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ly是个内心十分细腻的孩子,总是在我不经意间言语放飞的时候给我的重重的一击,让我清醒,和她讲话不能乱讲,不能把她当作是孩子了。
昨天不想做饭,放学后接了她就一起去一个户外的商场走走逛逛,找吃的。
她在一堆扩展训练的器械那边,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了好久,一直到七点半,才依依不舍地跟着我走到了餐厅外面。
她突然兴奋地跑过去,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盯着地上一块残缺的地砖(那显然是哪里装修遗漏的建筑材料),开心的在上面跳来跳去,嘴里还念叨着快下去,怎么还不下去……”
我说:快走了,我肚子都饿扁了,”
她弯腰捡起了那块地砖,看那样子是要拿进餐厅来啊;
我本能的反应是阻止, 毕竟那真的很脏,而且我们是去吃饭啊!
我问道:你要这个干嘛用啊?”
这个可以用来盖房子啊!”她兴高采烈地说;
不要了吧,太脏了。”
她默默地放在地上,小嘴嘟囔着:好吧”;但抬起头来的时候还是憋着嘴;
我牵着她走进餐厅,一直了快200米,她都是沉默不语的状态。我自然也是察觉到了她的异常,但是心想, 小事一桩,让她自我消化一下这萌芽状态的悲伤情绪,应该马上就会好了。
突然她又折了回去,在门口又把那块砖头捡了起来;
看她拿进餐厅,我无奈地说:这么一块也盖不起来房子啊,等会你又会把它扔掉,根本就没用嘛。
我高估了小朋友情绪控制的能力,她完全没有消化掉这萌芽状态的悲伤!她嘴巴开始一撇一撇,鼻子开始一抽一抽。
我也不是铁石心肠,看见她这副模样,开始心疼起来,于是摸摸她的头,问道:宝贝,你怎么了?”
这不问还不要紧,一问,小宇宙爆发,站在餐厅里就号啕大哭起来。

餐厅里大家都在吃饭说笑,你带着个孩子,孩子在哇哇哭,大家停下筷子纷纷侧目,这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丢人对不对?想赶紧让孩子停下来别再哭了对不对?
我是个普通的妈妈,这就是我的第一反应。
当然,我比较隐忍,善于伪装,心里的话,并没有从嘴巴里说出来。
在这个隐忍的过程中,我还迅速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的情绪被她的哭声所左右,而是告诉自己孩子的前额叶还未发育好,从生理上看,的确不能像大人一样控制情绪,所以张嘴就哭,一会儿哭一会儿笑都是孩子本来的模样。
从心里要爆发到调整自我情绪原谅她的哭声,这个过程我大概用了30秒。
我冷静地把她带到店外,人稍微少一些的角落里,放下我手上所有的包包袋子,把她揽入怀中。此时我们俩什么也没有说,我搂着她,她趴在我肩上大哭了一两分钟,然后哭声逐渐减弱,抽抽搭搭。

也就是在这我们彼此相拥的一两分钟的时间里,我开始理解她的悲伤。
孩子心里的世界是纯真而完美的,我破坏了这种感觉,而且我不认可她捡石头去搭房子的做法,她肯定会感到伤心难过。我想她有这种想法一定是最近跟她玩了三只小猪的桌游,里面的故事就是搭房子。
我理解和接纳了小朋友的情绪,我懂得了她为什么悲伤,于是更加紧紧地抱住了她。
关于情绪的接纳、共情、消化,今天,我不想再长篇大论这些技巧,我只想说一说拥抱的力量,因为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拥抱真的有很神奇的力量。她不仅让孩子从负面情绪中恢复出来,也让我们大人从怒不可碣的状态转化到心平气和的状态。
抱着孩子软软的身体,你会平静下来,思维会回归理智,会去思考孩子哭闹背后的真实原因,从而尝试着去理解她、和她共情。
孩子被妈妈抱着,也得到了最大的安全感。妈妈的臂弯就是港湾啊!无论有什么负面情绪,只要在妈妈的臂弯里,就能放肆地宣泄出来。我一直不反对孩子大哭,甚至是鼓励孩子在悲伤的时候,大声哭出来,千万别憋着。当情绪通过哭声宣泄出来,孩子也会渐渐趋于平静。

别害怕,我们的孩子会因为眷恋我们的抱抱而长不大,相反,这些抱抱都会汇聚成力量,激励着她长大,让她成为一个心有所依的人。
等到孩子长大离家,抱抱,可能是留存在他们记忆中的和故乡的妈妈最美好最温柔的互动。
所以,面对孩子的哭闹,如果你不懂他的世界,没关系,试着给他一个拥抱,足矣。
愿我们的每个孩子都被妈妈温柔怀抱,愿我们的孩子都会将拥抱传递下去,用拥抱去表达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