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初为人母 连环坑

初为人父母,应避免哪些坑?

育儿路上,我们踩过很多坑,有些是没必要的,有些是必须要经历的,说出来大家评鉴下:

初为人母第一坑:杞人忧天

记得当时第一个踩的坑就是。关于对孩子上学教育的设想,然后紧接着才开始是关于孩子生养后育儿的一个设想,貌似顺序有点反了,很奇怪!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并不是什么孩子生下来,而是先酷思铭想的设计了一个把孩子养大教育成人的一个坑.

初为人母 连环坑

这个坑呢,怎么来说呢,就是说当时。老婆和我一起做了很多的思想思考讨论,都想着以后孩子应该是在城里养啊还是在农村家里养,是让奶奶带呀,还是让自己带。自己带的话是在城市里带呢,还是妈妈回家之后亲自来带,想到的各种情况都是教育孩子的。当时想了很多,可以说是一两个月的时间都去想这个问题,当时在怀孕期间,那个时候我们想这个话题定下的结论,可以说很多问题随着孩子出生都改变了,等于白忙活.那是我们踩到第一个坑,等于说是杞人忧天的坑,想的太早了.也有可能是身在长安,教育风气盛行的缘故吧.

然后后来我们就想到了杞人忧天的二号坑。因为媳妇老是想一个问题,说孩子生下来以后要穿什么呀,吃什么呀,怎么给他玩啊,玩什么玩具啊,一岁两岁三岁这个时间段该怎么陪她度过呀,这个时候我们从教育已经返还到了婴儿这个阶段养育的问题.

在这个环节上我们想的是,要如何如何的吃各种营养餐,要如何如何的避免各种辐射,避免各种危害,要如何如何的去把这个孩子的各个方方面面做好.甚至于什么时候安排回老家,什么时候安排来城市,城市的环境怎么样,雾霾怎么样,确实是有一些坑.

这个坑为什么说是坑呢,就是因为在整个生活过程中,它会把孕期的时间过的很压抑,很繁忙.因为是有压力感的,就是搞得你心神不宁,不知道如何是从,然后就各种查资料.其实呢,做好心情准备,迎接娃的到来。这个才是最应该做的.

这个坑多是很多家长因为太爱孩子而产生的自主反应,可能很多人都注意不到.

初为人母第二坑:怨天尤人

因为当初和孩子的妈妈在确定孩子已经怀上之后,我们非常的开心.相信大家也会很开心的.当时我们把这个信息呢,也告诉了双方的父母,亲戚,姐姐,哥哥也都做了一个通知,大家都很开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去咨询了一下老人该如何去调整孕期的反应.

可是呢,即使是有教科书式的教育,即使是有言传身教的讲解。作为当事人的我们来说,特别是身为爸爸的我,我们当时踩一个坑,或者说是我自己踩一个坑,那就是没有深刻的意识到什么叫做:孕妇的心情易烦躁.怨天尤人.就造成了我和媳妇经常吵架,整天气她,她还能有好吗?

孕期

记得很清楚,当时是四个月的时候就出现了一种情况,就是小儿先兆流产,当时是晚上就突然间有出血,然后打120叫救护车带媳妇去医院,紧张坏了.那次以后就感觉真的是太年轻.

要把胎儿从很小的一个卵细,慢慢地培养成能够呱呱落地的小孩子的话,新生父母确实是缺少一些东西的.

所以说就没敢继续在这种状态下去养护孩子.工作该辞的早辞了,然后呢直接让媳妇回家,在娘家去度过了这个危险期,因为毕竟去婆家的话,会发现生活上还是格格不入的,所以说万全之策以胎儿为主,媳妇我们俩就商量得很彻底,直接回到姥姥家,把孩子安全生下来.

为人母

说到这里呢,就不得不夸一下,娃他姥姥家也就是我的岳父岳母,这一块儿对于媳妇的照顾是真的很到位的,从媳妇儿的营养上,休息上,作息上,所有的事情比比皆是,都是可圈可点的.把媳妇儿从110斤变成了130多斤140多斤150多斤,当时就感觉怀里面一个大肉球从五六个月的时候就看着比别的孩子要大两个月.那种状态,就感觉,哇小孩子是不是很重,很胖,然后很健壮.包括媳妇的孕期反应呢,也非常安全,没有什么过多的呕吐,难受.真真的需要感谢岳父岳母.

初为人母第三坑:越帮越忙

但是在即将生产之前,踩了一个坑。没什么在意,就是当时拎起了一小桶水,就往上提水提了一下,哎呀。坏啦,腰给累着了.这一下子就造成了后期很大的麻烦,就是无论是生产孩子之后两年三年,到现在娃已经三岁两个月了,媳妇还是有一些隐患的,容易腰疼.

关于伤腰的这个事情,她当时只提了一下下,所以说这个坑呢,建议大家不要踩,我们踩过,我把结果告诉你,虽然我的言传身教你们不一定能吸收很多,但是提一下总是能让很多人去避免的啊。千万不要去动手,特别是已经怀孕在危险期的,别说什么前三后三,中间四五个月安全,争取都不要去动,整个孕期都不要去做受力的活儿,因为你们不帮忙,这个时候其实就是帮了最大的忙.

初为人母第四坑:不可盲从

之前有先兆流产,后期一直羊水少,也一直在补,但是一直没上去.后来到八个半月的时候,羊水有些破了,在医院测量娃心率有些过快,超过180了.决定剖腹产.孩子是早产一个半月将近。很瘦只有四斤二两.那么我们当时踩这个坑是怎么来说呢,就因为早产儿自然而然会送到这个护理监控室,有那个医生专门来护理,当时我们就听从医院的安排,直接把孩子给放过去了.

其实这种孩子呢,按照医生的说法他们是万全之策,孩子不容易

为人母

出问题,但我们怀疑他们是在例行手续,早产的都住保温室.其实有些娃,过了危险期就可以出来了.没必要一周.有一个坑是什么呢,可以给大家说一下,我们在等到第三天的时候,真的很想见一下孩子,问医生,我的娃现在一天喝多少次奶啊,一次喝多少啊,医生跟我们说是一天,可能有七八次,但是每一次二毫升,大家想象的概念是多少呢,我可以给大家说一下,二毫升呢,基本上就是三四滴.一次就喝三四滴!!!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觉得一个弱小的胎儿,他在奶水上不足的话,肯定会造成孩子这几天的营养跟不上或者怎么样的,所以说,我们做了一个决定,在孩子五天的时候我们就直接让他出来了,医生说建议继续。留着观察,让孩子在这个温室里边去养大。我们坚决反对,我们要出来自己养.就提前出来了,提前出来之后孩子第一天喝奶就开始喝到两三口奶.就已经上升到了十几毫升,几十毫升. 就能感觉到孩子喝进肚里东西了,这是很好的.而且特别是前几天妈妈的那种很浑浊的,说是什么初乳,其实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这个家长还是要做一个判断的,就是如果孩子能够健全的情况,尽早抱出来,给妈妈待在一块儿是最好的.

为人母

医生考虑的可能是让孩子更保险,当然有些医生的也会按流程去办事儿,就说觉得你早产就让你去在里面呆一星期,其实孩子需要不需要呢,或者说少一星期会不会更好呢,

甚至于所有的孩子都在那边待一星期,他们都按照流程统一喂奶的情况下,肯定会有一些营养不良啊或者什么的,因为他们按流程来操作,但有些孩子可能不缺乏,有些可能更缺乏更需要补充能量,难免会照顾到彼此失衡,所以真正跟着妈妈,饿了就吃,尿了就擦,这样也是最及时的,因为你只看顾一个孩子只为了一个孩子,可是呢,育儿室里面或者是保温室,里面是很多孩子很难照顾到位.有可能一个人照看十几个孩子,再保不齐看顾孩子的护理师,.有虐待倾向呢,亦或者刚给男友吵过架呢?谁又能说得准呢?育儿师擅自更换婴儿编号造成抱错孩子也是有报道的啊.

初为人母:开始成长

后来呢,我们就研究了很多的书籍,真真正正的按照专业去钻研,或者说已经看了很多,这个时候才有点开窍,然后呢,我们就决定让妈妈持续性的继续在家待着,照顾娃就行了,没有去就业安排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觉得能在零岁到三岁给孩子最好的关怀,这样的话对于孩子的性格,语言,沟通,肢体能力,能得到一个更好的锻炼,会更全面的去发展.因为对于我们这个年代来说,八零后的娃呢,很容易去主动避免一个问题,就是让娃跟他奶奶。你总感觉老人带娃,隔了一代人换了一种观念,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然这三年来我们都是按照最专业的路子去走,同时也避免了很多的坑,比如说教育孩子什么时候坐,什么时候爬,什么时候会仰头,什么时候让练习用力,什么时候不让他用力,可能家里的老人不一定会按照最科学的方式去带,但是我们呢,有效的避免了,

同时呢,也要告诉大家一个点是什么呢。养育孩子一定要从心出发,比如说有一本书好像是正面管教。就是你能学到很多的东西,但是有些呢是片面的,有些是客观的,大家要选择优秀的去吸收,完了之后去运用。你运用的时候不一定是对的,因为你还要转化一下,你也是个新手,在转换的过程中可能会有过失,但是记得一定要慢慢的去多锻炼,多用,甚至于养成习惯,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你们马上进入另外一个坑,就是孩子会说话了,会走路了,会乱跑了,会爬高了,这个时候第二个坑或者说的孩子长大之后的坑就来了.

身为人母第五坑:歇斯底里

这个坑是什么呢,你会发现之前是孩子在襁褓里面躺着,你说什么听什么,你让看什么看什么,然后你给他什么,他玩什么,但是,一旦他会跑会走会跳的时候,你会发现,哇,追一个孩子好累,给他说一句话,好累,让他说完话,好累,让他做什么不做什么,好累,控制他的行动范围,好累.等等等等,难免你的情绪会受到影响,这个时候呢,你会忘记之前你所学习的专门钻研过得如何给孩子沟通的那些技巧.假如说你之前没有好好去磨练,养成习惯,足够熟练的掌握它的话,这个时候很容易回到你自己成人的那个状态,或者是自我反馈的一个状态,你会觉得他做的不对,你训斥他,你大声地吼他,你不由自主的就吼出来啊,或者给他冷战,用眼瞪他,这种情况就会出现,这是我们养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坑.

言传身教

这个坑最大的坏处就是,真的很容易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太容易了,孩子会哭,会闹,会拒绝一些东西,拒绝表达自己的情感,我能在我们三岁的娃身上看到这一点,就是我们大声训斥他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给他试错的权利让他去试错,他已经拒绝去试错了.让他猜对错,他猜不对,我们让他优先选择,对不对没关系,爸爸说不对的时候,你再去选择下一个就好了,可是他已经拒绝选择了,就是他不愿意出手,不愿意出口,甚至不愿意看你的眼睛,你让他看的地方他都不看,避而不见,避而不谈,避而不说.只想着哭,他会说一句话,说起来都让人心酸,"爸爸,我好累,我不想做这个事情".可是明明让他做的就是任意选一个数字啊,或者说去点击一个漫画头像,或者是点一个按钮什么的,坐在凳子上,刚开始学习几分钟,根本就不会累.其实是孩子已经产生排斥感,这是我们现在正在踩的一个坑.

后来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其实我们这个时候呢,遇到了一个最大的砍,是我们自己的脾气.孩子越大做的事情越多.我们的脾气也就激起来越大,然后难免会有遏制不住的时候。当然,我们下一步要踩的坑呢。可能就是小学辅导家庭作业了吧,到时候就看我们谁能够避免对孩子歇斯底里了.

身为人母第六坑:高端消费

在这三年时间呢,特别是我的媳妇,她是一个特别有心的人,关注孩子,关注自己家娃也关注别人的娃,她能总结或者是说去吸收一些教育的好的方式,也注意到其他的一些孩子跟自家孩子的一些区别.比如有的娃很优秀的,唐诗宋词,背诵很多数字,拼拼图包括那些早教机构的游戏,手工啊,比我们优秀太多了.其实在比较中也就会遇到坑.

言传身教

比如我们也有报早教机构呢,一万三一年,不能说坑,也不能说不是个坑,其实呢,只要孩子四肢/五官/六脉/七巧都健全,能跑会唱会跳,你也乐于去陪伴她,早教机构可以免,完全可以免.没有太多的必要非得去做.如果你觉得有了早教机构,可以带动你和孩子一起,每周按照这个规律去做一些跑,跳,蹦,笑,然后做课程做手工的话。那当然也是有帮助的,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去进行即可.

身为人母第七坑:置之不理

那么我媳妇在养娃的过程中也总结到一个经验,其实有些娃,如果父母都忙,有可能会造成孩子在语言上有一些障碍,身体发育上或者是行动能力上有一些障碍.我们没有踩得坑,争取大家也不要踩.

为什么说我们没踩呢.是因为首先我的太太呢,是自己带娃的,所以说全天候的有人跟着我娃,娃去哪她就去哪,她去哪娃就去哪,就是全天候的陪在娃的身边,一刻不离开身边,在这种情况下呢,基本上说话呀沟通呀,跑步乱跳呀,然后跟着走走逛逛呀,买物品啊,甚至于我们扔垃圾都会带着她。会让娃的对外链接部分很健全.

但是有一些父母正常上班的,那么就会出现一种问题,我们身边就有一个这样地案例,娃的语言沟通能力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差别,到现在三岁了,只会叫一个爸,妈或者抱,奶,奶奶整个词就只能叫一个字。不能叫出奶奶,叠词都不太会这种情况,当然我们也查了相关的资料,有的说要把舌头下的什么筋膜割一下,可能会好一点。但是父母他们是都上班呢,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自己查孩子说话慢,说话晚,说话比较直,不会委婉的转词的原因.

言传身教

这就是一个坑,因为平时忙,回到家他们都是自己看手机,休息会,或者出去玩会,都是把娃交给奶奶,奶奶是外地人,口齿不清,也不太会教孩子说话.结果一家人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在让娃看动画片...

如果大家能避免的话尽量避免,避免孩子可能长大之后不会说话,说话习惯卡顿,说话的流畅程度受到影响。将来学业可能也不会发展的那么顺畅,咱们都是不得而知的,我们去往前推测就行了。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尽量的把孩子说话晚,说话直,说话不会婉转的事情,正面面对,尽早改善.去直面这个问题给孩子去做纠正就行了,该动手术去动手术啊,该药物理疗的药物理疗.

身为人母第八坑:盲目崇拜

还有一个小朋友,情况就是爸爸妈妈偏信于中国的饮食传统,或者偏方,比如说有一种老师,他们宣传自己的婴儿食品的时候,说要给孩子吃那种发酵过的东西,或者是说合成之后的东西,或者是那种我们土家的方法生产的东西,他们觉得啊,那种产品对孩子是有大补的啊。这可能是别人在销售自己的产品给你讲了一套理论,看似很合理,然后让你美好的去下单,然后去拿给孩子吃,但是有些做销售的,或者是做这种产品推广的,他们讲的道理可能有一种洗脑的成分在里面,就导致有些家长认为,哇。..觉得加工好之后的鸡蛋孩子更易吸收就不让给孩子吃新鲜的鸡蛋,就不要给孩子吃新鲜的蔬菜,就不要给孩子吃太多的肉,甚至于他接受了一种理念叫什么空腹少食,多餐多淡,然后这种情况下就让孩子饿的连水果香蕉橘子这些都吃不到,再我们看来是很奇葩的,但是我们又不能去干涉别人的生活.所以我们不多说了.

孕期

提醒一点,有些家长去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多交流再多交流,多和家人交流如果你被别人洗脑你的家人不一定,但是如果你被别人洗脑之后你还凌驾于整个家庭之上,让任何人的反对性语言都不能发出来的话,那谁也没办法了,这个邻居的娃,都是奶奶偷偷地给娃吃好吃的,有营养的,即使如此.现在孩子的各方面综合能力,都已经处于中下等了,因为我们现在是有体检,正常的体检月度/半年度/年度这种体检.

大概也就这么多吧,因为我们也是一个初为父母的小年轻,八零后,没有太多的东西能给大家分享.但是我觉得以上这几个坑,如果能给大家提个醒的话,大家就引以为戒,或者是尽量避开,或者是能够提前预防恶化.另外,如果可以的话,我也希望相关的专家或者是咱们的这个专刊专栏能够给予相应的解答,或者是指导,让我们也能够更加的明了。以后在养孩子上能够有效的避免走错.给孩子以最正确的养育.

说句实在话,现在单亲家庭很多,孩子只有一个,可是作为我们二胎已经开放了的现在来说,很多人还是想再要一个孩子的吧,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希望每一个家庭的下一个孩子,或者说刚刚结婚准备要孩子的家庭,都能够用最好的方式去养育家里的宝宝.

---------喜欢的点个关注,加个收藏-------- 飞哥的林语堂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