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晚上快八点了,儿子二年级班上的一位同学的妈妈发微信给我,叫我把我儿子抄好的语文作业拍照发给她,她儿子抄好的被她撕了。我回答说我在单位加班,要十点左右才能到家。她说没事,回去后再拍给她,孩子还在罚站。
我细问之下,才了解到,原来儿子的同学不愿做作业,而是在看电视,他妈妈催了他三四遍,他还是一动不动。情急之下,她妈妈一把抓过孩子抄好了的作业,撕了个粉碎。并且强行关掉电视,气冲冲地把孩子拉到墙角,声嘶力竭地大吼:不做作业就算了,一直到这里站着,站到你想做作业为止。”孩子被她突如其来的怒气吓呆了,乖乖地靠墙站着。

妈妈过后也后悔自己太冲动,孩子的作业到底是什么都没看清楚就被撕了。问老师又不好意思,想来想去,我们比较熟,于是就发微信给我求助。
二、为什么大人喜欢动不动就惩罚孩子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大人教育孩子,动不动就会动用语言暴力、体罚、打骂等惩罚措施。好像惩罚孩子是每个家长天生就具备的能力,无师自通。如果你问问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惩罚过孩子,十有八九都会回答:那都不是事儿。
我亲眼看过一位爸爸,他读一年级的女儿不小心把一个吃饭的碗打碎了,他二话不说啪的一下,一巴掌打过去。以后她就能长点记性了。”当我们不理解他的行为时,他理直气壮地说。
为什么家长会动不动就喜欢选择惩罚手段管教孩子?《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在书中总结了六个原因。

1、担心不惩罚就只能娇纵孩子
作者建议家长们采用正面管教,很多家长在决定采用正面管教方法时,他们很大程度上担心,如果不惩罚孩子,孩子会变得过于娇纵。
2、他们害怕会对孩子失去控制
虽然很多家长仍然记得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被自己的父母惩罚的糟糕感受,但是,他们仍然担心:如果我放弃惩罚,岂不是让孩子来掌控一切了?”
不惩罚孩子让他们感觉失去了对孩子的控制。
3、害怕没有尽到作为家长和老师的责任
孩子犯错了却不惩罚,那岂不是放任不管吗?做父母的岂能对孩子放任不管。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别说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就算能过自己这一关,别人会怎么说?身为父母,不管孩子,也太失职了。
4、惩罚很容易
孩子不做作业,不做就给我到墙角站着。”孩子把碗打碎了,一个巴掌打过去。孩子不肯吃饭,把她关在门外。多么容易的事情,有谁不会?还可以理直气壮地反问,如果不惩罚,孩子怎么知道他做错了,以后 不再做?”
5、除了惩罚,不知道还能怎么办
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惩罚孩子?”
我担心没了管教他的最后一招,让我对他无能为力。”
有时候,我很生气,没有别的办法。”除了惩罚他,我不知道还能拿他怎么办。”
6、效果立竿见影
孩子接受罚站之后,马上乖乖地做作业了。不吃饭而被关在门外的孩子,进来之后马上乖乖地吃饭了,哪怕仍然眼泪汪汪的。不良行为立刻得到制止。

惩罚能立即制止不良行为,可以说它的效果立竿见影,这也是很多家长动用惩罚的原因之一。但是家长们千万别被被愚弄了,这样的代价是什么呢?
研究表明,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顺从。
出于害怕和恐惧,孩子也许不再犯错,但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长久这样下去,会发展成什么呢?孩子受到惩罚之后,对所犯的错屡教不改,犯过的错仍然继续再犯。家长的惩罚只是成了情绪宣泄的出口。
《正面管教》一书提到,惩罚的长期效果是孩子往往采用以下四个R”中的一种或全部来回敬”我们:
1.愤恨(Resentment) ——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报复(Revenge) ——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反叛(Rebellion) ——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退缩(Retreat)
a.偷偷摸摸 ——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
b.自卑 ——我是个坏孩子。

孩子再也不敢这么做了,孩子内心会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没办法得到父母的肯定。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变成一种讨好者,没法自我肯定,需要通过别人的肯定才能获得价值感。
有的孩子内心充满愤怒,你不让我干,我偏要干,还不让你发现。尤其到了青春期,父母越施压,孩子越反叛。
我家孩子每次吃饭很慢,他爸忍无可忍,有次对怒气冲冲地对孩子说:以后吃饭再那么慢,就别去你外婆家了。”孩子很喜欢去外婆家的。孩子听了之后,吃饭速度明显加快。孩子爸正偷着乐呢,儿子,可不可以帮我倒杯水?”连叫他几次,孩子压根不搭理他。事后我问儿子为什么不搭理他爸爸,儿子不平地说:谁叫他不让我去外婆家。”你看,孩子是在以这种方式报复他爸。
必须要强调的是,停止惩罚并不意味着允许孩子为所欲为。我们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那么父母该如何做呢?

惩罚是为了教训孩子,故意剥夺他们的时间或者追加他们的痛苦。而承受自然后果是让孩子承受自己行为所产生的自然结果。
育儿专家吉诺特博士说: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
因为孩子的精力分散到了如何去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
惩罚孩子,我们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层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什么是自然后果?孩子故意不吃饭,他会饿肚子。明知下雨,出门却不带伞,他会被雨淋湿。孩子拖着不做作业,那就跟他说,做完作业才能睡觉,否则再晚都不能睡。
饿肚子、被雨淋湿、再晚也别睡,这是孩子承受自己行为的自然结果。
而不吃饭被关在门外、不做作业罚站则是惩罚。至于不小心打碎了碗,根本就不该挨打,那是无心之过。

现如今,棍棒底下出孝子,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仍然根植于很多家长的观念中。在你准备动用惩罚管教孩子的时候,先想想是什么原因让你动不动就惩罚孩子。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让孩子感到,在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