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喂饭篇
年轻爸妈三大烦恼:工资不够花、工资不够花,还有就是与工资不够花一样让人烦恼的孩子不吃饭。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威逼利诱呗,还能怎么办?
于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组成阵容强大的喂饭项目攻坚小组,有人负责食物搭配,有人负责表演节目,有人负责辅食加工,有人负责冷饭加热。为了孩子吃一顿饭,一家人可以折腾四个小时,一家人都精疲力尽,无力回天。更有甚者,孩子已经读小学三年级了,还需要家长喂饭(特殊儿童情有可原),这不是活生生的将一个健康的孩子喂成了废物么?一家人精疲力尽的把孩子变成废物,何必呢?何苦呢?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一个字:饿。都是吃得太多吃得太好撑出来的毛病。多让他运动,吃不下就饿一顿,没有关系的。

家务篇
发质慢慢长大,学业负担逐渐加重。平心而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基本上中国孩子就告别快乐的童年了。绝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上学远远比家长上班更加辛苦。再让孩子做家务确实有些强人所难、不近人情。于是,中国孩子的典型生活状态是,孩子负责学习,其他的吃喝拉撒睡,洗衣物、整理房间、收拾书包、安排餐食等等一律由家长负责。
只是,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孩子,真的是我们优秀的下一代应该有的样子么?

卫生篇
不知从何时开始,妈妈们都争相开启朋友圈医学院的本科学习,先后获得野生朋友圈医学本科专业证。在各种毒鸡汤文、养生谣言、育儿经验的全方位浸淫下和影响下,自作聪明的为孩子安排成长所需的生理、心理环境,以彰显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为了孩子的健康,过餐的饭菜是不能吃的,水果必须经过72道消毒工序,回家后孩子的手要经过108次消毒冲洗,垃圾食品都是洪水猛兽。在野地里跑一跑是绝对不允许的,不小心摔跤了要摸摸摆摆两个小时。一旦孩子有个头疼脑热,感冒咳嗽,那就要了命了。好家伙,全家总动员,买药,到医院挂号,发动各种社会资源寻找最优秀的专家,恨不得送到火星上去治疗。
我不知道,这到底是孩子病了,还是家长病了?

社交篇
基本上,孩子已经被剥夺了最起码的交友自由。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古话,基本上被解读成了物以类聚、人以钱分”。所谓的善于结交朋友,就等同于不要和低于自己阶层的孩子说话。孩子的社会活动基本没有,社会阅历极其简略,视野极其狭隘,性格缺陷的孩子大有人在。更有甚者,对于孩子之间的正常的摩擦如临大敌,甚至拔刀相向。而对于自家孩子明显的缺点和短板,却不知道及时矫正;对于孩子的坏习惯强行护短。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这样真的好吗?

长大成人篇
孩子渐渐长大成人,家长的压力更加沉重,就业、买房、结婚,操碎了心。读书时不准谈恋爱,一出社会就必须迅速结婚;一天到晚想着把孩子安排到体制内;把所有的继续拿出来帮孩子买房。家长以过来人自居,强行干涉孩子的婚姻、事业和未来发展。搞得家庭不和、甚至反目成仇。不自我反思,反而怪孩子不识好歹,不懂感恩。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相互之间要有基本的边界感,这是对自己的尊重,更是对他人的尊重,不是吗?

结语
中国人对孩子的溺爱,已经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我们都学过《触龙说赵太后》,那句两千多年前的名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现在读来,实在让人汗颜。韩非子说,慈母多败儿,俗话说,惯子如杀子。我们今天爱孩子的方式,借用柳宗元的一句话,非常恰当: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我也是孩子的父亲,我能深切的感受到父母的不易、不忍和不舍。我也希望将最好的都给孩子。但是,不要让父母之爱成为孩子不能承受之害。让他们去经历挫折,去体验失败,去冒险尝试,去奋斗拼搏,去世界闯荡,让孩子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一些。少一些过度保护,少一些横加干涉,这是成全孩子,更是成全自己。
陈彬
201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