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去参加同学的婚礼,遇到了一个另类的小男孩。可能是我天生比较招小朋友喜欢,我刚坐下没多久,这个小男孩就来到我身边,要跟我一起玩。因为我有很多哄小朋友开心的法宝,所以我们两人玩得很开心。
后来,服务员开始上菜,第一道菜是红烧狮子头,小男孩扭头看了一眼,转过身子继续跟我玩耍。第二道菜是油炸小鸡翅,这时候,小男孩忽然大声地对我喊道:阿姨,阿姨,我要吃鸡翅。
我被他突如其来的一声大喊,吓得不轻,赶紧小声跟他说道:现在还不可以吃噢,要等新郎新娘出来后,我们才可以吃东西。

小男孩用手扯着我的衣服,生气地跺着双脚:不行不行,我现在就要吃,等一下凉了就不好吃了。
我想继续劝他等一会再吃,这时候小男孩的妈妈拿着鸡翅走了过来:小孩子不懂事,让你见笑了。
小男孩吃完他妈妈递给他那个鸡翅后,又用沾满油渍的手抓了两个。
在小男孩啃鸡翅期间,他妈妈也顺手拿了个鸡翅啃起来,丝毫不顾其他客人都在等着新郎新娘到场。
小男孩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举动,一定跟平时家里的用餐习惯有关。

孩子,就是那个踩着我们脚印行走的人。
泰曼·约翰逊曾说: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
2之前逛论坛时,有位网友说了这样一段话:孩子出生时就是一张白纸,你用它写诗,他的生活就是诗,你用它画画,他的人生就是画;你用它抹灰,他的世界就一片灰暗。你怎么做,你的孩子就怎么样。
评价一副作品的好坏,不在于纸的劣质,在于作画之人的功力。
国庆期间,我们一家去姐姐家做客。当饭菜都摆好后,我招呼8岁的侄子赶紧过来坐下吃饭,没想到他摆摆手说道:要让客人先入座,我才可以坐下。
这是我第一次被一个孩子当作客人对待,那一刻,我觉得特别温暖。
吃饭的时候,侄子在转动桌子之前,总会先观察一遍。如果遇到有人正在夹菜,他会等对方先夹好菜,然后再轻轻地转动桌子。

当他吃好饭,发现我们还在热情的聊天时,他没有打断我们,而是在一旁安静地等着。直到我们所有人都吃好饭,他才跟我们一起安静地离开。
我帮姐姐收拾碗筷时,特意看了眼侄子的桌前。桌上没有油腻的汤汁,所有骨头跟残渣都被他整理到了自己的碗中,餐巾纸在他离开的时候已带走,扔到了垃圾桶。
我没想到,8岁的侄子,已经拥有了这么好的品行。

有些孩子,不管什么场合,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大吵大闹,吃饭时,看到自己喜欢的菜,恨不得全部倒进自己碗里。虽然没人会去责怪一个孩子,但一定有人会讨厌这样的孩子。
谷口雅春这样说道: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家庭和父母的精神,所以希望孩子好,首先自己要起模范作用。父母或教育者的日常性言行,对培养孩子的人格有最强的说服力。
3在今年夏天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陶虹说了一句特别经典的话: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
在剧中,关于孩子不爱学习的事情,海清跟老朋友陶虹诉苦:我对他够尽心尽力了,他自己不爱学,那孩子成绩不好,那能是我的错吗?
作为资深教育工作者的陶虹立马纠正道:那就是你的错,你这想法怎么还没端正过来呀?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家庭教育的真相,从孩子身上,就可以看到家长的品行。
俞敏洪和马东在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谈话时说道: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他表示自己继承了父亲的宽厚,又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我的父母成就了我。”
在看《爸爸去哪儿》时,办公室好几个同事都被陈小春跟应采儿的儿子Jasper圈粉。因为Jasper是所有孩子当中的小暖男。
《爸爸去哪儿》其中有一期,是所有家庭都围坐在一起吃饭,村长李锐在一旁敲东西,发出报警的声音,听起来很刺耳,当Jasperu找李锐时,李锐问他:好听吗?Jasper思考了一会,认真地鼓掌并说道:好好听哦。

图片来源网络
我当时大吃一惊,这哪里是个只有几岁的孩子?这分明就是一个高情商暖男啊!
当我无意中看了一期《妻子的浪漫旅行》,在节目中,应采儿不但自己对待服务员彬彬有礼,还一直提醒魏大勋要跟服务员说谢谢”和请”。
我终于明白圈粉无数的Jasper原来是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中,成长为这样一个懂礼貌、高情商的暖男。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见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其实家庭教育,并不复杂,无非是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当你做好了自己,孩子也一定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