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今天的辣妈日子,前两天,东东妈妈给我打来电话,说她快被儿子逼疯了,因为最近东东特别倔强、任性,没耐心,而且还非常要强,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做主”,问我该怎么办。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早晨,妈妈提前为东东准备好了当天穿的衣服,可东东却怎么也不穿,说自己不喜欢,非要穿昨天那件绣有愤怒的小乌”的保暖内衣,这件衣服自从买回家后东东就天天穿,不愿换,妈妈看太脏了就在昨晚给洗了,早上还没有干。但东东根本不听妈妈的解释,嚷嚷着不穿那件衣服就不起床。妈妈眼看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再不起床上幼儿园就要迟到了,无奈只好拿吹风机把衣服吹干。

我举这个例子,要告诉爸爸妈妈的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变得越来越有自己的主意,性格也变得有些固执,讲道理讲不通,经常和家长对着干”,以争取一些事情的自主决定权。生活中有太多类似的事情发生,家长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不让他做的却偏要去做。
让孩子做主,能行吗其实,孩子不听大人的话,有自己的主意并不是坏事,这说明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了,有了自己的主张,想通过自己的判断来为一些事情做主,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只是,当孩子有了想自己做主的意识时,家长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呢?

很多家长不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事事为孩子代劳,穿衣、吃饭统统都包办。家长认为这时孩子还小,很多事情还不懂,需要大人来帮忙。当孩子提出我想……”的时候,家长通常会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再做吧”或者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呢,你懂什么呀”。
殊不知,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想法和行为反复限制和干涉,不仅孩子的能力得不到锻炼,而且还可能会使孩子将来变得事事唯命是从,成为一个缺乏主见、唯唯诺诺的人。

另外,如果家长明明知道孩子的想法或做法是错的,还依然听之任之,一味迁就,就是在纵容孩子了,这就是溺爱。
那么,如何才能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做到恰到好处,让孩子既能做事有主见、果断、独立自强,又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建议呢?

家长放权”,方法要巧妙
家长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对孩子下放决定权,让孩子体验一下自己做决定的感觉。对于孩子能自己做主的事情大人要放手,让他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要听家长的,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也很重要。
比如,让孩子决定穿什么款式的衣服出门;当家长准备给孩子买礼物时,可以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的意见和要求合理,家长就要给予满足和支持。慢慢地,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在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物,以及出门要带的东西,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慢慢就会养成遇到事情自己开动脑筋拿主意的好习惯。

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时,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诉说,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家长需要明白的是,有时候孩子在拒绝你,或者跟你对着干,并不是针对某件事情本身,当然也不是针对人,而是想让你知道他想表达自己有权利自主判断决定一些事情;或者,孩子心里的想法还不能用语言很好地表达出来,家长没明白孩子的真正意图。所以,当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家长首先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讲述,这有助于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慢慢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定自由与纪律的合理界限
当孩子过了3岁,已能逐渐明白自由和纪律的基本概念了。作为家长,设定自由与纪律的合理界限,是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亲子冲突的好办法。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要让孩子慢慢接受并懂得人要接受规章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大多孩子在上幼儿园以后,对规章制度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家长如果把一些事情进行量化和制度化,会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和遵守。如果孩子做到了对制度的遵守,爸爸妈妈要适当给予孩子表扬和奖励,以强化孩子好的行为。今天的辣妈育儿就跟大家分享到这了,想了解更多育儿知识,欢迎大家关注辣妈,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