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想给孩子讲一个好故事。因为只有故事好,孩子才爱听。现在很多人抱怨好故事书难求,认为讲不好故事关键在于没有好故事。那有了好故事,就一定能讲好吗?

幼儿园里的故事会上,彤彤妈讲的故事是《图书馆里的狮子》。这个故事挺有趣的,可是欣欣妈讲得很生硬,速度又太慢,小朋友们很快就分散了注意力。
小宇妈妈讲的是《三只小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可这位妈妈讲故事水平很高,绘声绘色,而且很懂得带动小听众的情绪,不时设置个悬念,节奏又控制得很好,还准备了小礼物给回答问题的孩子。小朋友既听故事,又拿礼物,可开心了。
可见,讲好故事”,光有好故事”是不够的,还需要爸爸妈妈具有讲好”故事的很多妙招。

精选故事。故事的种类很多:如历史题材的故事,自然科学的故事,社会科学的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等。给孩子讲故事要选择内容健康、情节生动感人的,最好别给孩子讲鬼神一类封建迷信故事,这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百害而无一利。
富有感情。为孩子讲故事,要用感情来营造气氛,要轻柔甜美。讲故事之前,我们最好先了解故事的主题和内容,如果自己先念一遍,掌握每个角色的个性和故事情节,那么讲起来自然很生动。
适度改编。根据孩子的吸收能力和兴趣的不同,爸爸妈妈可以试着了解孩子的能力范围,然后小幅度变动故事内容。
例如有些外国故事的主角名字太长,不妨改成邻家小孩的名字,孩子听起来会更亲切;还有些故事内容很好但情节、语言偏深奥就需要家长可以适当的把较难的词句,改为孩子能接受的语言,去掉一些次要的情节。
绘声绘色。给孩子讲故事,需要语言生动、表情丰富,让孩子有如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孩子去感知、联想和想象。
例如火车的呜呜”声或汽车的嘟嘟”声,小狗汪汪”叫和小猫喵喵”叫,你都可以用不同的拟声发音来表现这些声音。如果家长能够充分表现愉快、愤怒、失望、难过等情绪,给孩子讲的故事就会和广播剧一样精彩。
充满耐心。如果昨天的故事还没讲完,孩子就睡着了,那么今晚讲故事时,最好要有前情提要”,以便孩子适度衔接。在讲述过程中孩子可能会有疑问,这时候应该先为孩子耐心解说,然后再继续,不要不耐烦地说现在不要问,等讲完了再告诉你”,那是最不高明的。记住,爱心和耐心是一样重要的。
有意重复。孩子学会讲一个故事,要经过聆听、理解、记忆、复述四个阶段。当孩子重复听同一个故事时,能在重复启动的故事形象中产生愉快感,增加兴趣并检验自己的记忆和实现自己的期望。对于年龄很小的孩子,不妨选择十几个故事反复给他讲,也可以让他跟着父母一起讲,让他反复模仿,加深记忆。时间长了,他听熟了,理解了,就记住了,慢慢地就能自己讲了。
启发诱导。瑞士教育家亚美路说过,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启发。启发是为了让孩子听而有发,讲故事中灵活地启发诱导可表现为设置悬念。悬念的引入,就是打破故事完整的格局,在关键处置疑,让孩子按故事的脉络去思考。
家长可以根据具体的故事内容,向孩子提出启发性的问题,答对了及时表扬,答错了要耐心解答,下一次讲故事的时候再让他答一次。
当然,问题的难度要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循序渐进。一开始,问题可以简单些,如兔宝宝在猴子阿姨家吃了些什么”之类,以调动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养成边听故事边思考的好习惯。然后再让他尝试填充故事、续编故事、接龙故事等,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讲故事是讲者与听者互动交流的过程,所以无需完全照本宣科。家长在讲故事时,要把重点放在跟孩子的交流上;对孩子来说,听故事也如游戏一般,虽说家长要挖掘其中的教育性,但不必太重教训。故事讲完了,如果家长和孩子都很愉悦,这就是很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