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帮妈妈洗菜,妈妈却被孩子的秩序感虐哭:“我太难了!”

孩子上了幼儿园,你以为自己解放了?不!幼儿园还有亲子作业等着父母呢~

现在一回家就要给孩子做手工作业,如何做好一份亲子作业?不少老父亲老母亲表示极其折腾……

网友刘女士家的4岁儿子,接到了一份性质比较特殊的亲子作业:回家帮助妈妈洗菜。

在刘女士看来,这是少数几个有意义还不折腾父母的幼儿园作业,本以为总算是解脱了一次,结果孩子的表现让她哭笑不得。

孩子最喜欢吃白菜,白菜也比较好洗,妈妈就让孩子尝试一下,可等她转过身的时候,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孩子居然将白菜一片一片洗干净,然后摆在桌子上,由大到小将白菜瓣排序,说这样才能干得快……

孩子帮妈妈洗菜,妈妈却被孩子的秩序感虐哭:我太难了!”

尽管她好几次纠正宝宝的错误,可孩子就是不听,还不让她弄乱白菜瓣,一定要摆好、晒干之后才能下锅炒。

面对宝宝如此懂事、守序”的行为,这份完美作品”成功把妈妈虐哭”,想要炒个菜等了一小时,日子太难了!

孩子为何会出现强迫症”?

这个孩子的强迫症”举动,逗笑了一众网友,不少宝妈纷纷附和,表示自家孩子也经常出现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行为,相当严格不留情面。

因为我经常拿手机,孩子知道这个手机是我的,所以只要我的手机放在别的地方,比如沙发、柜子上,都会主动拿过来,有时候手机借给朋友看一下,他都不愿意,一定要拿回来给我,一定要放在我的手上!

每次外出回来,孩子都必须自己用钥匙开门,有时爷爷奶奶嫌麻烦自己开了门,孩子就因此哭闹不止……

以上种种看起来有点难以理解的行为,其实都是孩子秩序感”的外在表现——

物品摆放和日常状态被改变的话,孩子会变得焦躁、哭闹甚至生病,以此表达自己对于秩序的需求。

秩序

秩序包括空间、时间、语言三大方面,作用在于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发现世界的规律,也有利于后期形成时间管理、自我管理等良好习惯。

越小的孩子,对秩序的需求就越高,很多时候,孩子的哭闹往往与秩序感的破坏有很大关系。

如何培养孩子的秩序感”?

孩子经常丢三落四、玩具扔一地也不会收拾、上课分心、作业写到一半就去玩……这些让无数家长头疼的问题,都是没有秩序感”。

如果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步骤去做,那么,他自然在做事情的时候,就会出现心理上的紊乱,在一件事情上的投入也就降低了下来,长期形成做事无条理且不认真。

时间管理

孩子秩序感的越早建立越好,作为家长要先有这个意识,且谨记不可轻易打破孩子已建立的秩序,包括空间(生活分区/分工、物品位置等)、时间(日常作息、做事次序等)、语言(平时说话语序/解释)各方面的固有秩序。

除此之外,在做出秩序改变之前,预先告知孩子或让孩子参与到行动之中,让孩子对改变产生预期,如因孩子对秩序改变产生哭闹行为,请多一些理解。

接下来,给家长两个培养孩子秩序感的小Tips——

给孩子建立有规律的生活

刚开始的话,最好是能够与孩子共同一起制定出一份每天的日程安排表。

在这份表中,我们可以告诉孩子:

(1)每天早上按时起床,晚上按时休息,作业按时写。

(2)在相应的时间,做相应的事情。

强迫症

这样的话,孩子就会通过这个日程安排表,慢慢的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他们的执行能力和独立性就能够慢慢的形成,最终将秩序感”培养起来。

让孩子参与到家务活动中

孩子作为家庭成员的一份子,家长应当让孩子广泛的参与到家务活动当中,抽时间带着孩子清理和整理一遍家里的各个地方。

这样既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成员,也可以通过家务活动的方式来培养孩子形成相应的秩序感”。

逐渐的,孩子会将家里的东西分门别类,形成清晰有序的思路处理事务,这对他日后的做事逻辑有正向帮助。

强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