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看到一个关于孩子的采访,孩子的回答很扎心。
其中一个问题是:家长给你讲题时,曾严厉地批评过你吗?
50%的孩子选择是”,甚至有些还会动手,他们也说出了一些平时父母批评自己的话:
你怎么就这么笨呢; 你怎么那么不争气啊; 别人都能会,你怎么就不会; 看看谁谁谁,学习学习比你好,干啥都比你好; …………
接着,主持人又问了孩子们一个问题:即使家长没向你道歉,你会原谅他们吗?
86%的孩子选择了会原谅。
孩子们说:
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好; 因为我肯定有做的不对地方,妈妈才会说我; 他们白天工作很累,回来还要弄吃弄喝,教我写作业,肯定会发一些脾气; 因为他们有一天就不在了,我在他们没离开我的时候,得跟他们好好的;
当家长们听了这些回答,都很感动,也有些内疚。
一位家长说:特别为孩子学习的事着急,也经常说孩子,但每次说完他之后,我都特后悔。”
孩子学习跟不上、作业写不好,这是所有家长们都焦虑的问题。
看似学不好的原因在孩子身上,但仔细想想,其实很多时候出现问题的往往是家长。

你以为发号施令才有管教作用?
错,要试着把权利交给孩子
孩子不是不喜欢学习,而是不喜欢被逼着学。
但家长对孩子说的最多话就是:赶紧写,别磨蹭,怎么还没写完?写完作业才能干嘛干嘛。
家长一直在发号施令,孩子就只能被安排。
曾经听一个小朋友说过:其实我早就写完了,拖到很晚是因为如果我提前写完,妈妈又会给我安排别的课外题。”
在孩子看来,作业和课外题都是老师和家长安排给他们的任务。
人在被控制的时候,自然会选择抗拒或逃避。
如果适当把权利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做主,反而会增加孩子在学习中的参与感。
比如给孩子规定,可以先写作业再干别的,也可以干别的再写作业,时间孩子自己安排,但一定要在7点前完成。
如果作业完成的特别好,还会奖励孩子一张越狱卡,使用这张卡,可以延长一次作业提交的最后时间。
也有人问:孩子真的能听吗?
其实,只要我遵守规则,孩子就会严格遵守,学习是孩子自己的责任,作业也是他们自己的作业,他们自己可以安排。
当学习成为了孩子自己可以控制的一部分,而不是强行要求,他们自然会有更高的主动性。

你以为讲上10遍总能学会?
错,要找孩子的兴趣点
如果你家孩子能像小宝一样这么有主动性,也不要高兴太早,这只是刚过了第一关。
后面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不管你怎么教,孩子都听不懂。
很多妈妈给孩子讲数学题的情景都是这样的:
妈妈:22-7,列竖式,个位不够,要向十位借一位。 孩子:要是它不借呢? 妈妈:什么!它咋能不借呢,今天它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必须借!
接着妈妈就把手里的笔摔了,孩子开始哭,作业也没法写了。
孩子干教不会,家长着急,但孩子心里其实更急。
知识被标准化后,就会变得没有乐趣,学起来也会枯燥。
但如果将知识融入进孩子感兴趣的地方,他们才会在学习中有参与感和成就感。
比如,教孩子认字的时候,可以用她喜欢的迪士尼公主来教她,跟她说,我们要举办节日派对,你想邀请哪几位公主来参加?
孩子可能一下就能说出好几个名字,你就可以借机和她一起把这些名字一边读一边写,练习几遍慢慢就对这些生字有了印象。
在查看邀请名额的同时,也巩固了算术题。

你以为你学习的方式就适合孩子?
错,现在的孩子拼的是逻辑
有些家长经常会和孩子说:你姥姥教我的时候,可没像我教你这么费劲。”
这种想法今天来看明显不对。
现在的社会发展太快,知识每9年就会翻倍,孩子的学习环境也在飞速进步。
想让孩子们把这些知识全都记住是不可能的。
在上面对孩子的采访中,为什么不喜欢写作业?”问题中,45%的孩子回答说是因为不会做。
主要是现在小学生的作业题里,有太多都是发散性思维的题,这些题甚至都没有标准答案。
孩子说不会做,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思维方式还被局限在老师和家长的固有教育里。
所以对家长来说,最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对知识的逻辑思考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
教授李玫瑾曾说:
培养孩子性格的最佳时间就是在6岁之前一旦到了后面青春期,再纠正就不容易了
类似的话,广西省730分高考状元杨晨煜的妈妈也曾说过:
孩子肯定要从小培养监督孩子养成习惯,这个过程会很痛苦,但定型以后,后面的路就好走了
所以说学习这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你以为让孩子多做数学题就能提高逻辑思维?
错,要引导孩子去发现,学会思考。
数学逻辑思维是所有学科通用的。掌握了正确的思维逻辑,孩子在学习全学科时才更加游刃有余。
但国内现在有一些误区是过度强调做题,却忽视了对数学逻辑思维最本质的理解。
我们能通过反复的做题找到通过考试的捷径,但是我们并没有把数学应用于真正的生活之中,所以学到的数学只是一堆记忆中的公式和定理而已。一旦考试考完,这些公式和定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出我们的记忆。
而美国学校是从学前班开始就有关于训练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数学内容。所以我们也要从小抓起,引导孩子去发现,学会思考。
具体如何做呢?
鼓励宝宝多问为什么锻炼好奇心最好的方式就是多问为什么?”让一天至少问十个为什么”,成为孩子与你的习惯吧。
生活中的任何现象都可以问。比如孩子会问:
"为什么蝴蝶会飞?""因为有翅膀。"
"为什么鸡有翅膀,它不会飞?"
通过不断地回答孩子的为什么,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世界,也还能帮助家长发现新的事物。
以游戏训练为主,培养孩子的兴趣分类的方法
引导孩子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归为一类。可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用途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
爸爸妈妈要注意引导孩子寻找归类的标准,即事物的相同点。这样也能够使孩子注意观察事物的细节,增强孩子的观察能力。
扑克牌
有4个类型的牌,点数4有黑桃,红桃,梅花和方块。让孩子从四张不同花色的牌中找出他们的共同点。
跟孩子一起玩拼图
将一堆十分混乱、毫无头绪的图块,拼组成固定的、一块都不能错的美丽图案,确实是一项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相当的耐心才能完成的工作。
利用几何图形
比如,在一张卡纸上依次画出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再重复画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然后问孩子,下一个图形应该是什么?
或者另一个复杂一点的图形模式:
在第二张卡纸上依次画出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一个椭圆形,再次重复画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一个椭圆形,然后问孩子,下一个图形应该是什么?
涂鸦填色
可以是要求孩子在一组直线排列的三角形上填色,颜色的间序为红、黄,红、黄,红、黄”。问下一个应该图什么颜色?
串珠子
可以和孩子研究串成有规律的各种不同的间色图案。这些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练习都在游戏,不容易有压力。
循序渐进训练玩法
比如准备一次野炊,让孩子参与到野炊的准备活动中来,引导着问孩子:"明天去哪里野炊?""某某公园。""怎么去?""爸爸开车去。""要带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