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百万粉丝网红宇芽在网络上控诉被家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无独有偶,蒋劲夫再次家暴的消息也传了出来。
有一组数据显示,全球有35%的女性生活在家庭暴力的环境中,中国有30%的已婚妇女曾遭受过家庭暴力。当然,也有少数男性被女性家暴的。
其实,我们很容易发现,身边有许多小孩子在玩耍、处事的过程中,也容易采取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我们称之为熊孩子”。
例如:孩子间打架,小男孩喜欢打、踢小女孩,孩子动不动就摔东西,甚至动手打父母。
可能很多父母会说:孩子还小,不懂事!孩子之间打打闹闹很正常!谁小时候还没打过架啊!
甚至还有父母认为:会打架的孩子以后不会吃亏!鼓励孩子用武力解决问题。

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偏袒之心可以理解,但是父母也应该知道,从小纵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正确的教导孩子,都会对孩子的人格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恶劣影响。
将来的社会,武力和暴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未来,人们对暴力行为也会越来越抵制。
如果父母不希望您的孩子将来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无法很好的融入社会人群中,最好从现在起,就开始重视孩子的暴力行为,将孩子培养成有利于自身发展、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那么,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什么样的孩子,在长大后容易有暴力倾向呢?
第一种:从小生活在暴力环境中的孩子。
例如:父母有暴力倾向。

家庭中如果父亲经常辱骂、殴打母亲,大多数孩子看在眼中也会学着用暴力对待他人,甚至不会尊重自己的妈妈。
孩子长大后更不可能尊重别人,尤其是自己的妻子和小孩,因为在他们的人生观里,男人打女人是正常的家庭氛围。
女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成长,也容易养成自卑的心态,容易逆来顺受,不懂得奋起反抗,保护自己。
第二种:父母对孩子的语言暴力。

父母经常责备、辱骂孩子。殊不知,语言暴力和武力暴力一样可怕,哪怕是喋喋不休的噪音污染也会让孩子身心俱疲,自尊心大伤。
同时,孩子也会学着肆意辱骂别人,只会用暴力解决问题,所以语言暴力也是暴力。
第三种: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份完美。

父母过份严格要求孩子。有些父母可能自己是一位严格的领导或者上级,习惯了对下属呼来喝去地下命令。
但是孩子不是一个心志成熟的成年人,遇事不与孩子沟通,不听孩子解释的机会,孩子只会觉得不知所措,倍感压抑。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孩子在父母面前似乎是内向的、乖乖听话的,但他根本没有感受过关爱,不懂得如果爱护别人,甚至会在不为人知的外界,通过暴力的手段发泄他的痛苦,就像前段时间的电影《少年的你》中的魏莱。
第四种:缺乏陪伴的孩子。

孩子没有父母的关爱,爷爷奶奶可能年龄大少也给予不了孩子太多的关心,甚至身边也没有几个像样的友谊。
这样的孩子孤独无助,因为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不懂得提出自己的需求和想法,缺乏沟通能力,小时候可能喜欢通过破坏东西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暴力行为。
欢迎分享您的育儿经,我们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