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家长对孩子说话太过直接,一不小心就会伤了孩子的心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想探讨的内容是家长在跟孩子的沟通交流中,总是会存在一些问题,爸爸妈妈们有时候说话太直接,使得孩子过于伤心,心理或许也会造成阴影,那么家长在跟孩子说话时应注意一些什么呢。


1.含蓄委婉,迂回暗示
许多家长在批评孩子时由于语言太直接、太尖锐,难免造成亲子冲突、对立,做父母的大动肝火,孩子宁死不屈”,最后也解诀不了任何问题。不少父母都感到困惑:自己尽心尽责地教育孩子,一门心思为孩子好,为什么他们就不懂父母的心呢?难道孩子犯错后就不该批评吗?
孩子犯错,父母进行批评教育,不仅应该,而且是必须。问题是,批评的语言能否含蓄一点、婉转一点,能否用迂回暗示的方法,启发孩子自觉认识错误、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教育呢?家长果真能这样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批评效果。
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相信能给家长们以启发。
美国前总统柯立芝的女秘书长得非常漂亮,但工作经常出现差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女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的小姐。”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你不要骄傲,我相信你处理的公文也能和你一样漂亮。”

家长对孩子说话太过直接,一不小心就会伤了孩子的心


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处理公文时很少出错。
一位朋友好奇地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 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柯立芝说:这很简单,你看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要先涂肥皂水么。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为刮起来不疼。”
许多做父母的在批评教育孩子时,总是抱着这样一个观念: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殊不知,良药若是苦得让人难以入口,功效从何而来?忠言若是逆得进不了耳朵,何来作用?上述事例中,美国前总统柯立芝的批评方法告诉人们: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但更利于行。为什么呢?因为人的心理容易接受肯定、赞美、欣赏的信息,排斥否定、批评、讽剌、挖苦的语言。教育和批评孩子同样必须遵循人类心理发展的规律才能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要想改变一个人而又不伤感情,甚至让对方感激和更喜欢你,最有效的是赞美,间接暗示对方,提醒其注意自己犯的错误。

父母赏识、爱护、体贴孩子,孩子就会把人性中最美、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反之,一味地恶语中伤、责怪甚至打骂孩子,逆反心理驱使他们把身上最丑陋的东西暴露无遗,这与家长抑恶扬善的初衷是完全相悖的。


父母批评教育孩子,无一不是出于爱的目的,只有让孩子得到被爱的体验时,才能从心里真正接受批评,进而改正不足。
当面直接尖锐地指责孩子,只会造成孩子顽强的反抗,而巧妙地暗示孩子注意自己的错误,则会受到爱戴和喜欢。

妈妈


小杰,我们都以你为荣,你这个学期的成绩进步了,而且,只要你下个学期继续努力,你的代数成绩也肯定会比别人高的。”
父母用这种非常高超的委婉的说话方式,让小杰知道父母要他改进代数课的学习。可以让人确信的是,小杰必定会向着这个期望努力。
家长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寓言的方式来达到委婉批评孩子的目的。
有位聪明的妈妈,当她那上幼儿园的儿子做错事而且不认错时,她总是耐心地坐下来讲个故事给儿子听,故事时里总有个孩子或者什么小动物做了类似的错事。
讲完后,妈妈就问儿子:故事里那个孩子(那个动物)错在哪里?”
儿子按照妈妈的引导去批评故事里的孩子(动物)。过了一会儿,儿子领悟道:妈妈,刚才我也做错了事。”

儿子


运用含蓄暗示的方式传达批评的意思,表明一个道理,既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又不使孩子尴尬乃至反感,容易被诚恳接受。家长何乐而不为呢?

2.人前不教子,给孩子面子”

有不少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这么小,哪来的面子?这种想法实在大错特错!孩子一出生,他的面子就开始有了,并且大得很,比大人的大,比父母的大!
中国有这样一句家教谚语, 叫做堂前教子,枕边教妻”,意思是说,孩子没有什么面子,在什么地方教育都可以:而妻子有面子,应该在枕边这种隐秘的地方才能教育。中国还有一句这样的老话:官打不羞,父母打不羞,老师打不羞。”这也是不顾及孩子面子的混账话”。
虽说中国人都爱念叨孩子是自己的好”,但和外人在一起时,还是要数说自己孩子的不足。我们家小胖儿不如你家黑子聪明”,我们妞妞不像你们闺女那么秀气。”其实每个父母心里都想说我们家的孩子最好”,可嘴里硬是要贬低自己孩子,找找毛病,假装谦虚。

妈妈


在西方,这种情祝却截然相反,父母从不在别人的面前贬低自己的孩子,而是为自己的孩子感到自豪。
妈妈带五岁半的杰克去上他的第一次游泳课, 小杰克没有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勇敢地跳进水里,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母亲。杰克妈妈觉得很有趣,她没有当着许多同学和教师的面批评儿子,而是鼓励孩子说:没关系的!我真高兴有你这样的孩子,你会学会游泳的。我小时候学游泳比你还胆小,后来也很快就学会了。”

女秘书


后来,当别的孩子还用手扶着浮漂游泳时,杰克已经能自如地空手游了。父母想让孩子听进自己批评的逆耳之言”,就必须注意处处给孩子留有余地留足面子。尽量做到人前不教子”,特别是不要在孩子的同学面前批评孩子,使孩子颜面大失”。
调查表明,很多孩子都认为在大人面前挨父母批评,即使是大批特批”也能忍受,可是在自己同学、同伴面前被父母指责,那是很难受的。这是孩子的心声,家长一定要记在心上。
要着重提醒父母的是:千万不要在孩子的异性同伴和同学面前批评孩子,说孩子的缺点。因为很多事实证明,在异性同伴面前,如果父母不顾孩子的面子管教他们,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异常强烈。

女秘书


即使在大人面前,聪明的家长也不能对孩子加以指责”,更不要说大批特批”。孩子为什么能够忍受在大人前面被父母指责呢?这是习惯成自然”,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可是家长能不能不给孩子提供这种选择的机会呢?因为这样的选择会破坏和谐的亲子关系,使父母的批评语言适得其反,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喜欢的朋友请多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