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妈妈,陪陪我”,孤独情绪是否会影响孩子与人交流 孤独症的宝宝和爸爸妈妈交流吗

大家好,我是聪聪。当我们生活在钢筋水泥所浇筑的大厦中,行走在这个匆忙的城市里时,常常会有孤单的情绪产生。孤独的滋味是不好受的,成人尚且明白这个道理,更何况是孩子。从城市的教育模式中成长,孩子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加精心的照顾和引导,但也同样失去了很多童年的乐趣,容易变得孤独,并因为这种孤独的情绪失去与别人交流的兴趣。

这是城市孩子在成长中最常遇到的问题。

妈妈,陪陪我”,孤独情绪是否会影响孩子与人交流

孤独可以使一个成年,人的思绪更加清晰,但对孩子的成长而言却并不积极,它会让孩子的情绪变得更加消极低沉,一不小心还容易造成心理疾病,对孩子的性格培育没有什么好处。

孤独症的宝宝和爸爸妈妈交流吗

为什么城市里的孩子更容易被孤单所困扰呢?首先,两个到六个家长与一个孩子的家庭模式,让孩子身边缺乏同龄人和玩伴,即使在幼儿园能够和同伴们一起玩耍,回到家中时依然不免感受到孤单;其次,城市的建设让孩子们的玩耍空间变得更加狭窄,而狭小的空间很容易给人带来逼仄压抑之感,对孩子来说,在室内长时间待着就会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会变得脆弱孤独。

除此之外,进入学校之后,孩子们也面临着不同以往的学习压力。不管是来自于家长的无形施压,还是来自于老师的殷切期待,哪怕是跟同龄人比较一下,都会让孩子产生各方面压力。这样下来,我们的孩子不与孤独结缘才怪呢!

一旦孩子变得孤独甚至孤僻,就容易影响他们与他人的交流,逐渐衍生成为性格上的缺陷。

案例:

菲菲上小学一年级时得了一场大病,妈妈就给她请了半个学期的假,让她在家中学习,只要在最后参加期末考试即可。一开始菲菲觉得很开心,因为自己生病不必去学校、不用上课,也不用写那么多的家庭作业。可这种情绪持续了不到一个月,她就开始盼望着上学了。

妈妈,我什么时候能见到小朋友们呀?”这是菲菲每天问妈妈最多的一句话,妈妈只好安慰她,只要身体好了就可以回学校。但是菲菲还是迫不及待,甚至跟妈妈说: "我已经好了,我一点儿都不难受了!”

妈妈

妈妈就感到很疑惑,问菲菲:”你以前不是最不喜欢上学吗?每天都要早起,还有那么多的家庭作业,为什么现在反而天天盼望着上学了呢?”

菲菲瘪了瘪嘴对妈妈解释道: "在家里实在是太无聊了,连一个陪我玩的人都没有, 要是你们去上班,就只有我和奶奶在家。每天这样待着,烦都烦死了!”

妈妈一开始只是以为菲菲的玩心起来了, 并没有怎么关注她这种需求,没想到又过了一个月,她却发现菲菲变得越来越安静,话也越来越少了。有时候,就算妈妈主动提出让菲菲去跟小朋友们玩儿,她也常常一副缺乏兴致的样子,说:”没事儿,我就在家里待着就行。”但是生活中,她笑的次数却越来越少了。

妈妈这才发现,自己以为菲菲非常享受在家的生活,事实却并非如此,孤独对一个孩子的影响竟然这么大!为此,她开始有意识地带菲菲多出去接触朋友,哪怕不上学也让她每天晚上都能够出去和大家玩一会儿,菲菲这才逐渐开心起来。

孤独感

孤独情绪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潜移默化的,我们可能会在不知不觉间就被它改变了个性、影响了性格。对成人而言是这样,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如果在孩子的性格塑造期让他们总是尝到孤独的滋味,他们就很容易变得更加孤僻,甚至不愿意与别人交流。

有时,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 ,总是采取过于简单粗暴的交流方式甚至连交流都没有,也容易在彼此之间树起一栋高墙,让孩子在家中产生孤独感。

类似的情况非常普遍,许多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家外完全是两个人,在外和朋友之间仿佛有无数的话要说,在家却连一句话也不想说,总是一个人窝着,忧郁又孤僻,常常表现出烦躁、低落、不开心等情绪。

这种反差正是因为父母和孩子长时间缺乏情感交流,导致孩子在家中很容易感到孤单,因此更容易积累负面情绪。要解决这一点很简单,就是要打消孩子在家的孤独感。

正确的培养方法:充实孩子的生活,帮助远离孤独感菲菲


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孤独的孩子:他们就像夜空中的星星,每个都与其他星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独立而沉默地闪耀着光芒。

哪怕是显得有些孤僻的孩子,一样有他们自身的魅力和闪光点,所以即使我们发现孩子开始感觉到孤独也不用特别紧张,这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道路和体会。但同样,我们也不能让孤独长时间地萦绕在孩子身旁,避免因此而影响他的性格。

如何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摆脱掉孤独感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种方法入手。

1.时刻关注孩子,经常与他们进行灵魂上的交流,保持沟通

孤独感

我们所说的"灵魂交流”可能有些夸张,但意思却是很显然的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谈话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生活上,比如你吃了吗”"今天冷不冷”之类,这都属于无意义的交流和沟通。我们应该进行深入的交流,多与孩子探讨关于情绪的问题,尤其是在发现他们有些孤独的时候。家长需要及时关注,及时告诉孩子,不要让他们无意识地沉湎于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每次产生孤独感的时候, 就来跟父母聊聊天,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让我们多陪伴他们一下,总之不要一个人待着,更不要一个人东想西想,孤独感就会逐渐消失。

2.当孩子感到孤独的时候,让他们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家庭作业

这些喜欢的事情可以是经常做的,但最好是有一段时间没接触过的,因为这会给孩子带来一 定新鲜感,有效冲击他们尚未形成的孤独感。

比如,如果你的孩子喜欢游泳、骑马或者是看电影、外出游园,却因为时间较为紧张或时间安排所致,近一段时间并没有接触,就可以带孩子去进行这些活动。这样可以从身体到精神得到充分的放松,缓解他们的孤独。

3.让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菲菲

日记不仅仅可以记录一天中发生的各种事情,更可以记录孩子某一刻的情绪和想法,让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情绪波动记录下来,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写日记还可以让孩子学会观察,随时留心自己的变化和其他人的反应,增强观察分析的能力。

除此之外,经常写日记也能让孩子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避免他们因为无聊空虚而产生孤独感,而且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回顾自己的日记,看看生活当中记录的快乐的事情,能够给孩子带来非常正面的影响,让他们感受到愉悦。

4.跟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可能更加重要

孤独

父母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角色,同样,孩子的朋友也是父母无法替代的。如果孩子常常感觉到孤独,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多与同龄伙伴进行接触,不管是与他们倾诉还是一起参加社会活动 ,或者出去玩耍都可以。如果孩子近期没有什么活动的意向,我们也可以询问他们是否想将同学邀请到家中来做客。在热闹的环境当中,孩子可以感受到来自其他人的热情,自然就不会产生孤独感了。

结语

排遣孤独,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孩子要有积极的心态,愿意主动去跟别人交流,这样才能够从根源上避免陷入孤独当中。不管是积极主动去交朋友还是通过参加集体活动、打展自己的朋友圈,对孩子击退孤独都非常有益。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