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因为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了保障孩子的顺利成长,家长需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心情,以及探索他们内心的想法,并针对于此,做出相应的对策,这样才能及时性的解决孩子的问题,帮他们去除困扰。
而相信在我们陪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过孩子和自己对着干的情况,并也为此苦恼过,但是我们真的知道孩子就此向我们反馈的问题是什么吗?

之所以我对这种状况比较了解,是因为我的好朋友小凡家里就有这样的一个孩子,小凡最近真的是过得很不容易,本来自己在工作上的压力就很大了,但是孩子却偏偏赶上这个时候不让自己省心。
孩子以前还是挺让人省心的,可是现在小凡发现他越来越叛逆,凡事都和自己对着干,自己说让孩子向东,孩子却非要向西,不配合也就算了,甚至还会和自己顶嘴。
让本身心情就烦躁的她,更是不知所措,可是对于孩子这样的情况,又能怎么办呢?毕竟是孩子,打也不得,骂也不得,但这个问题不解决也不是那么回事啊。

可能一般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只会认为这是孩子单纯的不懂事,或者是叛逆而已,小凡却没有让问题停留在如此浅显的层面。
为了能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小凡开始试着和孩子好好交流,并且观察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直到一段时间之后,又在自己反思的作用下,她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

其实主要就是因为自己最近对孩子的态度是不对的,并且由于工作太忙,没有给孩子足够的耐心,使得自己有些焦躁,不能与孩子进行良好的交流。
而且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确实也是太少了,所以孩子内心才会有极大的不平衡,才以唱反调的这种方式向家长反映了自己不满的情续。

1、 家长对孩子过于严苛。
家长们普遍都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一定是越严苛越好的,因为抓的紧了,孩子才能够重视,然后也能督促孩子好好的努力,从而早日实现孩子变得优秀的愿望,可现实情况中是,家长把孩子抓的越紧,孩子越反感。
也就是说,此刻的孩子正像是家长手里握的沙一样,握的越紧,流的越快,与家长们期待的模样差的越来越多,甚至抓的太紧了,孩子还会变得逆反,而这则体现了孩子也需要尊重的道理。

2、 孩子的对错观念很混乱。
俗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其实都不是完美无瑕的,何况说思维尚不成熟的小孩子,有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并不是他们真的故意而为之的,却是自己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错,什么是对。
即对错观念混乱,然后才会拎不清,做了让家长不满意的行为,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作为家长,需要为孩子做的是及时排查,为孩子传输正确的观念,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

3、 家长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有很多家长会忽略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孩子的心里感受通常会被家长忽略,而家长也会经常出于自己的主导心理,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有伤孩子的自尊。
孩子虽小,但也需要被尊重,一旦伤害的频率高了,他的小心灵将会无法修复,且情绪愈加的负面,因此对于孩子的自尊,家长要做到有效的保护。

4、 孩子想要获得大人的关注。
再有一种原因,是孩子们渴望得到家长的关注,因为家长平时的工作忙,所以疏忽了对孩子的关注,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了来自于父母大部分的爱,让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变得寡淡和干枯,所以孩子便会通过反常的行为获得家长的关注。

1、 尊重孩子的想法。
如果想实现平和的教育,实现孩子的顺利成长,实现自己的爱能够完美的倾洒在孩子的身上,我们不妨先试着尊重孩子的想法,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到自己能够与孩子民主平等,不给孩子施加太多的压力,也能够平心静气地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们实现内心的平衡。

2、 经常和孩子进行沟通。
任何良好的感情维系都缺少不了沟通,因为在彼此沟通的基础上,我们能够实现心与心的交流和互动,双方都能有机会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进而实现相互理解,相互圆满。
接下来双方的感情就会升温,这个流程在家长与孩子之间,其实也是成立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和孩子多沟通。

3、 拒绝唠叨”式育儿。
基于家长的苦心,从而对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唠叨,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并不少见,但是过于唠叨的话,孩子不仅会听不进去我们所说的话,还会对我们很厌烦,导致之后对家长的话产生免疫的效应。

因此当我们再发现孩子有反抗性的行为时,不要操之过急的教育孩子,而要先找到问题的根本,酌情处理,然后修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使其变得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