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学棋真谛探索(1)——不下棋后,围棋还能留给孩子什么帮助?

学棋真谛探索(1)——不下棋后,围棋还能留给孩子什么帮助?

从带女儿学棋开始,我这个家长就会穷操心,操心围棋带给孩子的真谛是哪些?

也许是想明白了,也许是岁月将心思酿出了味道,变成了答案”,也许,学者一定会在道理上找到共鸣。

于是我想女儿知道,学围棋的真谛之一是否得到,有一个衡量的标志:当你不学棋、不下棋时,围棋还剩哪些东西继续帮助你。

这个角度细思量,似乎得到了些警醒:

似乎在很多棋童身上看不到多少围棋留下的贡献?

贡献思维速度了吗?肯定的,但是,在钢琴、绘画、书法等方面用功的孩子也能得到思维力的开发。而且,思维敏捷了,值得骄傲吗?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德大于才为君子,才大于德为小人。

贡献礼仪了吗?没错,围棋一定是修炼礼仪习惯的好方式,太多细节与礼仪有关。但是,似乎看不清晰,很多棋童在生活中没有表现出知书达礼的一面。

贡献规矩了吗?没错,围棋是会锻炼孩子的规矩感的,但是,似乎很多棋童在比赛现场,在生活中依然缺少规矩感。

那么,围棋给孩子贡献了丰富的经历,可以让作文多很多素材吗?可是,太多的棋童并没有把围棋经历生动细致感受丰富地写在作文里;

那么,围棋给孩子带来了庄重感,对国粹的敬重感?这个好像又不明显,好些棋童孩子弹射棋子,用脚挪动棋凳,有时墨水还会弄到棋盘上。

所以,以上分析就为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提了一个醒:

如果我们辛辛苦苦地带孩子坚持学棋,学棋时,又不配合老师带动孩子进入

礼仪、规矩的养成中,

对棋具的敬重中,

下棋的认真计算中,

棋文化的感悟中,

将围棋经历请入作文的应用中,等等,

恐怕孩子长年累月的学棋,除了思维敏捷点、胜负带来的挫折感的磨练外,真的好像没有留给孩子多少额外的收成?

看到众多棋童水水地学围棋,家长满怀期待地接送伴读,忍不住想啰嗦上面的话。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