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特别累,娃爸自告奋勇地说管孩子,这简直是暖心福利,哪有不同意的道理?我刚准备舒舒服服地躺到被窝里,还没几分钟的功夫,这父子两个已经争执起来。
爸爸:陪你看了好几本绘本了,你怎么还是不睡?
小宝:(好像听不到爸爸说话一样)哎,爸爸,你说佩奇现在在干什么呢?
爸爸:我跟你说话呢,现在是睡觉时间,赶紧躺下闭上眼睛睡觉。
小宝:爸爸,你的手机借我用一下吧,我想看小猪佩奇。
大约是小宝的态度让爸爸感觉到了一种触犯,爸爸很生气地站起来威胁:你要是这个样子你就自己待着吧,我睡觉去了,不陪你了。
小宝突然愣住了,但是他转瞬间就露出了更加生气的表情,只见他双手叉腰,一个脚在地上狠狠地跺了一下,然后挑衅地对爸爸说:哼,我也不跟你玩了,就不听你的话。
对于不经常管孩子的爸爸来说,每次我说孩子的时候,他都是一副慈父的样子劝我:哎呀,小孩子不懂事,温柔一点嘛!可是等到自己管的时候,孩子的多变性还是让他有点招架不住。看到他求助的眼神,我只好介入了。
我走到气呼呼的两父子中间,然后弯下身,抱了一下小宝,接着把他抱到床上,和他四目相对地说:你干嘛要和爸爸生气呢?
儿子气愤地对我说:爸爸非要让我睡觉,可是现在我不想睡。
我:你还不想睡,爸爸却非让你睡觉,你感觉很生气,对吗?
小宝:是的,而且睡觉好难受。
我:你感觉难受,所以不想睡觉?
小宝:是啊,因为我的鼻子不通气,只能张开嘴巴睡,我怕自己睡着了,嘴巴闭上了,没办法呼吸。
我:你害怕你睡着了没办法呼吸,所以你不敢睡觉。你的鼻子不透气多久了,你打算怎么办?
沉思片刻,小宝说:明天喷点药就好了。妈妈,你可以等我睡着在离开吗?
我:当然可以啦,睡吧,宝贝。

等小宝睡着,我回到了卧室,娃爸说:你们心理老师的办法还真是多,为什么你说他就听,我说他就不听呢?
因为要想让孩子听话,家长不能只是说教,"积极倾听"比说教更能传递信任感,获得孩子的认同。
什么是积极倾听?美国心理学家戈登在《父母效能手册》中提出积极倾听,这是一种沟通技巧,目的是为了清楚向对方反映自己对于他的遭遇产生同感,于晤谈期间可运用积极聆听的方式,更可藉此一方面鼓励对方表达得更清晰,一方面使对方明白自己的感受。
也就是说,家长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试图了解孩子的情绪或者是主要表达的含义,然后他把自己的理解转化为他的语言反馈给孩子进行求证。
这期间,家长并没有表达自己的信息,例如评价、建议、质疑、批评等,他仅仅是把对孩子所表达含义的理解反馈给孩子。比如:在我跟小宝沟通的时候,我只是用共情的方式,表示我能理解孩子的情绪,并没有直接强迫孩子,必须去上床睡觉。

1、积极倾听,能够促进亲子关系健康发展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通过积极倾听的方式跟孩子沟通,能够让孩子从父母的反应中得知,父母是接受自己的情绪,能够理解自己。当孩子被父母倾听和理解,这种经历能带给孩子极大的满足感。作为回报,孩子更愿意对父母吐露自己的心扉。积极倾听会使孩子更愿意倾听父母的想法和意见。当父母抱怨他们还是不听话的时候,很有可能这些父母在倾听孩子说话时做的也不好。
2、积极倾听,能帮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父母在积极倾听中充当的是一块回音板”的角色。所需要做的只是把孩子所要表达的信息表达出来想孩子进行求证。孩子会在父母的求证中,自己去寻找答案,从而使得孩子变得更加独立。比如,在跟小宝说话的时候,小宝说自己的鼻子不舒服,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而是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积极倾听并不是一种当孩子遇到问题父母就随时可以用的方法。还需要家长掌握一定的基本态度,不然就很难见效。
1、你必须真诚的希望在当下解帮助解决他的问题。孩子的心理很敏感,家长任何的糊弄,敷衍,孩子都能感受得到。
2、你必须真诚的接受他的情绪,不管这些情绪是什么,也不管他们与你的情绪,或者你认为一个孩子应该产生的情绪有多么不同,这种态度的形成需要家长反复的练习才能更好的掌握。
3.你必须相信孩子能够自己处理自己的情绪,并且自己能够解决问题。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她们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当你尝试一次,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你会发现孩子的行为让你感到意外。

1、直接给出答案,而非让孩子自己探索答案
很多父母在刚刚开始使用积极倾听时就失败了,是因为他们觉得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更加简单高效,然而却是在剥夺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你觉得是在为孩子好,实则是在害孩子。
2、在错误的时间使用,积极倾听。
当孩子只是在请求获得与事实相关的信息,而不是在表达情绪的时候,父母盲目的使用积极倾听会使孩子厌烦。比如孩子问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回家呀?家长却回答:你真的弄不清我们什么时候回家吗?对于这种父母的回答会让孩子觉得很奇怪。
2、复读机式的父母
积极倾听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在解决孩子问题之前,先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反馈。告诉孩子,妈妈正在体会他的感受,表示自己能够理解他。
因此,在与孩子交谈时,家长大部分的话都应该包含着喜悦,憎恨,悲伤等情感。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孩子所说的事情本身。比如孩子说我不想下水,水太深了家长却说水对你来说太深了,这就是简单重复孩子说的话。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表示对孩子进行理解,你很害怕,你不希望我强迫你下水。

父母们总会有这样的错觉, 觉得要成为 好父母” 就必须能够帮助孩子解决所有的问题、能够纠正孩子们的行为、能够掌控所有、能够永远正确、能够回答所有的问题、能够负责到底, 甚至能够承担孩子们所有的错误, 简言之, 就是成为 超人父母” !
只有父母深刻体会到孩子是独立于你之外的个体, 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这样,在孩子碰到问题时, 家长才能做到陪伴孩子探索答案,而非直接给出答案!
每个孩子都是坠落凡尘的天使,愿我们都能真诚的接纳孩子,关照孩子的情绪,养出一个独立负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