诉他遥控的用途,再带着他去做做其他开心的事情。小孩子都很聪明的,一旦他发现一哭二闹三上吊没有效果之后,他就不会再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一般规矩只需要哭几次就能立起来了。也能减少小孩以后为了得到东西而无理哭闹的行为。
【乐妈,家有一年级女娃,致力于科学育儿,借助心理学知识解读小孩行为背后的根源,破解育儿难题,欢迎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