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几日,公司里一个宝宝刚满10个月的同事频频接到早教中心的电话。早教中心问她孩子多大,是否已经在上早教了,同事说还没开始上早教,觉得还早。电话那头的销售吃惊的不得了还没开始上早教吗?我们中心3个多月的宝宝都有很多了,您家宝宝10个月了,您还没有早教意识吗?”
倒不是这个销售危言耸听,现在3、4个月的宝宝上早教都已经是大势所趋”的正常现象了。别说早教,等孩子再大点,兴趣班、培训班等等花样繁复,绝对让你眼花缭乱挑不过来。比如,上司顾姐已经安排好给即将小升初”的女儿在寒假报了11个培训班。
你家孩子报了什么培训班?”这样的问题已经成了家长间优选的第一话题。教育要趁早,学习要抢跑,在当下这个社会似乎成了每个家庭恪尽职守的第一准则。
北京卫视在2018年摄制的纪录片《起跑线》中就记录了一位典型的抢跑妈妈。

每到周末,就是这位抢跑妈妈最忙碌的时候。周六早上7点多她就要催促7岁的女儿起床,生怕赶不上今天的四个培训班。

9点-10点第一节课尤克里里,11点到12点练习声乐。

中午午饭时间随便在外面吃点,女孩就要被妈妈催促着去下一节1点到2点的舞蹈课,就算已经尽力追赶,往往2点的西班牙课还是会迟到。3个小时后,5点下课,7岁的汤笑嫣已经精疲力尽了。

当记者问她是不是喜欢上这些课时,汤笑嫣说,有的喜欢,有些并没有兴趣,但是不去上的话妈妈会不高兴。

连抢跑妈妈张微自己都说,每次陪女儿跑完一整天的兴趣班,自个儿都得瘦个两斤。
令人唏嘘的是,汤笑嫣的服从只是为了不让妈妈生气,听着很懂事但未免这种懂事太过于心酸。口袋君不禁联想到身边又有多少孩子同汤笑嫣一样,在本该自由自在的时光里,担负着超负荷的压力,甚至连精神上也承载着父母的希望和焦虑,像一个皮筋一直被拉扯,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断裂。
网上很多家长还喜欢到处晒自己鸡娃的成果,什么3岁娃英语词汇量4000左右,分级念到D,数学心算100以内加减法,识字四五6册结束的微信群里,各大论坛上比比皆是。媒体曾报道过一位被称为抢跑妈妈”的武汉女市民,其年仅5岁的儿子,已接受过17项培优,投入近12万元培优费。看到这里魔都的老母亲们要笑了,谁家还没达到过这两数字~
香港TVB一部名为《没有起跑线?》的纪录片揭示了香港的抢跑现状,看过之后才知道,相比之下,大陆的教育根本算不上疯狂。
片中的二胎妈妈lrene,在亲身经历因为自己的快乐教育令大宝被心仪的幼儿园拒绝接收后,她和她的爱人慌了,于是面对二胎开始了全盘的计划。因为小月龄的宝宝读书没有优势,于是夫妇两从何时怀孕到如何对二宝进行出生后的教育都做出了要求,列进了自己的计划,她甚至还打出赢在子宫里,赢在造人前”的口号。

在香港,一个小孩上两个幼儿园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那些四五岁小朋友的日程表可能安排得比互联网公司的工作节奏更紧凑。而这样丧心病狂”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香港幼儿教育的一个潜在游戏规则”,在这种执念”之下,所谓的起跑线也越来越提前。
港人把这叫作「催谷」,意思是催着稻谷早早成熟。然而想必大家心里也清楚,抢跑也好,催谷也罢,一听就知道是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
02
回到内地,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前有疯狂的黄庄补课热,后有疯狂的少儿编程热,教育升学的剧场效应已经自北上广向全国全面蔓延开来。杭州有过一份家庭调查,幼小衔接班的购买率达到了50%,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的需求更是在不断上升。
不止是普通家长,世界小姐张梓琳教2岁女儿认字的视频,也曾引来无数家长感慨,明星家庭资源丰厚尚需要抢跑,更何况我们普通家庭。

随着教育热度的不断抬升和上层升学压力的倒推,家长们之于孩子的教育可谓是集全家之力,动用全部力量,从源头把控,过程全部参与。
你不抢跑,别人抢跑,自己家的孩子就会落后。
学龄前就开始抢跑已经是普遍现象,幼儿园学小学的,小学学初中的……教育像一列满载的轰隆隆的列车,呼啸向前,所有人都不愿下车,沿途还不断有人往上挤。家长和孩子们被裹挟着向前,教育甚至变得让人觉得窒息。
好在上层教育监管部门看见了这可怕的现状,出台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同招、不得面试,统一摇号之类的政策,还有地区教育厅拟出新规,9点前可拒绝完成未完成作业。然而本来教育监管部门的本意是要压制这样的风气,为孩子减负,却未曾想更加剧了家长们的心慌和焦虑。
03
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我们让孩子赢了所谓的起跑线,却输了孩子的人生。
在1987年的上海,有一位神童名叫张方,作为上海首位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张方在父亲的辅导下,13岁便考上大学,可谓是风头出尽。在别人小学毕业的时候,他已经上大学了,这可真是名副其实的赢在起跑线。
然而20多年过去,这个昔日的神童在毕业后找工作时却屡屡碰壁,甚至直到年近半百还没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
张方说:我最后悔的是没按正常的年龄上学读书,也不会让儿子走我曾经的路。”

无独有偶,哈佛女孩刘亦婷在被哈佛大学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后瞬间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她的父母还专门创作了一本书——《哈佛女孩刘亦婷》讲述自己成功的育儿经验,曾被无数老师和家长奉为宝典。
在书中刘亦婷的妈妈刘卫华,仔细规划了女儿的成长时刻表:多大要学会爬、多大要学会走路、多大要会说话、多大要会几位数的算术……决不允许有半步差池。
然而刘亦婷从哈佛毕业以后,却也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最终过上了再普通不过的生活。

他们都算是遥遥领先的抢跑者,按理说绝对是赢在起跑线上了,本应更快到达人生巅峰,但是结果却都不尽如人意。
教育界有一个三年级现象”,是指那些在幼儿园阶段就学了许多知识,并且在上小学时测试分数很高的孩子,往往在三年级的时候成绩就开始下滑的现象。
可见抢跑虽然一时跑得快,看长远却跑不远,到后面甚至跑慢、跑不动了。
04
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动荡了所有父母的心,大家都觉得这个起跑线是幼儿的早教课、是看谁上的兴趣班更多、谁的学校更好、上学的分数更高,有起跑线焦虑的妈妈们生怕孩子被同龄人落下,拼命的抢跑。
就像印度电影《起跑线》中的主人公一样,拉吉和米图起初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上最好的名校绞尽脑汁,学区房、找关系、利用政策漏洞、甚至用非常手段。

然而在最后拉吉和米图用尽手段,通过欺骗终于从穷人那抢来了最后进入名校资格的时候,她们却放弃了。
拉吉说,如果我不是一个好人,又怎么能成为一个好的父亲。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相比把课外班、成绩当作起跑线,口袋君更愿意相信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你的经济能力、学识修养、道德三观,决定了你孩子从哪开始跑、往哪里跑、怎么跑。
拉长战线来细看当今社会的成功人士,又有几个是靠抢跑获得成功的?在该玩耍的年纪玩耍,该学习的年纪学习,一年级学好一年级的内容,六年级就打好六年级的基础,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何时变得那么难了?
关注口袋君的家长,大多也是关注孩子教育的家长,一定也知道0-6岁是孩子开发智力、培养习惯、塑造性格的黄金时间段。明明3个重点,我们不能只重视开发智力这一点不是么?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曾说我人生最主要的东西都是幼儿园学到的。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道歉,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赢在起跑线上的人,并不意味着是最终的胜利者,因为也许他从一开始,就耗尽了自己的力量。当然,不是说孩子要学我们不给他学,有些孩子也许是真的对某些领域很有兴趣,而且也对相关知识相当渴求。那家长自然也该尽可能地去提供给孩子相关所匹配的资源,让孩子能够发挥更大的能量。
都说孩子是花朵,作为园丁及时给孩子灌溉营养,让其自然茁壮地生长便是家长们最大的责任了。至于那些违背自然规律,拔苗助长的行为,最终只会让花朵提早枯萎。此外还要记得,每朵花的花期都不尽相同,比如有的花小学便开了,有的花高中才开,有的花大学才开,有的花也许要到六十多岁才开。是的你没听错,就是六十多岁才开,他叫齐白石。静待花开,才能绽放最灿烂的花朵。
在教育这条路上,孩子最需要的或许就是那句:没关系,孩子你慢慢来。”
本期互动
你给孩子报了几个班?
漫漫教育路,你抢跑了吗?

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在下方留言、转发、点在看”哦!爱你哟~
版权归家长口袋所有
家长口袋作为家长教育路上的必备智囊,帮助您缓解升学焦虑,坐览全球领先教育理念与方法。欢迎关注家长口袋(ID:jiazhangkoudai)
本文系家长口袋原创文章,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二字,并按照转载要求来转载,否则违者必究。
想了解2019幼升小最新信息(如面试真题、政策解读、学校信息等): 添加口袋小助手(微信号:jys-017)备注:幼升小 即可!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升学及学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