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儿童学习乐器,有益大脑发育。2016 年,德国和西班牙的研究人员提出这一发现,新华社也转载了相关的报道,可以说是相当权威了!

来自德国汉诺威音乐和戏剧学院音乐心理学和医学研究所与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研究人员,一直在脑的可塑性”领域钻研,即后天环境和经验对人脑结构、功能的影响。他们分别对两组分别在 7 岁以前和 7 岁以后开始练琴、并且累计练琴时间相似孩子的脑部结构特点进行了核磁共振成像比较研究,并与一组从未学过钢琴的人脑部情况相比较。

研究发现,与未学过钢琴的人相比,学过钢琴的人脑部与学习相关的海马体、与感觉运动控制相关的壳核和丘脑、处理情绪刺激的杏仁核以及听觉和语言处理区域的灰质体积更大。这表明,人在学钢琴后,其听音辨别能力和双手协调能力都提高了。

研究还发现,学琴越早、钢琴弹奏越娴熟的人,脑部与手指运动直接相关的区域——右侧壳核的灰质体积就越小。研究人员对此解释说,7 岁之前开始练钢琴的人,大脑有关区域有一个自我优化的过程,不需要很大的灰质体积就能稳定、高效地起到调节作用,还可以提高未来的学习效率。
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新一期《神经影像学》杂志上。研究人员认为,上述研究成果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早期音乐教育对人脑发育的重要性。
学习乐器有益开发大脑,而且 7 岁之前学习乐器更有利于大脑各功能区的结构优化。

4~7 岁是开发孩子音乐才能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一定要把握好!
第一,因为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其骨骼的支撑稳定性、肌肉及关节的灵活性以及孩子的智力水平和反应能力,都已经基本能够胜任音乐入门阶段的技术训练要求。
第二,从心理角度来看,这个阶段的孩子因为已经在幼儿园的简单教学模式中建立起了一定的听课、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能够基本保证音乐入门的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练习等环节。
此外,还未上小学的孩子文化课负担相对较轻,学习的时间较为充裕,心理压力自然会小很多,能轻松快乐地入门。
所以在这个关键的时期,一定要让宝宝掌握一些实际的音乐技能,比如钢琴、架子鼓、古筝、吉他等乐器的演奏。凡需要手眼协调分工合作的乐器,对孩子各方面的智能都是一个很好的训练。

教育的金字塔法则”,指的是:
在孩子小的时候,若我们该做的做到位,多用点心,就可以轻松达到有一天可以不教”的目的,从此静待花开,坐等收获,未来只需用欣赏的眼光目送孩子自信心满满,奔向前程。我们的付出将呈正向金字塔形态,越往后越轻松。
相反,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偷懒了,懈怠了,未来就需要加倍地付出。即便加倍付出了,也可能留有诸多遗憾。如同一棵树,小苗没扶正,大了,歪了,想要修正,便是难上加难。
若如此,我们的付出将呈反向金字塔形态,越往后付出越多,越纠结,伴有越多的无力感、挫败感。
孩子越小,我们越有作为;孩子越大,我们可为之处越少。养树重在养根,育人先育己。
最后,感谢吉他部落,同时也希望大家多关注VIVD吉他,一把专为初学者为生的单板吉他,今天双11返场喔,有优惠活动!

VIVD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