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依托“讨好型人格”进行生存,家长需注意,以免孩子变得卑微

在我们身边,常常会遇到自己的孩子出现这样的现象:

(1)在学校的时候,卫生纸没带,急着上厕所去用,却不麻烦别人。但是,在别人找他去借没带的东西时,孩子都会慷慨的借给对方,从来不好意思去拒绝。

(2)当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闹矛盾时,哪怕不是他自身的原因,他也会先向对方道歉。

当孩子一般出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家长通常会认为是孩子比较有教养,其实并不是。

孩子依托讨好型人格”进行生存,家长需注意,以免孩子变得卑微

著名的心理学家Harriet Braiker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做《讨好是一种病》,她在这本书中提到:关于讨好有一个很大的误解,很多人会觉得它是一种良性的心理状态,毕竟看起来,被当做好人总是不错的,但实际情况是,很多讨好者已经不是简单地取悦他人,而是无法控制地讨好他人,下意识地牺牲自己,甚至对来自他人的赞赏和认可上瘾。”

这种一味的去讨好对方而忽视自己内心之中感受的人格,被称为讨好型人格”,它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情感状态。

孩子是如何形成讨好型人格”的?

任何的人格都不是天生所形成的,孩子之所以会形成讨好型人格”与他们小时候的成长经历和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家长的教育方式上面都脱不开关系。

1. 生活的家庭环境过于压抑

从小就处于这种比较严格压抑的环境之下的孩子,会非常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因为往往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孩子,家长对于他们的要求都异乎寻常的严格。通常在面对孩子所取得的成果时,他们很少会露出笑容,常常会板着脸来面对孩子。

十岁的小媛在音乐舞蹈方面都非常具有天赋,尤其是在钢琴方面,她小小年纪就考过了钢琴十级,可是她依然很不开心,因为她的妈妈从来没有给过她一次完全程度上的鼓励与支持。

(1)当她在学校的舞蹈比赛斩获第一名时,她的妈妈并没有在她比赛结束的时候,给予她一定程度的鼓励和赞扬,反而对她说:我感觉你刚才的那个动作摆的并不是很标准。”

(2)当她在区上的钢琴比赛中,荣获了第二名的名次时,得到的妈妈回复却只有这样一句:你的水平明明可以拿第一名的,这次怎么又没有发挥好。”

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媛感觉和自己的妈妈存在着相当大的隔阂,让她觉得心理非常的累。

像小媛这样的孩子就是处于这样的家庭环境之中,每天看着家长的脸色进行着生活,只能做到一昧地去讨好家长,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家庭环境

2. 缺乏家里所给予的安全感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安全感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当中所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所支撑起来的最核心的心理健康。”

而形成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是缺乏这种安全感的,所以他们常常会产生和引起恐惧和焦虑的情况。

这是因为这样的孩子在平常的生活当中,由于工作较忙需要经常性的加班或者出差,陪伴在孩子身边的时间就会少之又少,这样由于家长长时间的不在他们身边,他们就会感到非常的孤独,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也担心会受到别人的冷落。因此,在这个期间就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缺乏自信

3. 家长经常发生争吵

有些家长,会经常性的当着孩子的面去发生争吵,甚至在争吵中还会动手。那么,孩子就非常容易的形成讨好型人格”。

因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会感觉到自己无依无靠,不知道该向着家长的哪一方。他们会害怕因为自己的决定而引起家长的继续吵闹。

因此,孩子就会在与父母一方处关系的时候,变得非常的谨慎胆小,这样比较容易的就形成了讨好型人格”了。

在这一点上,美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妮就曾经在她的著作《我们内心的冲突》当中写到:讨好型人格对于温情和赞赏有着极度需求。他们太在意他人的评价,过于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关爱,所以常常会毫无底线的去进行相应的付出,来追寻自己想要的。

所以说,这些孩子想要的正是家长能够给予他们的认可与关爱。

家庭环境

讨好型人格”对孩子会产生2种不利影响

1. 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

心理学家卡尔•皮克哈特曾经说过:孩子之所以会缺乏自信,是因为他们害怕在失败后让周围的人所失望。这对孩子将来获得成功来说具有不小的阻碍。”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就是这样的,他们就是害怕自己在哪些方面做的不好,会直接影响到身边的人对他们产生失望,因而变得缺乏自信。

(1)他们习惯于去夸耀对方的好处,而贬低自己的人格。

(2)当别人提出无理的要求时,他们也不会轻易的拒绝。

这些行为就是他们缺乏自信的表现。

讨好是一种病

2. 会导致孩子降低自尊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通常会在别人向他提供帮助的时候,感觉会特别的惊喜和意外,他们会认为自己担负不起别人的帮助,从而导致孩子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降低自己的自尊,他们才会认为这样才是合适的。

通常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的表现是这样的:

(1)家里人再叫他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会说:我不行。”

(2)在球场上,他即使打的很好也会将球传给别人,而不自己去投,他会觉得自己投不进。

降低自尊的孩子是没有人格的,也不会被人所瞧得起的。

美国心理学家

家长应如何改变孩子的讨好型人格”

1. 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

家长们应当在平常多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当然这种陪伴并不等于陪着,而是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

(1)家长可以在周末陪孩子外出去公园玩玩。

(2)可以带孩子去科技馆里面去参观。

总之,抽出的这些时间要让孩子感觉到家长是真心的爱他的,不要让孩子依然觉得在家里缺少父母对他们的关爱。

家庭环境

2. 给予孩子一定的尊重

许多家长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来进行吵架,这是对于孩子极大地不尊重,让孩子只得无所适从,而逐渐形成讨好型人格”。

家长应当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也要尊重孩子,不要强制性的去对孩子下达命令,要把孩子当成是平等的人,当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时,

(1)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内心当中的声音,看看孩子对这件事情是什么看法。

(2)让孩子的情绪得到合理的发泄,孩子如果内心中特别不快的话,合理的发泄出来总比憋住要强得多。

这样就能给予孩子一定的尊重,让孩子不用刻意地去讨好自己的父母了。

我们家长在面对孩子出现讨好型人格”的时候,一定要引起相关的重视,引导孩子改变这一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