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父母生育计划内出生的孩子与意外怀孕出生的孩子之间有什么不同?

本文系作者柠檬女孩2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父母的生育计划指夫妻双方在他们的可生育年龄对是否以及什么时候生育孩子、生育多少孩子的计划和决定。意外怀孕属于父母生育计划之外的事件,它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父母本来不想要孩子,但意外怀上了;另一种情况是父母想要孩子并计划在某个特定时间怀孕,但是意外在非预期的时间怀孕,也即母亲提早怀孕。前者往往发生在那些快要不能生育的女性身上,而后者往往发生在相对年轻的女性身上。

父母生育计划内出生的孩子与意外怀孕出生的孩子之间有什么不同?

怀孕的外国女子

意外怀孕并非少数现象。根据一项基于美国人口的分析,在15—44岁的女性中,大概有14%的婴儿的出生是意外怀孕所致甚至有些研究统计推断的数据更高,认为近50%的怀孕都是非计划中的。也就是说,这么多新生儿的出生并非父母计划中的要么是提前怀孕了,要么是根本就不想怀孕。婴儿的出生不在父母的生育计划内的后果就是,因为没有准备好,意外怀孕给父母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例如,意外生育导致产后抑郁、焦虑以及教养方面的压力。

意外怀孕除了对父母尤其是母亲造成巨大影响外,也对儿童造成影响,涉及诸多问题:父母的生育计划是否会影响之后的养育行为?比起计划怀孕所生的孩子,那些意外怀孕所生的孩子接受的父母养育模式是否存在差别?进一步的问题是,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是否也出现了心理和生理成长轨迹上的差别?

吃草莓的孕妇

父母的生育计划最可能影响的就是父母对子女物质和心理上的投入。如果新生儿是按照父母的生育计划出生的,因为有所准备,在物质和心理上的投入不会出现太多的束手无策的境况。我们后面的章节还会提到,即使是在计划中的生育,也会出现对不同子女物质和心理投入上的各种差异,更何况有些新生儿是未按照父母的生育计划,意外怀孕而出生的。

因为没有做好完备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导致父母在重新分配投入时,不能将有限的物质资源、心理资源合理分配到这个意外出生的宝宝身上,就很有可能出现不合理分配问题。例如,研究发现,因意外怀孕而出生的孩子获得的家庭资源比计划中怀孕而出生的孩子获得的家庭资源要少很多;在养育子女方面父母会更偏爱那些在计划中出生的子女,在某种程度上对意外怀孕而出生的子女降低投入,这种情况在拥有严苛的养育模式的家庭中表现得最明显。这种养育上的差别主要来自情感方面的支持。这也是容易理解的,因为是意外怀孕得到的孩子,父母心理上的压力导致他们在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时更趋于消极,久而久之,亲子关系也会变得更负面、缺乏温暖。由于意外怀孕而导致的父母的消极养育方式似乎会给孩子带来长期的严重后果。一项进行了23年的跟踪研究发现,意外怀孕出生的孩子成年之后会表现出明显的低自尊。

养育

不开心的孩子

巴伯等研究者将意外生育导致家庭内部所有儿童都受到影响的现象称为溢出效应”。家庭中出现新的孩子,会导致父母对子女的平均投入下降,而这种投入下降在出现意外生育时会加剧,这就会影响家庭中的其他孩子,这种现象就是溢出效应。例如,基于美国国家青少年跟踪调查的数据发现,意外怀孕出生的同胞的确导致家庭资源平均水平下降。尤其是那些提早出生的同胞,他的出现会显著地减弱家庭中其他同胞获得的父母的情感支持。

这似乎说明了生育时间上的误差”对父母造成的影响是,因为没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而导致压力的突然增加,进而带来维系情感资源上的困难,最终影响与其他子女的互动。在有些情况下,怀孕的时间提早影响父母心理资源的强度似乎等价于是否拥有自己的房子等物质资源因素,以及父母教育水平、是否家庭完整等社会资源因素的影响。当然,也不排除对于那些本不想怀孕的父母,他们会直接对不想要的那个孩子(即所谓的多余的”孩子)给予消极的情感投入(例如,缺乏耐心、温暖与关怀等),但这不会明显地影响父母对其他孩子的情感投入。

父母

草地上的两个小女孩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生育计划中考虑的是否生育第二个孩子以及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年龄间隔往往与母亲获得的社会支持分不开。一项来自美国家庭的研究发现,除了第一个孩子是否是一个容易养育的孩子这一因素之外,母亲感知到的父亲在养育过程中的参与度是家庭决定何时生育第二个孩子的重要考虑因素。父亲对母亲养育的支持程度越高,生育两个孩子的时间间隔就越短。类似的研究结果在其他一些地区也得到支持。

例如,在一些发达国家,如韩国,来自父亲的对儿童养育以及家务活方面的支持,会增加母亲(尤其是对有工作的母亲来说)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意愿;尽管在韩国,其他家庭成员对儿童养育的投入比较少,但是他们的帮助也会给有工作的母亲提供重要的社会资源,会增加她们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意愿。又如,在荷兰,祖父母的照料会增加父母生育多个孩子的意愿。在一些农村落后地区,祖父母的帮助会增加妻子的生育率。这些研究都说明,决定父母的生育计划或者生育意愿的因素与近亲的养育投入和帮助(尤其是父亲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养育

爸爸陪孩子玩玩具

当然,如之前美国的那项研究提到的,父母感知到的第一个孩子的特点(如养育的困难程度、性别等)是影响父母继续生育孩子的重要因素之一。似乎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东亚国家,如我国与韩国,都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因此,在生育意愿上,子女性别往往是考虑是否继续生育的因素。通常情况下,在东亚国家,第一胎或者前几胎是女儿的话,父母继续生育的可能性就较大。

例如,我国的多项调查数据分析都发现诸多省份出现这一现象——即使在独生子女政策背景下,部分家庭仍然会因偏爱儿子的观念。而在有子女(通常是女儿)的情况下继续生育,希望能有儿子出生。又如,20世纪在韩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第一胎是女孩,韩国父母往往会继续生育,而且会缩短生育的间隔,两个孩子的年龄差很小。但是在欧美等国,子女性别偏爱的情况似乎不存在或者正好相反。

意外

陪孩子看书的外国父母

除了子女的性别外,父母养育之前子女的困难程度也是影响他们作出继续生育决定的因素。先出生的儿童的气质特点往往会影响父母养育的困难程度。如果先出生的儿童是困难型,就会在适应环境方面出现诸多问题(行为、情绪等方面),从而迫使父母投入更多养育资源,因而会延长继续生育的间隔时间。如果先出生的儿童是易养型,就会让父母减少继续养育子女的压力,从而缩短生育时间间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