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章版权归属【署名版权归属署名作者】
*更多人文阅读写作知识请关注头条号@江阴杨柳风人文学堂
讲师:蔡依橙


「素养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没有边界,或者我们应该说,「边界,是自己定义的」,不是课本学门定义的,不是教学进度定义的,不是课本自修定义的,不是考试范围定义的。
所以,就像上面的照片一样,大人读的地图书(此书为《地图大数据》),小孩看到颜色鲜艳,很有兴趣,黏上来,我们就从「幸福程度地图」开始聊全世界,不同的洲、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不同状况造成的不同幸福。而且,从书本到数位工具,从叙利亚到日本,从工业革命到殖民帝国,提问、搜寻、讨论。

再如这个美术作业,当多数孩子选择实物主题,可能是写生、卡通或生活素材时,女儿刚好写到数学题目,发现简单的几何图形是可以「有规则向外扩张并无限延伸」。那阵子刚好他在电影里看到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与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作品,很好奇「为什么画那样会有人买」?于是,我们就鼓励他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现代艺术,并命名为「人类的有限精确」。
因为这幅画,如果直接用电脑绘图,很容易完成,而且角度会很完美。但学校规定要用四开图画纸(媒材有限)、要用手画(工具有限),于是我们用量角器跟直尺,却在很多地方都「差一点点」(精准度有限),只好用粗黑线掩盖,而涂颜色时的不耐烦,也造成涂抹笔触的不一致。所以,这个过程与成品,表达了「人类的有限精确」。

跨领域、跨学科、跨素材,完全没有边界。一次串起了几何、美劳、艺术史、抽象思考。
这样的引导、整合、辅导,很难要求一次要管30 个小朋友的学校老师帮忙。即使家教老师,跟孩子的相处时间不够久,也很难去串起这一切。跟小孩一起生活的我们,是最适合的老师。
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琐事,你可以怎么观察自己的小孩,并做跨领域的引导整合。如果您常觉得没有灵感,其实只是没有人点破,「原来生活可以这样思考」而已。欢迎您来听听别人怎么想,在问答或休息时间,提出您自己的生活细节与孩子的特色,我们一起帮您想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