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为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名单,通过注册的特配粉有36款。
特殊医学用途婴幼儿配方奶粉,区别于普通配方婴幼儿奶粉,是专为代谢紊乱、消化吸收障碍或有疾病状况的婴幼儿研制。适用于0-12月龄的包括无乳糖配方奶粉/低乳糖配方奶粉、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奶粉/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奶粉、早产/低出生体重配方奶粉、氨基酸配方奶粉、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奶粉等;适用于1岁以上的包括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非全营养配方食品。

已经通过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奶粉一共有10种,这类型奶粉适用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奶粉是适用于胎龄<37周、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当宝宝身体各项指标达到标准后就可以转普通奶粉,即宝宝的身高体重身长、体重达到标准值后,就可以考虑转为普通配方的婴幼儿奶粉。而这类型奶粉并不适合长期食用,可能导致过多的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摄入,增加代谢负荷。
早产儿应尽量食用母乳,若母乳营养不达标需及时添加母乳营养补充剂,在提倡母乳喂养的同时,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已经通过的无乳糖特殊配方奶粉仅有4种,这类型奶粉主要针对体内缺乏β一半乳糖苷酶,无法将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导致乳糖不能在小肠中消化和吸收而直接被运送到大肠,并在大肠杆菌的作用下发酵水解,造成肠道内水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大量积累,并刺激肠粘膜从而导致出现诸如腹胀、气多、肠痉挛、肠鸣及腹泻等一系列的乳糖不耐受症状的宝宝。
乳蛋白水解配方(部分水解、深度水解、氨基酸配方)有7种。全营养配方共通过7种,其中针对1~10岁的共3种,针对10岁以上的共4种。这一类型奶粉可以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目标人群营养需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奶粉。非全营养配方食品共4款,这类型可满足目标人群部分营养需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不适用于作为单一营养来源。

国内销售的特配粉以进口为主,同时国内的特配粉市场规模并不大,但其市场前景被看好。此前,有企业人士指出,据预计到2020年,特殊配方奶粉的市场规模有可能增长到100亿。特配粉属于高端的高毛利产品,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可以合规进入医务渠道,对企业来说,可以起到一个导流的作用。正因如此,特配粉逐渐成为各大乳企角逐对象,各大乳企市场争夺的筹码更加聚焦在品牌和科研实力上。但特配行业存在四大门槛:技术、研发、品牌和渠道,这并不是任何一家企业可以进入的。如果这一块的壁垒建立起来,对企业的发展肯定是非常好的。

特配粉的销售渠道对很多国内奶粉生产企业来说也是挑战,很多奶粉生产企业的主要销售渠道是母婴店,但特配粉的购买场景确实医院和药店,医院和药店渠道对奶粉企业来讲是需要花成本和代价才可能进入,但需求不大,购买频次低导致药店卖奶粉积极性并不高。
销售渠道存在双标”问题。线上渠道扩大了特配奶粉的安全性问题,各种代购增加了产品信息功能误导、假货和运输品质变化等一系列隐患。随着特医食品市场的规范化,特配奶粉要与普通奶粉明确区分,严格规范、把控售卖渠道,并对销售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都是非常有必要的,特配奶粉的医疗属性必须重视和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