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位妈妈在提到儿子的学习情况时,这样说道:儿子每次做阅读理解题时,都会错很多。如果题目要求概括中心思想,即使短文有很明显的契合答案的中心句,只需稍微归纳一下就可以,可这样他都做不对。那次,儿子学习一篇课文,在预习的时候,他通读了全文,然后我让他做做课后第一题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子露出了畏难情绪,反反复复把课文读了几遍,都没有弄明白。
后来我想到,在平时聊天中,别人一句话就可以讲明白的事情,儿子东一句西一句得说好一会儿,很多时候把别人都说糊涂了。看来儿子的归纳概括能力太差劲儿了。孩子这样岂不是太影响学习了吗?
通过妈妈的讲述,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孩子学习能力上明显的不足就是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在用词语的时候逻辑混乱、没有条理,不能很好地分析、概括。而学习是离不开思维能力的,特别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孩子需要掌握很多的概念,并且还要学会应用,如果逻辑思维能力差,学习自然会感到困难。

思维能力如何影响学习
思维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信息进行复杂加工的过程,基本形式有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思维包括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是用词进行判断、推理并得出结论的过程。当孩子进入五六年级的时候,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发展,所学知识的逻辑性也在增强。如果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没有跟上,那么,就会影响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举个例子,孩子到了五年级学习简单方程的时候,老师会从用字母表示数”这里讲起。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理解什么是字母、什么是数、表示”这个词的意思、乘法交换律、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等。在此基础上孩子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讲,顺利地理解简单方程的表示方式。这个过程就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过程。可以说,孩子到了五六年级,学习过程是离不开逻辑思维的。比如,分析句子的意思、给课文加小标题、解应用题等。
思维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如果孩子在五六年级的时候以下的几种能力没有得到一定的发展,那么孩子将不能顺利地学习。这几种能力主要包括:
①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枘取出来,加以概括。
②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论。
③借助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如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怎样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1.提出问题,让孩子分析
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来回答,那么这个回答过程孩子就需要分析。举个例子,如果问孩子为什么你那么喜欢看动画片”,孩子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动画片的情节、图像、配音等多个方面来分析,找到一个或几个让自己喜欢的原因。孩子读课文后回答问题、解应用题、看图说话等都能够锻炼分析能力。
孩子做一件事情,无论是做好了还是搞砸了,都可以让孩子分析分析原因。总之,当孩子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并将它们单独进行剖析、分辨、观察和研究的时候,就是在做分析。
2.让孩子分析一个场景,得出结论
综合往往和分析是同时进行的,综合是指将已有的关于研究对象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对研究对象的统一整体的认识。夏天和孩子出去玩儿,让孩子观察一下天气。孩子可以通过观察天空的云彩、有无太阳、风力等情况,判断气温、有没有可能下雨或者下雪等,从而确定是否要带预防用具。
在学习中,让孩子多做一些总结课文主题思想的题目;把一段文字打乱成几句话,让孩子连接起来:把几道数学题综合成一道数学题,让孩子来解。这些都能锻炼孩子的综合能力。
3.抽象:找出本质的特征
抽象的过程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抽象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思维的提升,更接近于思维的本质。要锻炼孩子的抽象能力,方法很多。比如,给孩子一些词语,让孩子分析一下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点;回忆学过的诗歌,让孩子分别找出叙事的、写景的篇章;经常做一些类似比较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题等。
4.概括:综合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概括就是把不同事物的共同属性(本质的或非本质的)抽象出来后加以综合,从而形成一个日常概念或者科学概念。孩子读到五六年级,已经学了很多的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概念背熟,并掌握概念的推导过程,慢慢地,孩子就领悟了概括的过程,概括能力自然就获得了提升。

数学也要读”与写”
语文的学习要重视读”和写”,数学的学习也不例外。
▲数学学习中的读”:
1.读教材
读教材主要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课前读教材可以了解教材内容,发现疑难问题:课堂读教材则重在读个别的核心知识点,目的是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有关重、难点:课后读教材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2.读书刊
除读教材外,学生应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如中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系列”丛书、中小学生数学报刊杂志等。比方读报,它不仅能使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还能使学生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研究的动态。
▲数学学习中的写”:
数学学习中的写”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除要写的书面作业外,还
应包括写读后感、写小论文等。
1.写读后感
通过阅读教材,尤其是教材中的读一读”内容,以及报刊杂志、课外读物的有关内容,把自己的感想或者内容概要写下来,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日积月累,培养兴趣,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2.写小论文
写小论文比写读后感的要求更高些,但不是不可做到。这需要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资料,深入探究,学会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英语学习要重视记忆策略
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方法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英语的学习需要记忆大量的词汇和语法,小学英语也不例外。
1.读音记忆法:根据单词的读音记忆单词是小学英语的记忆策略之一。它是记忆策略的首选,也是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能够阅读,也会用英语写作,却不会用英语与人交流,略的首选,也是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能够阅读,也会用英语写作,却不会用英语与人交流,甚至在课堂上不敢张开嘴巴说,即出现所谓的哑巴英语”现象。根据读音记忆单词,既可以避免哑巴英语”现象,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联想记忆法:设法把单词的音或形或义联系起来。人的记忆能力,主要来自联想。记忆力强的人,都具有较强的联想能力。记忆以联想为基础,联想的建立为记忆提供更多的线索,线索越多,记住一个单词就越容易,提取这个单词也就越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