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太懒,给奖励才会变得勤快?家长小心是德西效应

闺蜜给我诉苦孩子也不小了,可以分担一些家务了,可是就是不愿意动”。我说:那就和孩子好好沟通,孩子嘛,也不是一出生就懒的”闺蜜:孩子那肯啊,说了也没用,后来跟我说给钱就帮忙”我有点吃惊:他要钱干嘛呀,平时不都是你给孩子买东西吗”闺蜜更发愁了:就是说啊,我也纳闷”我只好说:那你得好好注意了,别让孩子养成坏毛病了”闺蜜:我后来想了一下,应该是我老公的错,孩子小的时候就动不动给钱”我说:那应该是了”

你看本来并没有什么事,但是过分的奖励会把孩子养出坏毛病,不给钱就不动。

当孩子到了可以帮家里做一些家务的时候,家长都会告诉孩子你长大了,可以帮妈妈分到一些家务”

孩子可能会告诉你好啊,但是每次都要给我钱,或者买玩具”

你看小孩子就是这么任性,帮家长做点家务,就必须给间奖励,否则免谈。原来做家务只是为了要奖励。

孩子太懒,给奖励才会变得勤快?家长小心是德西效应

适当的让孩子参与家务,对孩子也是一件好事,有的孩子养成了懒的毛病,家长让孩子做家务,孩子自然就不愿意了,所以家长各出奇招,很多家长会选择给孩子奖励,奖励可以让孩子动手做家务,当然奖励也是让孩子进步的方式。但是凡事都要奖励,这样做真的对吗?事实证明这是不对的。

一、什么是德西效应”

有一个什么都给奖励的妈妈,真的是对孩子好吗?

兮兮很喜欢跳舞,于是妈妈就给兮兮饱了舞蹈班,兮兮也在很认真的学跳舞,一次兮兮感冒想回家休息,妈妈答应了,休息了两天的兮兮给妈妈说妈妈,我可以多休息几天吗?”妈妈为了让兮兮坚持跳舞,就对兮兮说,如果你今天去跳舞,我就答应兮兮每周都带兮兮出去玩,或者买兮兮喜欢的芭比娃娃。兮兮当然为了这些奖励,就很努力在学,因为她想要一个很大的芭比娃娃。

但是想不到的是,妈妈变得越来越忙,根本没有时间带兮兮出去玩,还有兮兮喜欢的芭比娃娃也没有买,兮兮只好问妈妈,妈妈推了一次又一次,兮兮感觉被妈妈骗了,就不愿意再学跳舞。

本来跳舞是兮兮喜欢的事情,却因为妈妈的奖励,让兮兮把对跳舞的注意转移到奖励上,一旦奖励不能实现,兮兮也不想再跳舞了。

德西效应是指:我们如果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能够获得一些报酬或者是利益,我们再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和原本我们只想去做这件事的欲望和冲动就会不一样了,我们就会变得比较没有原始动力,只会专注于名次和奖赏的东西,一味奖励会使学生把奖励当作目的,导致学习目标的转移。

二、德西效应是怎么养成的

01.家长事事都给孩子奖励

家长什么事都要给孩子奖励,奖励确实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但是过多的奖励也能打消孩子的积极性。比如:爸爸妈妈下班回到家里很累,想要让孩子给自己倒杯水,孩子却说我在写作业,爸爸就说听妈妈的话,奖励你一块钱。孩子这时候可能屁颠屁颠的去倒水了。但是爸爸妈妈有没有想过,孩子给家长倒杯水就要奖励,那下次给家长倒水没有奖励,孩子还会这样做吗?答案是否定的,没有奖励再让孩子倒水,不可能的。

02.孩子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粘合剂,有了孩子,父母也更加努力。在当今社会孩子就是家里的金疙瘩,打不得骂不得,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好好学习,什么都不要孩子做,只要孩子学习,那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动动小手都怕累着。

兮兮

小青的孩子就是这样,从小都不让孩子帮忙家里的事情,小青一个人忙里忙外,等到小青真的太累,家里的事情忙不过来了,想让孩子帮忙。

孩子却说我要写作业,你自己收拾吧”

小青对孩子的回答有点吃惊。

等孩子作业写好了,孩子问我帮你收拾,那妈妈给我买一部手机吧”

从小不让孩子动手参与,等长大了,就要开始和家长谈条件了

03.过多的承诺对等交换

听邻居说,他们家大孩子大学毕业,走进社会非常不适应,感到工作挣钱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所以这邻居就想这二胎,就得好好教育了。

邻居就让小儿子在家里学习做家务,制定了一系列规矩,比如:刷一个碗一块钱;扫地一块五……等等。做什么事情都要等价交换。

孩子渐渐长大了,并没有自愿做家务的意思,甚至要钱的情况更严重了。

德西效应

等价交换真的可以让孩子提前适应社会吗?当然不是的,结果只会恰恰相反。教育孩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爸爸妈妈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适可而止很重要,凡事不可以过量哦!

三、家长要知道的应对措施

01.不要过多的给孩子奖励

物质奖励能够让孩子主动去做一件事,而且做得很好,所以很多爸爸妈妈都喜欢用物质奖励让孩子好好学习。

家长给孩子奖励的初衷都是好的,可是常常因为过多的奖励,让孩子把对学习的注意力转移到奖励上。,一旦奖励变少或没有,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

得到奖励之后孩子可能会得寸进尺”。不断的要奖励,奖励也越来越大。当家长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会厌烦学习。家长就会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

德西效应

02.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孩子体验其中的乐趣

人们总是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像大人找工作,也都希望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当然孩子也不例外。兴趣是最强最持久的动力,孩子总是主动去做喜欢的事情,获得内心的满足和乐趣,爸爸妈妈要知道孩子喜欢什么,对于他们喜欢的事情,家长们就不要再物质奖励了。

精神奖励也是一种不错的奖励。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

他们喜欢的事情,当然也可以旁观,当他们做出一些成绩时,爸爸妈妈不要吝啬自己的夸奖哦!

比如孩子在玩积木,家长可以说哇!真厉害啊,这样都不倒啊”

孩子听到家长的认可和夸赞,心里美美的,甚至会更出色。有时候精神奖励要比物质奖励更让孩子开心积极。

03.语言奖励,告诉孩子,他做的很棒

孩子会因为自己喜欢的事情,花费很长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孩子是开心而满足的。

做晚饭的时候,孩子突然跑过来,拿着拼了一天的埃菲尔铁塔”,跑到厨房给我看他的杰作。

爸爸妈妈

妈妈,你看,我拼好了”其实这时候孩子是非常开心的,并且内心很渴望得到我的赞美,而不是要我给他奖励一块钱、两块钱。

我看着孩子开心的小脸你真棒”。

孩子说:妈妈,我今天要多吃点饭”说完屁颠屁颠跑出去了。

想要给孩子奖励不妨先分清楚,什么事情要用什么奖励方式。

比如说孩子必须做的事情:学习,就要用精神奖励或语言奖励,效果就会更好哦。如果孩子不想写作业,家长可以给孩子一定的物质奖励,但是要把握好量”哦!

总之,家长想要给孩子奖励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家长也要懂得适可而止。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也许会更好哦!当然语言奖励也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