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康妮:如何让孩子结交更优秀的人

康妮从哈佛商学院MBA毕业后,同时被美国五家公司录取。通过向上社交,实现GE实习生到咨询公司老板飞跃,同时她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康妮有本畅销书:《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今天本号转载康妮的一次演讲。

康妮:如何让孩子结交更优秀的人

在20多年的职场生涯中,我和政府很多高层领导、大公司的CEO、基金合伙人都打过交道。职场经验告诉我,不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大家眼中的成功人士,其实都是善于沟通的社交高手,拥有优质的可调动的社会关系。

在美国,我找工作、谈合作、找投资,第一时间,都会先想想,有没有可以求助的哈佛校友。而我自己,也常常接到校友的求助,伸出援手。强大的校友人脉体系,恰恰是哈佛商学院的竞争力所在。

而这种人脉网络的搭建,在哈佛商学院体系中无处不在。上学的时候有学习小组、兴趣俱乐部,毕业后有向校友开放的庞大数据库,大家也经常做服务校友的志愿工作,互相支持,而且每五年都有一个返校聚会,对我们来说就像过节一样。

这些年,我也开始给成年人开设人脉课。接触到大量案例后,我发现,很多人总是羡慕别人人脉广,自己却无从抓起。其实,我越来越觉得,人脉固然是成年以后的事,但一个人有没有受欢迎的能力,这事根本得从小时候练习。

我有两个儿子,既然从哈佛商学院学了这套人脉搭建法,我干脆把这套办法,用在了自己家儿子身上。

当然,我不是像教授在课堂上那么教,而是把学校里学的这套办法,转化成家庭游戏,在娱乐中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你别说,还真管用。我的两个孩子,哥哥和弟弟互相友爱,他们在学校里也很自信,有同理心,有很多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在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和鼓励他们参加课外兴趣班上不遗余力,投入巨大,但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觉得非常可惜。

事实上,有不少学霸型的孩子,到了大学或进入职场后,因为不懂团队合作,不会跟别人打交道而被同学、同事孤立,严重的还会引发一些心理问题。

我认为,比在成年后针对社交问题去纠偏更重要的,是在一个人的童年时期就培养出受欢迎的能力。现实问题是,今天中国的80、90后已经开始当家长了。

比如你,很可能自己就是独生子女,从小既缺兄弟姊妹的陪伴和竞争,住在城市的单元楼里,一起玩的孩子也不多,长辈又过分关怀,社交能力往往是缺失的一环”。当了爹妈,怎么教孩子社交,也有点抓瞎。

常有别的父母问我,都说性格是天生的,我本身性格内向,孩子也这样,怎么推都推不动,后天能改进吗?

答案是肯定的。

性格内向的孩子并不是不喜欢跟周围的人互动,只不过面对外界刺激,他们比外向的孩子更谨慎,社交中的反射弧”更长。而这,其实也是他们自己的社交优势,这样的孩子也因此常给人踏实、靠谱的印象。

一个人的受欢迎度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获得的。你需要用符合孩子个性的方式,尝试跟孩子一起改变,不断激发他的社交主动性。

我要说得第一个重点是:人格独立才是受欢迎的前提。

我用三个办法培养孩子的受欢迎能力。这三个办法分别是:

1. 优势游戏法

2. 理性反馈法

3. 15秒钟积极转念法

如果你的孩子上过或者正在上幼儿园,是不是每个幼儿园都有这样两种孩子。

一种孩子,比较强势,喜欢发号施令,在班里说一不二;

另外一种孩子,每说一句话都要看看别人的反应,他们希望别人喜欢自己,不喜欢和任何人发生冲突。

这两种孩子看上去人缘都很好,但这不是我要说的真正受欢迎的孩子。这两种孩子,前一种孩子,长大后,可能因为强势的性格和霸道的作风,变得并不讨人喜欢;而后一种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成为别人眼中的老好人,一味迎合别人,最终会失去自己。

什么是人格独立呢?

我来给你讲一个我自己经历过的故事。

我刚进哈佛商学院时,前三周是基础课,各种课程和班级都是随机安排的,这就给了大家一个互相认识的好机会。跟不同国籍、背景的同学交流,我最大的感受是,真正受欢迎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体现出的真诚、自信,不是以外界反馈、别人评价为基础的,而是骨子里对自己有什么优势、哪里有短板认识得很清楚。这种特质就是人格独立。

可以说,人格独立是受欢迎的基础。只有当一个人实现了人格独立,他的自信才能内化成一种个人魅力,不会随着外部环境和评价的变化而变化。

缺乏独立人格,也正是霸王型或讨好型孩子,长大以后不能持续受欢迎的真正原因。

拥有独立人格有这样三个要素:自我认知,接受反馈的能力和抵抗挫折的能力。

1. 自我认知:

这是指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对自己兴趣和能力的边界有清晰的认知。

2. 接受反馈的能力:

反馈就有正面和负面。如何看待这些反馈,尤其是负面反馈,是独立人格的重要表现。

如果一被夸奖就高兴,一被否定就不开心,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成为以自我为中心的霸王型”,或是完全没有主见的讨好型”。

3. 抵抗挫折的能力:

它是独立人格形成的重要保障。抵抗挫折的能力是指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能正视困难,不轻易否定自己,可以像不倒翁一样,跌倒了再爬起来。

针对这三个要素,接下来,我和你重点说说培养孩子独立人格的三个方法。

方法一: 优势链+成就箱

家长的认知和孩子的优势之间,是有偏差的。有时你觉得孩子喜欢唱歌跳舞,其实他们只是想要讨好你。你认为孩子弹琴有天赋,他们只是为了通过考级而不得不完成任务。

所以,我给你的建议是,与其一厢情愿地帮孩子开发兴趣和潜力,不如用游戏的方式鼓励孩子去发现、确认自己的优势,并从中获得乐趣。

在这里,我给你推荐两个简单的小游戏,一个是优势链,一个是成就箱。

1. 优势链

首先,你要让孩子把自己的优势写在彩色的纸条上,把纸条粘成一个圈,然后把所有的优势一个套一个地串起来,做成孩子的优势链”。

从戴在手腕上的手链”,到挂在脖子上的项链”。优势链越长,越能玩出更多的花样。除了在上面写字,还可以画画、涂色等。

这个游戏隔一段时间就可以做一次。每制作一条优势链,就可以把之前做的拿出来比较一下,看看新增了哪些优势。然后放在一起,让孩子通过链条的长短、花样等,看到自己不同阶段的成长。

孩子写下自己的优势时,你可以在旁边引导,会画画……嗯,没错,你上次画的那条美人鱼真的很漂亮。”吃饭很快……为什么你觉得吃饭快是个优势呢?说来听听吧……”

像这样,一边念出孩子写下的优势,一边跟他讨论、回忆具体细节,你会逐渐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和潜力在哪里。这个游戏的过程,不但帮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势,还帮助他表达、确认了自己的优势。

2. 成就箱

从读小学起,我就让两个孩子做了自己的成就箱,拿普通的装纸巾的盒子就可以。他们把学习、生活中取得的任何成绩或进步,都写成纸条放进去。

比如,我在学校帮助小朋友找到教室”,我记得收拾自己的碗筷”,我今天问了老师一个不懂的问题”等等,都可以成为小纸条的内容。

等到成就箱被装满,我会跟孩子一起,先把纸条掏出来,大声读出上面的字,然后跟孩子一起回忆纸条上发生的事情,再把纸条分类。

比如,帮助别人的放一堆,学习进步的放一堆。这样就很容易看出哪些事情做得比较好,哪些还有待加强。慢慢的,你就会发现,这些看起来小小的成就纸条”,推动着孩子不断进步和提高。随着成就箱一点点被填满,孩子的自信会一点点增长,对随时随地发挥优势也会更加乐此不疲。

方法二:学会理性反馈

主要有两点,一是,如何面对正面反馈,二是,如何面对负面反馈。

听到别人夸奖自己时,咱们中国人往往会谦虚一下:哪里哪里?我还差得远呢。”可是,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培养自己的自信,也不真诚。

1. 怎样教孩子面对别人的称赞呢?

我的做法是,鼓励孩子在听到夸奖时,除了说谢谢!”还要尽量多说一些细节。比如谢谢!我真的很努力!”或者说:谢谢!这次比赛我真的很重视,每天都练习,得到了好结果,我也很高兴。”

这样的回答,既显示出孩子的自信,也能引发孩子继续思考,对方这么说是出于礼貌,还是真的觉得自己做得好。

2. 怎样教孩子面对负面、消极反馈?

同样的道理,当孩子听到来自他人的负面、消极的反馈时,你也要注意引导他们回忆当时的场景,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然后跟孩子讨论,而不是盲目地维护或教育孩子。

当孩子还原出整个过程,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你再顺着他的思路告诉孩子,不要因为别人说了自己不好的地方,就否定自己。

用学习的心态问问自己:别人为什么会这样说?如果是真正的错误或者缺点,那就需要改正。如果是出于误解、妒忌或者只是因为对方情绪不好,脱口而出的话,那就不用放在心上。

从理性分析的角度出发,认真客观地对待自己的优势和缺点,任何负面的经历都可以转化成正面积极的学习的过程,孩子也会更加自信。

方法三:15秒积极转念法

孩子在家或者学校都难免遇到困难和挫折,有可能是同学的孤立,学习上的难题,也可能是遭遇到失败和恐惧。我来给你讲讲用15秒钟积极转念法怎么做。

这个方法可以分成三步:

第一步,是当孩子经历负面情绪时,我会鼓励他一边深呼吸,一边在心里默默数15秒,利用这段时间来让自己冷静降温;

第二步,再用15秒,尽情地把负面情绪表达出来。比如我不喜欢某某,他让我难堪”;弟弟真讨厌,他烦死了”;数学作业太难了,让我心烦。”

第三步,我会引导孩子在头脑中想象一个他喜欢的画面,画面可以是阳光、海水、沙滩,或者全家一起骑自行车、玩游戏等等。

如果孩子不愿意配合,他会说:我还在生气,根本想不出什么美好的事情!”所以,你要注意,做这个练习,平时就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积累一些美好记忆。

比如,我家老大常说,小时候有一次我们在餐馆的尽情逗笑,是他最美好的记忆。后来,在他生气或者沮丧要转念的时候,我就提醒他赶快在脑子里换频道,播放这个美好的记忆画面。

这个过程刚开始有点难,但我不断坚持帮他回忆当时的一些画面场景。慢慢的,他平静下来,最后顺利地从坏情绪中抽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