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输不起,也许更要输

国庆放假前,参加了小外甥所在幼儿园的家长会。

家长会上,有一位家长说她的孩子在外面报着学前班,看到学前班有的孩子们写字特别好,就要求自己的孩子必须超过他们。

学前班老师布置的作业仅仅是写两行数字6。为了达到妈妈的要求,孩子竟然写作业写到了晚上12:00。晚上12:00啊!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是不是有点残酷?

当家长都表示惊讶的时候。这位家长认真地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输不起,也许更要输

这样曾经的一句商业宣传,一下子就击中了中国家长的软肋。在多数家长心目中,中国人多,生存压力和发展压力都很大,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观念早已天经地义。

然而几十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它恰恰违背了教育的最基本的规律。

现在许多家长普遍有一个毛病——怕。尤其是独生子,孩子就一个,没有替补队员,所以家长在物质上,身体上都是过度的呵护。同时,也就不自觉的怕”起来。

生怕孩子学不好,生怕孩子学坏,然后不厌其烦的告诉孩子,这个缺点和那个缺点。正是因为这个动作反复强调,不断地使孩子产生毛病。

其实是我们的眼睛盯错地方了。

为什么,当你的目光盯在缺点上,你本身就输了。

因为怕,总是逼着孩子学习,看管也更紧。只管分数高不高,哪管心情好不好。

越管问题越多,越骂脾气越大;越打越不像话,亲子关系越来越对立。

许多在小学的时候被强迫学习的,即使是第一名到初中二年级就会掉队,有的几乎都阵亡。多少家庭,孩子一上学,幸福的家庭就没有了。所谓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的景象。

因为怕,许多孩子成了牺牲品。曾经有过报道,9岁的孩子,因为补家庭作业而发生心脏猝死,累死在了书桌前。还有的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但是却输在了中途,输在了终点。这样的报道真是令人心酸。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玩索而有得”。学习求知,原本是人间世上最大的快乐。多数的孩子感受的却是一场无尽的灾难。

只有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才能让他们真正赢在终点线上。

为什么?

电影《梅兰芳》中有一这样一句: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只有不怕才能忘我,忘我状态就是大师状态。

少年梅兰芳,正是悟到了这个道理,才有一代大师横空出世。

总怕输在起跑线上的父母,必然是拔苗助长。

这种愚昧的做法。就让孩子刚起跑就冲刺,能有后劲吗?

只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能够飞的环境,他们绝不会爬。

只有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才能让他真正赢在终点线上。

很多家长之所以活得累,是因为放不下架子,撕不开面子,解不开情结,是我们对生命的态度出了问题。

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话:30年前看父敬子,30年后看子敬父。但现在我们早已经提前了30年。

家长群是一面镜子。有多少家长是以孩子为荣,以孩子为傲。

孩子优秀,家长脸上有光。炫耀孩子成了多少家长炫耀自己的资本。

其实,我是很反感那些在家长群里,炫耀自己孩子的人。更反感老师在家长群里。大肆批评不优秀的孩子。

这对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是一种严重的打击,是一场心灵的灾难。

你不晓得,接下来孩子的父母会为自己争得这一点颜面,所做的一切。

家长群

抢跑”将扼杀孩子的兴趣和智慧,保护孩子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这对成才是极为重要的。”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郭沫若这句话指明了一条规律 :兴趣是成才的起点,是驶向知识海洋的快艇”,是走进知识殿堂的入门证”。

居里夫人说: 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如果家长只有望子成龙之心,但不讲究教子成材之树,一味抢跑, 只能亲手熄灭孩子的智慧火花。

不仅在课业方面,包括兴趣班同样如此,见别的孩子报什么班我家孩子也报什么班,最后孩子根本不喜欢,家长出力不讨好。找到孩子最感兴趣的那项,孩子自己会主动深挖那口井,你拦都拦不住,比泛泛地浅挖一池水要好得多。

自然界万物都按照生长规律自然生长, 人类为万灵之长,也自有其发展规律。

为促进生长而施加外力。若实施外力不当,很容易出现倒退甚至枯萎的现象。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教育必须充分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孩子的现有水平,包括身心发展水平和所学知识的实际水平,不能急于求成。同时要注意巩固效果,这样才能收到事事半功倍的效果。千万不能贪多求快,否则孩子会惧怕,厌烦甚至反抗。

卡尔学业天赋极高。他父亲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他身上。强迫孩子每一分钟都要学习。最初这样的教育取得了成就。卡尔8岁的时候就能够学习大学数学。9岁学习微积分。不断跳级。读完大学课程只用了三年时间。11岁大学毕业。大学教授们一致认为,卡尔会成为一名世界顶级数学家。

辉煌转瞬即逝。卡尔上完研究生一年。数学再也提不起兴趣。再也不想思考问题。

当别人问起他的时候,他说他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想好好的放空自己的大脑,他开始厌倦思考,憎恨思考。

难得的天才,最后远远的偏离了他父亲培养的轨道。

教育

所谓欲速则不达。什么时期做什么事,适应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得到想要的效果。

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规律,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我们唤醒每一个潜力中的好孩子。长跑人生马拉松,笑到最后才是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