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题主。
我家也有,从六年级开始一直到初中毕业,我都认为是孩子的小叛逆期。慢慢过度,一直陪伴。时不时也有大打出手,两个人就好比大战红孩子儿的场面,玩事了冷处理两天,又缓和了。
孩子在这个时期最不爱听的是父母的唠叼,也最反感的是父母对她的棒棍教育。被我叫做话疗,不说也不行,说了就跟你对着干。有时你说得重了,她就施刘黄爷的眼泪计。有时你忍着不吱声,她就是手机不离手,电视不关机,言情小说看不停。考试成绩不理想,她倒无所谓,大不了我好好学。好像是给父母学。若是你用棍棒教育,有时不但没修理上人家,反倒让人家把你修理得不得动,就更难堪了。
父母应在这个时候跟她商量着定个计划,几点至几点,该学习;几点至几点该吃饭;几点至几点该玩手机、看电视、聊生活、该睡觉。然后就放手做自己的事,让她自己去执行,给她自由的空间,别指手划脚,大声责备,就好比包租婆似得老看得太紧,尊重孩子才会有好的结果。
经历就是体验,经历就是积淀,经历也是成长。没有体验就没有生存的质量,没有积淀,就没有生存的智慧。人生的价值在成长经历中实现。让我们都能成为最好的家长而努力吧。感谢阅读,感谢互动!
01
青春期的孩子疏远父母,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天真可爱,一放学就赶紧跑回家,还兴高采烈的向父母讲述学校老师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可一旦到了10多岁,尤其是上了初中后,似乎一下子就变了,回家说句我回来了便一头扎进自己的房间,或用零花钱买了自己的游戏机以后,就与游戏机做起来了朋友,除了没生活费的时候,一般不会主动开口与父母说话。
于是有些父母开始焦躁,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他们感到不安,不断的盘问,责怪,反倒使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
孩子长大了,却与父母疏远了,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说不到两句话就开始顶嘴。难道父母与孩子真的没有共同语言吗?教育专家指出,在缺乏有效的语言沟通的背后,其实是父母无法探知孩子内心世界的苦恼。
一、不尊重孩子的思考和想法。做父母的以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正是这个为孩子好”,让孩子吃尽了苦头。一位初中生在日记中写道:他们对我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什么也不让我干,但是我真正想要的、想干的,他们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他们只是希望我好好念书,除了念书什么也不让做。”而这种做法恰恰伤害了孩子,因为孩子已经长大了,有了独立的思想、意识、渴望,而父母对孩子的想法、做法每每抱以不尊重、轻视甚至呵斥,这很容易刺伤那些正在长大、渴望成熟的心。
二、忽视孩子学业之外的需求。在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加大的今天,父母深感学习、学历的重要性,所以一味地要求孩子考好大学、选好专业,而对孩子学习之外的生活与情感需要,则采取忽视、漠然态度。这种态度渐渐造就了父辈与子辈之间不可填补的鸿沟。
三、传媒时代,网络语言流行,父母与子女无法共享网络语言。不上网的父母当然听不懂什么是美眉、青蛙、恐龙、大虾”之类的词,却只觉得都是些贫嘴呱舌,对其不屑一顾。而孩子们呢?则觉得父母索然无味,只会唠叨瞎操心。同时,在某些方面,孩子在成长,父母却落后了;对新的语汇、新的兴趣、新的焦点话题、孩子谈话的兴奋点,父母都很茫然,却仍然每天絮絮叨叨,这必然导致父子、母女之间无话可谈。久而久之,再想坐到一处聊聊天,就变得不可能了。孩子宁可与网友聊得火热,也不愿对自己的至亲父母送上一个笑脸。
###其实不是青春期的孩子突然开始和父母疏远,在青春期之前,这种疏远的迹象以及表露,只是家长没有及时的发现而已。
先简单介绍一下青春期。
1.心理特征:
青春期的孩子急于证明,自己不在是小孩,我们也许可以尽量让他们知道,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这样,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所面临的的压力就会减轻不少。如果,他们没有及时的被理解,就会采取一些措施,来证明自己的成熟,这样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过度反应。他们急于强调个体的独立地位,追求自由。如果父母还想像以前那样,对孩子处处施行监管,孩子们就会尽力摆脱控制。父母如果越想证明他们还是孩子,他们就会激烈反抗。这样的斗争就会滋长出敌对情绪,这就是青春期叛逆。
例子:班上有个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男孩,初一。在绘画课堂上永远是乖巧的男孩,享受着来自老师的赞美。但是在学校里,经常会和老师敌对,老师越是监管的严,他越是逃课,令老师头疼。孩子长大了,意味和父母争夺人生的主导权。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说不到两句就开始顶嘴,难道真的是父母与孩子没有共同语言吗?真想是缺乏有效的语言沟通,父母无法知道孩子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
处在这一时期的父母一般是两种态度,1.不懂得放手,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控制欲望,2完全放手,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决定。
第一种可能会导致孩子日后没有主见,习惯他人帮助做决定。第二种有可能会导致亲子关系的疏离。这是一种矛盾的亲子互动形态,父母可以完全尊重孩子,也要相信孩子能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大小事物,不要过分参与孩子生活发生的事情,只需让孩子知道,无论什么时候父母都尊重与支持孩子的决定。
另一方面,孩子在父母信任下,确实能自发处理各种问题,不依赖,也不需要父母操心,但长时间下来孩子有可能变得不与父母分享心事,遇到困难也是独立承担,不习惯告诉父母。所以针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除了尊重之外仍然要建立稳固的情感联结,1父母要参与孩子关心的话题过事物,2在孩子不排斥的情况下一起参与孩子感兴趣的事,3适时为孩子提供一些用的上的资源或解决问题的物品。4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5多听少指导,不要急于根据自己的判断去指导孩子,相信孩子能做出正确的决定。稳固的情感联结是孩子有能力往前走的力量,也是遭遇困顿,挫折时止痛疗伤的良药。
青春期的孩子,和家人疏远,这个问题可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是在七岁前就已经埋下种子,现在大了有自己的思维,和人格独立了。所以,可能对家长的言语,做事方法有不同的选择,所以导致越来越疏远了。
什么是青春期?青春期是一个蜕变孩子,人格塑造时期。如果过度得不好,那后面的人生会很糟糕。
怎么样与青春期孩子相处呢?要做的尊重、闭嘴、放手,对发生的问题点到为止,多问问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尊重他独立的人格。
有很多家长与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多矛盾,家长觉得孩子不听话,不好相处。其实不是孩子不好相处,是家长们不懂得解读青春期孩子的心里需求,造成了一系列糟糕的事情发生。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就要懂教育,懂孩子的成长规律。这才算合格的父母,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孩子能成才。
有时候,期望大就失望越大。所以,对孩子降低期望,人都是不完美的。学会接纳孩子的一切行为,从中引导。
多多充实自己,懂的解读孩子每个时期的问题。加油????
谢悟空邀请!我家孩子大的十四岁,您说是不是青春期呢?
这个时间段的孩子,虽然是青春期,但也是成长期!退变期!是又一次的人生改变期…
为什么是成长期,小学生时期的天真和幼稚完全看不到了,有了自己小主意,小心思,这是从小时的无知变得多少成熟的过程,他们不是疏远家人,而是懂事的一个过程,能自立完成很多大人认为他们不行的事,这时的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多鼓励,少指责,多夸奖少批评!多沟通少唠叨,让他们说你听,不对的也要心平气和的去讲!
这个时间段的孩子,逆反,叛逆期,但只要道理讲明白了,告诉他们,我相信你,你是能明辩事非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相信你知道的,相信你做好了!
他们知道疏远大人,证明他们成熟的表现,长大了,孩子就是一点点的不须要大人陪伴,而大人是从孩子小时的惯宠孩子,认为孩子离不开大人,而当孩子一个阶段的疏远的成长,在到慢慢的离开大人,再到不须要我们的担心,可做老人的,心永远是离不开孩子的,无论他们多大!这就是人生成长路,是必经之路,是各种不同的成长阶段的疏远!所以希望大家慢慢适应这种疏远吧!
我家的大女儿已经13岁啦,正是青春期的关键时刻,进入青春期你会发现突然以前的小棉袄会刻意的与你疏远,比方出门在外不喜欢你签起她的手,在家里的时候也尽可能的独自在自己房间。这个时候一方面认可她的感受給到她一定的自主时间不去打扰,另一方面做家长更多主动的去和女儿拥抱就算她会有时候推开你,多做几次还是会慢慢与你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