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陪孩子写作业鸡飞狗跳?管理学中"辅导技巧",帮头疼父母来支招

一、辅导孩子写作业——人生难题

刚过去不久的国庆假期在遇到尾声时,一则《飞机上所有孩子都在补作业》的新闻爆红。

陪孩子写作业鸡飞狗跳?管理学中"辅导技巧",帮头疼父母来支招

整个航班的学龄期儿童都在写作业,这股精气神甚至"激励"了有假期综合症的上班族们。

但是爸爸妈妈们看到这则新闻大多摇头苦笑,为啥?这种同仇敌忾奋力拼搏的写作业精神只是昙花一现好吗!大部分孩子在家里写作业的画风是这样的:

这样的:

管理学

甚至这样的:

管理学

《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收集的互联网大数据显示:

中国中小学生写作业时长超全球平均水平近3倍,或居全球第一。

91.2%的家长有过陪孩子写作业的经历,其中每天陪写的家长高达78%,陪孩子写作业也已成中国家长的又一种负担。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为啥我国父母辅导孩子写作业,这么难?

二、写作业这件事,难点在于"辅导”

1、你是否知道什么叫做"辅导"?

现在的年轻父母都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受益者,辅导一个小学生写作业水平应该绰绰有余啊!

但是辅导作业的关键,并不在于"题不会做",而是"如何辅导"。

我们经常听到父母的各种吐槽:

"这孩子太笨了!我讲了三遍,还是不会!"

"我明明告诉他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他就是愣着不动啊!"

"我苦口婆心讲了一大堆学习方法和道理,她却根本没听进去!"

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大多数父母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辅导"。

前任通用电气集团CEO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在你成为领导以前,成功只同你个人的成长有关。当你成为领导以后,成功都同别人的成长有关。"这种话意旨"领导者培养下属并促进其成长的重要性"。

但如果换到"写作业"这件事上,可以等同为:"在你成为父母之前,你的成功只同你的个人成长有关。当你成为父母以后,成功都与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水平有关。"

2、你的角色,是父母,更是教练。

如何扮演在孩子写作业这件事上的辅导角色,一直是困扰诸多父母的心结,但几乎所有父母希望孩子能认识到:

这是孩子自己的作业,是他的事情,更是他自己的责任。

基于这种情况,父母应当确定自己的角色是:

写作业的辅导者,或者更明确一点,称作"做作业的教练"。

在职场上,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技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管理与赋能于下属,但却常常被领导者忽视,那就是"辅导技巧"。

辅导

管理学上的辅导”概念

辅导技巧的英文是Coaching(在中文中称作"教练"),概念起源于美国,最早是在体育领域发展起来然后再引入到了管理领域。

管理学上普遍认为辅导的意思,就是通过启发,让辅导对象自己获得对事实的认知,最终帮助他人发展和成长。

同样,我们父母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目标绝对不是直接告诉孩子甚至代替孩子来写作业,而是想要通过我们的辅导,让孩子更清楚知识点的重点与难点、作业的计划与安排、乃至对学习与生活的规划及整理,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

这道题错了!答案是5不是3,来,我来帮你擦。

这个字写得太难看了,来,擦了我来写。

这段话这么写不合适,来,按我说的写。

这些,都不是"教练"(辅导者)应该干的事。

如同在职场上,领导辅导下属,目的是提升其"工作能力"一样,父母通过辅导孩子写作业,要协助孩子提升的,应当是"学习能力"。

三、如何破除辅导孩子作业的误区?

误区1:孩子作业写不好是因为笨闺蜜

小林妈妈常抱怨小林可能"智商不太高",一道题讲了三次遍下次做还是会做错,而且背课文老是背不下来。

正好一位当老师的闺蜜在小林家做客,看到小林妈妈辅导小林写作的方式,就是端坐在小林身边时刻盯着,字写的差也骂,题算得慢也骂。背课文就更别提了,全程恶狠狠的盯着小林,连闺蜜自己看着都打了个寒颤。

闺蜜私下里问小林:你喜欢妈妈陪你作业的方式吗?

小林眼神立马变得委屈,仿佛想说什么,但是最后却点点头说道:"我不介意的,因为妈妈工作也很辛苦……只是我害怕,我怕她生气,所以有时候不懂也不敢问,就好多题目都不做错,然后越错我就越怕……"

很多父母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觉得自己孩子笨,不争气,其实是犯了职场上很多领导者都会犯的一个通病——

心理学上有"归因理论"来解释这个现象,就是"把成功归因于自己,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

简单来说,就是当孩子写作业出现问题时,父母会不由自主的把所有的原因都归咎到孩子身上,比如:

▲上课没认真听

▲学习态度不行

▲自己太笨了

但是父母很少仔细去观察孩子写作业时的行为,比如:

▲分析他的行为特点与性格特征

▲思考一下孩子适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自己的辅导风格是不是适合孩子。

当老师的闺蜜发现小林的性子比较温和内向,做作业特别关注细节(比如数字写得不好就一定要擦掉重写),然后做作业一定要按照先语文后数学的顺序来进行,特别按部就班。

而小林妈妈是个风风火火的人,在职场上当管理者风格比较宏观,喜欢抓大放小不太注重细节。

于是闺蜜建议小林妈妈在辅导作业时,除了注意控制自己急躁的情绪外,要特别将重点放在对小林不会的题进行详细的解释,并且亲自演示解题过程,然后尊重孩子"精益求精、按部就班"的学习习惯。

很快,在妈妈口中"智商不高"的小林通过仔细观察妈妈的解题步骤,掌握了课堂上未能弄懂的解题方法,然后自己的学习风格得到了妈妈的尊长于理解,写作业的速度与质量提高了很多,成绩也上去了。

误区2:辅导作业就是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

常有父母吐槽说孩子往书桌前一坐,往往不知道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哪怕是做题的时候,读懂题目都困难,往往需要父母手把手的教他题目的意思以及"需要做什么"才敢往下做。

这点我也深有体会,除了写作业,在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是这样:

我的孩子刚学踢足球的时候,在球场上超级懵懂。别的孩子都在追逐着足球,而他就只会盲目的跟着大家跑,球传到他身边时也不知道去抢,更别提防守和射门了。

奶奶在场外急得超他大嚷"往前跑啊!""去抢球!""不要站着不动,去拦住别人啊!"孩子听到奶奶的话,无助的看了看我们,开始还跑了几步,但到最后干脆停下来不动了。

训练后,足球教练特别将我们留下来,强调场外家长一定不要瞎指挥。他说刚学习踢球的孩子其实并不知道踢球是为了什么,所以也不知道自己在场上是要做什么。

然后教练把孩子叫过来问他:

■教练:你觉得你在场上踢球的目标是什么呀?

■孩子:额……我要进球?

■教练:很棒!那你觉得怎么才能进球呢?

■孩子:我没办法啊!球在别人那里!

■教练:那你想想,怎么把球"变"到自己这边呢?

■孩子:这……也许我可以去抢球?但是,球在别人脚下很难抢,而且我抢到了也可能被别人抢回去啊!

■教练:那怎么办呢?

■孩子:对了!所以我要更多的练习踢球的技术,让自己能更加厉害的抢到球!

■教练:这就对了!很好,就这么做,加油哦!

管理学告诉我们:

"辅导"不是通过简单的"下指令",而是通过科学的框架和方法来提问,让辅导对象通过我们的帮助,一步步明确目标 ,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并且承诺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

为什么奶奶对于孩子的大喊大叫完全没有作用,而教练与孩子谈完,孩子就知道自己在球场上要怎么做了呢?

主要原因在于:

奶奶的"指令"并没有解释为什么,而教练则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帮助他自己找到了方法。这才是有效的"辅导对话"。

小林妈妈

就像写作业,归根结底是孩子的事。

很多孩子写作业时总是怕做错,会不停的问父母:

这个题算对了骂?这个字这样写可以吗?

父母可以不要急着答案,而是问孩子:

你具体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先按照你的想法来做一做/可以找出课本上的例字,来比一比。

那孩子真的做错了,怎么办?

做作业,本就是检验孩子薄弱的知识点,以及培养学习习惯与态度的一个过程。

因此让孩子在做作业中犯错误,就是我们帮助他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并在改正与成长后及时鼓励的绝好机会啊!

误区3:辅导孩子写作业时,孩子理应多听少讲

东东爸爸头疼的带着9岁的东东去做心理咨询,他指责东东是个"没有目标没有学习主动性的孩子",甚至说东东很"佛系",自己在辅导孩子学习上已经无计可施了。

咨询师和东东一聊,发现这个孩子其实很有自己的想法,对未来的规划都很有激情。

东东说,有一天晚上爸爸说要郑重的和他谈谈"未来的学习规划",为此他特别准备了一肚子想法想要和爸爸说。结果整个晚上,都是爸爸在口若悬河说个不停,根本不给东东说话的机会。

到了最后,东东忍不住小心翼翼地提出目前写作业的时间与爸爸安排的学习辅导班的时间存在冲突。

结果,爸爸只是点点头,实际什么都没听进去,最后来一句:"你说的问题确实存在,但是我们还是按照我说的计划先进行吧。很晚了,你回房间睡觉吧。"

诸如此类的对话,在爸爸辅导他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发生,东东最后就干脆玩"佛系",爸爸怎么说他就被动地跟着做,不主动也不积极。

咨询师从东东身上感到了深深的无力感,还有不被爸爸信任与认可之后的自暴自弃。

为什么孩子会产生这样的感受呢?问题出在东东爸爸的"倾听方式"上,他犯了管理学上的"自传式聆听"的错误:

什么叫自传式聆听?就是我只听我想要听的,把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强加于对方。

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的聆听都很表面,甚至是处在一个无意识自动化的层面。我们表面关注他人所说的话,其实是以自己为中心,并真正地关注对方,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

管理学

有一句谚语教"Listen Better,Learn More",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学会了倾听,我们能学到更多。如果学会倾听和表达,你对孩子也能学到更多。

那怎么样在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做到倾听呢?

1、 像孩子一样集中注意力,像孩子一样去思考。

老师在家长会上着重表扬小苹果,因为她在老师或者同学说话的时候,不会吵吵嚷嚷或急于发表意见,而总是耐心的等别人说话再表达的观点。

妈妈上台坦诚分享了两点经验:

■代入孩子的学习角色

在陪伴小苹果学习时,绝不会开音乐或放电视,手机也是调成静音,自己和孩子一样注意力高度集中。

■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要转换成孩子视角。

比如小苹果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们在画云朵的时候,不能有不同的颜色?"时,妈妈想了一会,然后才反问到"你是在想,天上的云朵,和你在商场看到的五颜六色的棉花糖很像对吗?", 小苹果立马愉快的点点头。

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代入和孩子一样的学生角色,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看待作业与学习,更能让孩子知道,父母重视他们、关注他们、更理解他们。

2、 鼓励孩子来当"小老师",父母来当"老学生"。

很多孩子对作业与学习没有规划,所以父母才会大包大揽的给孩子制定计划,灌输自己的"学习理念"。

其实,可以让孩子自己当主人翁,他来讲,你来听,促进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小林妈妈

泽泽妈妈和泽泽一起制定作业计划,一开始泽泽一头雾水不知道如何下手。

■妈妈提问:你觉得怎么样做计划更有效呀?

■泽泽回答:也许……可以画成表格?

■妈妈继续提问:真棒!那表格上写什么内容好呢?

■泽泽开始低头谋划:嗯,可以写作业的内容,完成的时间要求,课外阅读的书目,还有……明天上课的预习!

最关键的是,泽泽做好计划表以后,爸爸妈妈都端端正正的像开会一样,聆听泽泽自己对学习计划表的介绍,同时在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泽泽也愉快的接受了建议并修改了计划表。

让孩子来讲,父母来听,孩子有了"选择权",对写作业有了时间观与全局观,学习主动性会明显提升。

辅导孩子写作业确实是道大难题,它难就难在很多父母至今未真正弄明白什么是"辅导",以及如何跨过误区,当好孩子的"学习教练"。

辅导孩子写作业,只是通过彼岸的木筏。帮助孩子培养出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才是最终的彼岸啊。

作者简介:灿烂的小贝贝。奔中年少女一枚。逗比与抒情兼顾,天真与世故并存。央企职场妈妈,兼职写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欢迎关注@灿烂的小贝贝 ,和我一起共走育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