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不让看电视就跳楼?想避免悲剧,李玫瑾教授建议家长这样做

现在的孩子真是说也说不得、骂也骂不得,吃不得一点苦,受不了一点委屈。曾在2017年9月,成都城南华府小区,有一名只有八岁的女童从21楼跳下。据称是女童因为看电视与家人发生争执,赌气从21楼上一跃而下。

新闻一出,网络评论炸开了锅,很多人对于当今孩子的玻璃心、视生命如儿戏,啧舌叹息。但是更可怕的是,这种事情,不是偶然。

不让看电视就跳楼?想避免悲剧,李玫瑾教授建议家长这样做

搜狐新闻

同年1月4日中午,广州某小区一名10岁左右男孩,从自家阳台上跳了下去,当场死亡。据了解,男孩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事发当天,男孩因为发烧请假在家没去上学,便向母亲要求玩电脑,但遭到母亲的拒绝,于是便从楼上跳下。

也是同年的4月10日,重庆市大足区一名10岁的男孩从20楼家中跳下去,当场死亡。经警方调查,得知该男孩也是因为父母不准他看电视,不服教育所以一气之下从家里的卧室窗口跳了下去。

警情通报

问题的根源就出在家庭的育儿观念上,无论是推崇惩戒式教育的,还是赞成保护式教育的,乍一看下来,好像都很有道理,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有的孩子变得狂躁暴力,有的孩子变得内向胆小,有的则是无法无天。

针对这一情况,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孩子教育要分年龄段,不同阶段的方法要不同,绝不能颠倒,总的来说,就是小时候斗勇,大了就要斗智。”

教育

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教授

何为斗勇呢?大致意思就是让孩子对你有敬畏心,让孩子知道害怕。通过这种敬畏心,教育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底线,划出边界以后,孩子就会自己掂量轻重,他做事才会有底线。这其实是一种保护,避免日后闯出连父母也无法承担的大祸。

这种敬畏心教育最忌讳的就是父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个打,一个护。他们会觉得无所谓,反正有人保护我。当然了,惩戒教育不是家暴,打不能乱打,一定要避开孩子的重要部位,比如头部、腹部等,注意下手的轻重,孩子认错了,就及时收手,并在收手后深入的交流和沟通,让孩子意识到为什么错了。也不能随便打,给孩子立定好规则,违反规则的就会挨打,这个规则一般是原则性的规则,比如偷东西、骂脏话等。

李玫瑾教授

惩戒孩子,图文无关

还有一种理论说法是,孩子大约在6-8岁之前,并没有完整的是非观,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只能通过一些父母的反应来判断一些事情能不能做。比如这样做父母会高兴,那样做会挨打。挨打时的疼痛有着很深刻的记忆点,这就限制着他不去做一些触及底线的事。

斗智呢,说的就是要有策略的去教育孩子,要学会示弱。青春期的孩子(一般指12-18岁),自尊心较强,听不得重话,一言不合就出现各种问题,甚至做出不计后果的事。今年4月份上海就有一位17岁男孩因为被母亲批评了几句,打开还在行驶的车门,从桥上一跃而下,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令人惋惜。

敬畏心

上海跳桥事件监控视频

李玫瑾教授曾说:六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十二岁之后,父母的话语就是垃圾。”作家马宁曾说:真理就像一块宝石,如果拿起来扔在别人脸上,就会造成伤害;如果加上精美的包装,诚心诚意地奉上,对方必定会欣然接受。”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父母们用时间证明的道理,孩子们听来就是垃圾,他们不服气也不赞同父母的教育,认为他们老古董了、过时了。所以,这个时候父母们就不能再简单沿用以前的方法了,而需学会斗智”,首先就是改变沟通的方式,话要少说,点到即止,学会示弱,让孩子们能感觉到自我价值。

骂脏话

李玫瑾教授

比如让孩子教你使用一个APP,让孩子帮忙维修一下电脑,出门时让孩子用手机导航帮你引路。这些都是很好的示弱方式,能让孩子收获一定的成就感,这个时候,说一些你的人生经验,孩子会更容易听得进去。但是要记住,点到为止,切记重复。

教育

李玫瑾教授学会示弱”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得法”。学会了斗智斗勇”就是得法”,不同的年龄教育的方式也会不同。做父母不容易,做孩子也很难,多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孩子会一生受益,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