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新一轮的幼升小即将拉开帷幕,到底要不要让孩子提前学识字?

小余老师今年刚刚毕业,教一年级语文。她在暑假家访的时候,听到好几个家长一脸自豪地对她说:我家孩子识字量已经达到2300多了!”

小余老师一愣,随即赶紧点头表示认可,那真是很不错了!”生怕家长看出她是个菜鸟”老师,连识字量测试都不知道!

也有家长向小余老师提出担心,我家孩子幼小衔接班没少上,单单拼音班就上了俩,更别提还有看图说话班、故事大王班呢。但上周孩子识字量测下来,只有1000字!我真怕他上了小学跟不上人家呀!”

还有的家长就比较佛系”了,认为教识字不是小学老师的事吗?为什么要在上小学前就开始呢?

新一轮的幼升小即将拉开帷幕,到底要不要让孩子提前学识字?

妈妈和儿子一起阅读故事书,儿子兴奋地指着一幅图。

学龄前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而不是学习技能

现在的孩子比我们以前可厉害多了。常常能够看到一些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能背诵好多唐诗,会心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或是经过测试证明识字量已经达到了小学三年级水平。

然而事实上,除去天赋异禀、凤毛麟角的极少部分孩子,相信大多数在学龄前就展现出学习天赋”的孩子,都是精经历过一段时期的技能学习的。有的甚至可能是参加了集训班、速成班。

把学习技能”作为学龄前孩子生活的主旋律,实在是没有必要,并且有可能对孩子是有害的!

小女孩翻阅着自己感兴趣的图书

因为在学龄前,也就是孩子6、7岁之前,他需要足量的时间,通过探索体验来认知自己和世界之间的联结,发展出一个独立自主的自我。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公办幼儿园都不允许提前教孩子语数英等知识。过度的拔苗助长,在孩子心智还没发展到适合学习技能的时候,硬塞给他知识,往往是以孩子入学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为巨大代价的。

小女孩对眼前的图书很感兴趣

识字早晚不重要,方法对才是关键

只有当他孩子把识字当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想要去识字,才会产生内驱力促使他自己主动学识字。

相信每一个家庭,都会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就开给孩子读睡前故事。孩子天生就喜欢听爸爸妈妈讲故事,有的语言能力发育比较早的孩子,4、5岁就能流利复述爸爸妈妈给他读的故事。

这个时候,当他再捧起自己心爱的故事书,完全能够看着图片,自己说出故事了。自然而然的,他就会把每页的故事情节和页面上出现的汉字,联想到一块儿去。这其实就是孩子自主识字了。

各种识字图书摆满了一桌

在生活中不着痕迹地渗透识字

我们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们坐公交车,总会在等车的时候,教我们认站牌上的字。坐上车遇到红灯停下来的时候,也会透过打开的车窗,指着路边的大型广告牌上的大字,和我们一块念。

随着私家车的越来越普及,绿色出行也更多选择坐地铁,现在的孩子比起我们这一代人,在路上学识字的机会要少很多了。

小伙伴们一起看书

但我们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让孩子在生活中识字。比如说,食品包装袋上都会有配方,孩子会很自然地对这些文字产生好奇。爸爸妈妈要及时抓住机会,在孩子有兴趣的时候,第一时间教孩子识字。

再比如,现在人们点外卖也比较多,外卖送来的时候都会有一张清单。可以请孩子帮忙,根据外卖清单上的字样,依次摆放出需要的食物。这样会让孩子能够把字和实物相对应,让他印象更深刻。

孩子用手指着纸上的字

识字,本身就不用太刻意,太死板。无论如何,要是耗费掉孩子本来应该用于体验生活、认识世界的时间,去提前灌输知识给他,把他关在一个个补习班中,肯定是不合适的。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生长发展规律,个体差异决定了不可能有一张明确的时刻表,规定孩子长到几岁几个月了,就必须要开始学认字了。

爸爸妈妈请放宽心,只要是发展正常的孩子,到了一定的时间,自然就会对识字产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