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不可思议的是心很少看到针对学龄前到学龄早期孩子的认知心理学读物,看到的话都会认真读一读。我们的教育里,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变化,关注得实在太少了,又或者是探讨得太不专业了。
接近学龄期的孩子,认知能力高速发展,是一个大脑发展的关键期,所以我们会在这个年龄段送孩子上学,接受系统化教育。然而,我们的教育”,往往过分强调知识”的理解,而忽略人”的理解。孩子的认知能力在飞速增强,他的内心感受也在同等地飞速变化。如果忽略他的感受,不去关照他的心理成长,我们的教育很可能会不知不觉培养出一个仿佛计算机的知识机器,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社会人。
《探索不可思议的心》就是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并和孩子一起化解心理成长带来的困惑的教育型绘本。它是教育型绘本,也是亲子共读型绘本,我读完一遍的感受是:家长单独先读一遍,再和孩子共读,会有更深的感受。这些孩子遇到的心理困惑,其实,也是大人每天都遇到的。可以说,这本绘本不仅是关照孩子,也是给城市中迷茫、焦虑的大人一个自救的出口。
书籍首先引入了心”的概念:心情是什么?(what)心情从哪里来?(where)人为什么会有心情?(why)怎么和好心情还有坏心情相处?(how)

非常严谨的开头,告诉我们心情的种种构成。赢了比赛,所以开心;努力了却没有考好,所以哭泣;有喜欢的人不知道怎么表白,所以紧张;朋友们不理解我的心情,所以寂寞……

在告诉读者这些都是心情”的同时,作者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肯定了这些心情表达的合理性。看到图片中的孩子放肆大哭或是害羞脸红的样子,读者也会默默受到鼓励:如果我表现出我的心情,这样是没有问题的。
接下来,作者顺水推舟,往下提示道:虽然心情是从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诞生的,但却会表现在我们的身体上。所以,好好表达心情给别人,舒适地与自己的心情相处,是很重要的——否则会伤害自己的身体!
看到这里,想到《圣经》中很爱的一句话:身体痛苦,心能承当;心灵受苦,谁来承当呢?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会和自己的情绪相处,也不会教育孩子如何表达情绪。故事里,总有一个隐忍而不懂得表达”的父亲,一个暗自垂泪不希求孩子理解”的母亲,我们总是读到这样的形容:默默的,隐忍的,沉默的,不言自明的,藏在心底的……并不是说这样不好,只是,我们好像从来没有在亲子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去肯定情绪表达的合理性。
父亲的隐忍、母亲的付出、老师的辛苦,等等,最终都要通过第三者以记录者的身份去点破,读者才能明白。并且更有甚者,我们往往被暗示,如果你需要点破才能理解这层大爱,那你自己观察不够仔细,你不能理解别人,你需要反思了。
真的是这样吗?
大人好好想一想,就会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说句大俗话,有本事把这话跟大人的领导说去。大人是不是在忙着看沟通的艺术”如何好好说话”之类的职场艺术书?我们大人为什么感觉需要这些沟通软技能?一句话:我们从来没有学习过好好表达,特别是心情。
99%的社交困境都出在沟通上,很多时候当然不是我们口齿不清导致的,而是我们一不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二不能从中获得他人的同理心。
回到《探索不可思议的心》这本书里来,里面告诉孩子大胆表达心情的方法和场景,又何尝不是点醒大人的金句呢?
举个例子,书里专门提到:如果和朋友吵架了怎么办?不要害怕吵架,因为吵架是情绪表达的一种,说明朋友很不开心。如果有人不开心,作为朋友,是不是会安慰他?那么好的,吵的时候就好好吵,吵完之后互相听听不开心的理由,安慰彼此受伤的心。你们的友谊会更进一步。

这样的话,不是说给很多很多情侣、夫妻、父母听的吗?
再者,书中也提到孤独感。这是每个人在青春早期到青春期,甚至更久,都会产生的情绪:没有人理解我,没有人能分享我的感受,我只能自我封闭。
有意思的是,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这是每一个人到了这个阶段多少都会产生的情绪。也就是说,假如这时候你问问身边的人: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特别孤独,就算是我这样最好的朋友,也难以理解你,安慰你?而他的回答很可能是:是的,我有时候会这样。
所以,没什么好担心的。每个人都有解决不了的情绪,但这并非全部。坏情绪并不一定要去消除,一点理解,一点共情(我也会的),这就足够了。
这一点真的,真的太重要了。很少很少有家长和老师会从这个角度去安慰陷入孤独的孩子。大多数孩子会觉得自己真的是全世界那个唯一孤独的人。或者他会就此封闭自己表达情绪的通道,慢慢自卑下去;或者他会从此变得高傲,真的以为自己才是唯一的众人皆醉我独醒”。
而我的经验是,这样的情绪错位往往出现在好学生”身上。我们教育里的好学生”,更多地被大人从成绩和知识的角度去肯定,而不太会去思考孩子的快乐和痛苦还有什么别的渠道产生。所以,好学生”越是被表扬成绩优秀,可能会越孤独,越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情绪。长大后,他可能会成为忽视伴侣的情人、冷面铁血的领导、威权或隐忍的父母。这真的很糟糕。太糟糕了。
除了吵架和孤独,《探索不可思议的心》还列举了大量实用场景,比如:父母指责孩子的时候,无法融入新班级的时候,遭遇不公平对待的时候,遇到喜欢的人的时候……

特别的是,除了大量生活场景,《探索不可思议的心》也把心情的表达上升到了对生命尊重的高度。在提到爱的心情”时,作者特别细心地写到,爸爸和妈妈是分别从很远的地方走到一起,才把你生下来的。所以爱的心情孕育了生命,而生命的诞生又非常可贵。不仅如此,作者继续提到,就算是一头牛、一只鸡、一棵菜、一粒米,都是生命。吃下去了,它们的生命就没有了,所以一定要珍惜。由此,作者继续深入:因此,剥夺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可以的,剥夺自己的生命也是不负责任的。

我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老师时常强调,心理学的本质是生命科学。而《探索不可思议的心》用浅显的故事情境,深刻地表达了从认识自己到珍爱生命的哲学观点,真的是让人非常动容,也为作者表达背后体现的这一份责任意识而肃然起敬。
我想,能单独阅读完《探索不可思议的心》的父母,可能或多或少对自己的心情有一些新的感悟。如何表达自己,如何认识自己的心情?我们有很多课需要补。否则,我们的迷茫与忽视必将感染孩子,我们教育出的孩子也许会变得自负冷漠,变得精致利己,而到那个时候我们将会意识到再也无法和长大的孩子沟通的那一刻,对心情表达的漠视将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反噬我们自身。
心灵痛苦,谁能承当?
对孩子&我们每一个人:你根本不必将这份痛苦埋在心里。我们人类,会把心情的轭放到彼此的肩头,把喜悦或痛苦分享给彼此,这样来勇敢地前进。
我们人类,最不可思议的就是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