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我一年多育儿的心理,给大家参考,欢迎大家补充留言。
1. 做好时间不够用的心理准备。
有了孩子,时间远远不够用了。一天到晚基本上都是要围着宝宝转了。逛街,看电影,甚至打扮自己的时间都要挤出来了。刚开始工作和生活可能会一团糟,但是慢慢的就会调节好的,不用担心哦。
2. 要相信宝宝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生机和欢乐
也许你己经习惯了二人世界,小宝宝的降生,会改变你原有的生活方式,随之而来的是养儿育女所要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但是有了宝宝,从此你不会再空虚,也不会感到寂寞。小宝宝每学会一个动作,甚至第一次发出声音都会给你带来莫大的喜悦与幸福。在小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幸福和喜悦将与你相伴。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尽管这种回报不是你所预期的。作为一个母亲,在宝宝出生前、出生后,一直到幼年期间,你会觉得他占据了你大部分的时间,你要为他的健康成长花费很多的心血。但是,你的一切努力和奉献不会白费,因为在你付出的同时,也会得到爱的回报。人生在世,女人因为有了丈夫而成了妻子。又因为有了宝宝而成了母亲。宝宝的出生,不仅会给家庭带来欢乐和希望,而且还会带来无法替代的欣喜及乐趣。
3. 宝宝会促进我们再次成长哦
你会因为宝宝而焕发青春,对生活重新充满激情,哪怕是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坎坷,一想到家中的宝宝,就会鼓起百倍的勇气和力量。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感谢大家的阅读。 对育儿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哦,一起探讨育儿问题,陪伴和记录孩子长大。
1、他会出现各种问题,你会各种崩溃,习惯就好了。
2、不用担心这不会那不会,都会被逼着会的。
3、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你什么样子孩子什么样子。
4、家里准备点育儿书籍,不一定有用,可以避免你交智商税。
5、免不了磕磕碰碰,作为妈妈会有各种心理压力和自我责备,这个时候不是抱着孩子痛哭流涕,或者一个人躲起来偷偷落泪,把孩子扔给粑粑,出去散步、吃甜食、看电影,怎么能爽怎么来,跟粑粑吐槽吵架,跟闺蜜逛街聊天,你崩了孩子就可怜了,所以一定要自己先好起来。
6、有了孩子以后,你不一定要做24孝老爸,但是每晚抽10分钟跟孩子调一下情,陪孩子玩半小时玩具,而不是守着手机到半夜2点,不然等孩子2岁以后会说话了,别问他为啥不喜欢粑粑,因为你在这个家是透明的。
7、婚姻真正的分界线,不是结婚,是生育,作为一双有义气的队友,抱怨和责备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体谅和包容、善意提醒和交流才是和平相处,乃至美满幸福的钥匙。不管TA有多糟,既然选择了TA,就给自己和这个家多一次机会。做父母的快乐,孩子才会聪明伶俐,做父母的行为得当,孩子才不会行为失调。
8、没有谁是天生的父母,再多的准备到了问题面前,都不值一提。保持学习,保持希望,孩子会茁壮成长。
###作为一个三年生俩孩,并且完全由自己养育的宝妈,我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育儿一定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准备:
1.物质基础
首先,有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做准备,你可以尽可能的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保障,而不必纠结于买不买,买哪个牌子。
其次,物质可以减轻你的育儿负担。比如请个月嫂或是做饭的保姆,你只要专职负责带孩子就行。没钱的话,你需要带孩子,做饭,洗碗,收拾房子,洗孩子衣服,喂奶,换尿不湿等等等等。你会觉得一天24小时根本不够用。你没时间休息,没时间吃饭,更没时间化妆,收拾打扮自己,其实黄脸婆大都是带孩子熬出来的。
2.心理准备
气质少妇和中年妇女就隔了一个孩子,所以你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当妈后,你的一切都要以孩子为准,他饿了你就喂奶,他困了,你就哄睡,他闹人了,你顶着腱鞘炎的疼痛也要一直不停的抱着他来回转。
总之,有那么两三年内,你是完全失去自由和自我的。
提前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好过直面育儿难题时无助的崩溃。
3.家庭氛围
育儿的目的是要养成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只有家庭和睦,夫妻恩爱,育儿理念一致时,才能让孩子在轻松幸福的氛围下无忧成长。
如果一个家庭里,夫妻三天吵架,两天打骂,这样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内心都会敏感脆弱,自卑绝望。
还有一种情况是,父母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教育理念不一致,长辈以无限度的宠爱为主,而父母更希望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双方矛盾不可调和,就要提前沟通,做好决定,不要等孩子真正来临了,才在矛盾的育儿理念中让孩子纠结的长大。
我是储念遥,一个专注亲子教育的亲子文写手,欢迎来撩,互通有无。
2、提升厨艺。要身体健康不仅营养要跟上,厨艺也要提升,孩子未来学习工作竞争会更激烈,谁不想让孩子能出人头地呢?前提必选有强壮的体质,必须从小开始,夯实基础。
3、做好后勤工作。有些老人不原意给子女带娃,皮仔仔姥姥年轻时和皮仔仔麻麻的爸爸分居两地,深谙既工作又带娃的苦,做好了思想准备,教育皮仔仔的重担姥姥来担,培养一个懂金融的大律师!
4、规划理财。不仅仅是父母要规划,姥姥也要规划,以前存大额定期,现在要短中长搭配,隔三差五的还不得给外孙添个千儿八百的。
###育儿就几点:
1.耐心…最需要的是家长的耐心。爱发火的家长很显然不太适合谈育儿。
2.时间…很多家长因为忙或者爱玩,直接生完孩子丢给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带,孩子带出来肯定会比较娇惯。所以说家长再忙,每周最起码也要留一天陪孩子做他最想做的事情。
3.倾听…孩子说什么我都愿意倾听,不管大事小事,不管好事坏事,我都会倾听完再发表我的意见和看法。这样可以很好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父亲陪孩子一起段炼身体,让孩子从小就有一幅强健的体魄。
我认为就这么几点…
###这个要考虑三个方面:
一、 必要的物质基础:
1.奶粉钱,尿布钱,其他消耗品钱(用具,玩具,衣服啥的必不可少)
2.读书钱(幼儿园),生活费,保险啥的
3.家庭抗风险能力,比如大人小孩生病了会不会导致第一第二中的问题,虽然说大部分家庭都是走一步看一步,但真的遇到了所有的问题都是很棘手的。
二、 一定的家庭环境:
1.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小孩子能读书了的时候比较棘手的,父母大多数打工或者上班,大多数人是在其他城市上班更棘手的是小孩子没有学位,没有学位就只能在老家读书,变相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隔代教育是一个非常需要所有人都重视的问题。
2.所指的家庭环境不是指的城市学区房这种,是家庭的氛围,让孩子能无时无刻感受到爱和被爱,一个好的家庭他的驱动力一定是爱,责任是爱的一种表现。
3.能够传递正确教育信息的环境,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这句话是樊登老师说的),也就是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这句话说的很好,但是这个起跑线并不是大量的钢琴啊,绘画啊,舞蹈啊等等的课程,这些课程只会加重孩子的负担。这个起跑线就是父母这也是第三点要说的。
三、 充足的人和时间:
1.我敢说现在随便去大街上问100个人问他们小孩子的教育黄金时间是什么时候,百分之九十九对会说是小时候,但是肯定没几个说是从出生开始,如果你说是0--3岁肯定很多人会好笑的说那时候小孩子话都不会讲他懂啥,这就是传统观点误导我们,你看一个小孩子出生啥都不会为啥他一两岁就慢慢的会走路,为啥他就会讲话,这其实就是学习的最佳黄金学习期,婴儿期间他不仅发育长身体,同时他也在从父母身上学习大量的东西
2.有充足的时间你可以学习一些如何正确的有孩子相处,如何正确的引导他等方面的知识储备
3.父母语音是孩子最好的资源,父母正确的与孩子互动能真正的拉低起跑线的距离
4.最后推荐几本书《父母的语言》《原生家庭》希望一定要看一下,第一次些这种感觉自己写不出自己所想的堆望各位手写留情
###
一位奶爸分享的育儿经验,不知道靠谱不靠谱!
宝宝的诞生给新手爸爸妈妈们带来无比的幸福与甜蜜,也带来无尽的新问题、新难题。作为宝宝的第一任教师和一生成长的引路人,父母的教养观念与方法,影响着宝宝一生的健康与幸福。在父母与祖辈满心喜悦与忐忑不安的期待中,宝宝呱呱坠地,处在襁褓中的宝宝是那样的可爱、稚嫩。关心爱护宝宝、精心照顾宝宝、科学教育宝宝,让宝宝快快成长,成为一个健康、快乐、聪慧的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共同心愿。当代社会,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做什么都讲求专业化:养花要了解花的习性,喜阴还是喜阳,需要浇多少水,适合施哪类肥;开车要上驾校进行学习培训,参加严格的考试,拿到驾照后才能小心上路;喂养宠物更要精心呵护,买许多书进行学习,深入了解宠物的生活习性、食物选购、喂养训练方法等,还不断与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交流经验体会。但是,对于做父母,很多家长却缺乏学习意识,认为爱护与养育孩子乃人类自然而然的天性,凭借着个人的经验与理解就可以想当然地对孩子进行养育。这样认为是不好的,必要的学习还是对孩子教育有好处的。
1、育儿是从生下来那一刻就开始了,对于准妈妈自身而言是要准备好是顺产,还是剖腹产,准备顺产的,产前就需要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顺产。
2、生下来后的母乳喂养,每天会有不同的人来关心你奶水怎么样啊,你得多吃啊吃多了奶水才好。你得做好应对七大姑八大姨的问候
3、婆媳关系,好多婆媳之前都相处挺好,生了小孩后就各看各不顺眼,主要是媳妇,你得摆好心态应对婆婆
4、生完小孩的身材恢复,心里落差大,你得学会自我调节
5、小孩子生病时,当妈妈的焦虑,紧张
其实讲了这么多,真正说到育儿准备,就是那句计划不如变化,你所有的心里准备都做好了,但总有什么会触碰到你的心理防线,最后我认为最重要的心里准备就是给孩子满满的爱,让孩子在爱中成长,家长也在成长,摸着石头过河,有时候真的不用去刻意准备。
###足够的钱,至少储备两年的生活费;
足够的爱,你和孩子爸都准备好要孩子并盼望着有孩子,这点很重要,因为养育孩子真的很辛苦,没有爱支撑,太容易崩溃了;
良好的家庭环境,如果是外出打工居无定所,或者家里有特殊情况常常折腾不安,还是推迟要宝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