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为了把孩子培养出来,父母可以拼到什么程度,这是三口之家的答案

父母对于孩子,一定是全心全意的付出。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才,家长也愿意付出任何的努力。但这种任何努力的极限在哪里?没有人知道。

在上海曾经有这么一个非常普通的三口之家,他们全家的努力让所有人知道一个父亲可以为孩子做到什么程度,真正体现了父爱如山。

父亲丁尚彪的人生就是一出悲剧。童年的时候,他遇到了三年自然灾害,读书的年纪又遇到了上山下乡,离开上海去了安徽的一个山沟。

为了把孩子培养出来,父母可以拼到什么程度,这是三口之家的答案

好不容易回到上海,他白天工作,晚上自修文化课,硬生生地从初中一直补到高中。他的目标非常清晰,想靠知识改变命运。

然后,他的年龄已经过线,在那个年代,没有一所大学愿意接受他。他只能在食堂工作,依靠每月不到100的工资养家糊口。

在他35岁那年,他很意外地得到了一份日本高校的招生资料。这对想靠知识改变命运的他来说,无疑是救命稻草。

为此,他们夫妻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终于凑够了42万日元,他要去日本留学,他相信等他毕业回国后,一定可以给这个家庭带来新生。

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需要他全家不吃不喝地工作15年。这是一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豪赌,为此他压上了一切。

然而命运之神并未眷顾他。他梦想的日本北海道阿寒町,却是一个和中国农村极其相似的地方。这里年轻人大量流失,这里满目疮痍。

原来是因为这里的人口大量减少,日本政府才决定开办外国语学校,吸引外国留学生,给这片土地带来生机,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这么轻易就可以来这里留学的原因。

在这里,本地人都没有工作,留学生更是被严禁外出工作。这对丁尚彪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这意味着他不可能有任何收入,还要支付昂贵的生活费和留学费。

阿凡达

于是他决定逃离,逃到东京去一边打工一边学习。但逃离并非易事,没有路,更没有交通工具。接连几次逃跑,都被抓了回来。

但最后他还是成功逃脱,来到了东京。但新的问题来了,在东京他的转校申请没有得到批准,也不可能被批准。

于是他只有两条路,一条回国,用未来的人生打工还债;另一条路则是留在日本,成为黑户,随时准备被遣送回国。

在这一刻,他做了个艰难的决定,他知道自己这辈子已经无法实现人生目标了,他决定牺牲他一人,为女儿创造出必要的条件,做女儿成功的梯子。

丁尚彪

整整8年,他语言不通,却打了三份工,每天10几个小时的忙碌,工作结束,已经是晚上12点,末班车没了,那就沿着铁轨步行回住处。

他的住处,是靠近铁路的最便宜的一居室,没有卫生间,唯一的装饰是女儿10岁的照片。8年,他没请过一次假,唯一的休息日,就是去国内汇款。

8年,除了简单的必要开销,其他悉数寄回了上海。老丁在日本苦苦地挣扎,远在上海的家人,过得也一点不轻松。

他妻子陈祈星和女儿丁晽除了还债,剩下的钱全部存了起来,仅靠陈祈星微薄的工资艰难度日。相依为命过了8年。

丁尚彪

8年后,丁晽不负众望,考取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从这天起,这家人的命运开始有了转机。

女儿去美国上学后,老丁本来可以回国了,但他觉得,还要再赚点钱,支持女儿的医学梦。这一拼,又是7年。直到女儿博士毕业,成为了一名妇产科医生。

15年后,老丁来到成田机场,坐飞机回上海。日本海关人员看到他的护照,整整黑了15年。但这个黑户,按时缴纳税款,没有任何犯罪记录。他用自己的双手,为家庭和女儿拼出了一个未来。为此,日本海关人员决定盖章放行,并举手表示敬意。

丁尚彪

纪律片导演张丽玲跟拍了整整10年,于是有了一部讲述老丁一家故事的纪录片《含泪活着》。作为一部翻译的纪录片,破天荒地在日本富士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

由于该片过于火爆,《含泪活着》被搬上了大银幕,在日本影院上映。该片未作任何宣传,声势竟然盖过了如日中天的《阿凡达》,高居票房排行榜榜首。海报周围,贴满了观众留言。

08年,丁晽结婚,丁尚彪夫妻也随后去了美国。一家人都已经拿到绿卡定居美国。但老丁在美国并未闲下来,他去了5星级宾馆工作,并成功获得了纽约宾馆协会颁发的优秀工作奖。业余时间,他还会向纽约的中文杂志投稿。他未来的计划是退休之后,用自己赚到的钱带家人一起周游世界。

阿凡达

这是一个父亲的故事,也是一个男人的故事,这里有父爱如山,这里有男人的坚持和坚强。这里更有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这是一个依靠两代人接力改变命运的故事,二代人的艰苦努力,最后终于绝地反击,成功逆袭。

父母可以为孩子做到什么程度,老丁给出了他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