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怕孩子的生活待遇低于同龄人,让孩子的心理产生落差,所以为了孩子再辛苦也心甘情愿。
可在孩子尚未完全成长之时,有时候还不懂得心疼父母,认为父母所作所为都是理所应当,自己有权力享受父母所付出的一切。
这样的孩子并不是少数,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暴露出了这些孩子的想法和缺点,但造成这种现象未必全是孩子的错。
父子相约吃牛排,孩子的一番表现惹争议
老李夫妇结婚较晚,身为普通的蓝领阶层,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但无论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在所不惜。
如今孩子已经十岁了,老李夫妇对孩子的爱有增无减,每天亲自接送孩子上下学,对孩子的课业负担也无比心疼,这天放学后,儿子对老李提出了自己很想吃学校对门的牛排,老李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到了牛排店才发现牛排价格不菲,但为了儿子再贵也舍得买,老李点了一份给儿子吃,儿子强烈要求点许多小食和沙拉等。
在吃饭过程中,儿子大快朵颐老李看着也很欣慰,看见儿子切牛排比较吃力,还亲自将牛排切好送到儿子面前。
没想到儿子吃完自己的牛排后,竟然把老李面前的小食直接端走就吃。不过老李没说什么,只要儿子吃得满意,自己也心甘情愿了。全程没吃几口,一直在照顾儿子。
儿子吃饱了着急回家,桌子上还剩了些食物,他不想等爸爸继续吃,也不好意思打包,拉着爸爸结账之后就离开了。父子俩走出门后服务员摇摇头感叹:这位父亲想要养儿防老怕是有些困难了。
类似的事情时常在身边发生,父母自认为孩子衣食住行享受最好的就是尽到义务了,殊不知这样可能害了孩子也坑了自己。
养儿防老怕是有些困难了,原因不止在孩子本身
父母给予孩子一定的爱是必须的,但是把握不好度,吃亏的只有孩子。
★ 父母自降身份,导致孩子不懂得感恩
父母只知道一味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是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教育,让孩子以为父母所提供的一切都是应当的。
进而在今后的人际交往当中,不懂得感恩与回报父母,更别说以后会养老。在生活中他也只知道拿来主义,久而久之就会失去身边的朋友,变得孤单不已。
★ 父母超出承受能力的付出,让孩子不知道心疼父母
父母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就算承受能力有限,也打肿脸充胖子,这样只能给孩子造成父母无所不能的假象,让孩子觉得一切都唾手可得。
慢慢孩子便不会心疼父母,不理解父母的辛苦与不易,不懂得世间疾苦,长大后也难以适应社会。
★ 父母照顾孩子细致过了头,孩子缺乏独立自理能力
父母大包大揽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在依赖父母中,逐渐忘记了独立生活的能力,缺乏了生活自理能力,也不会形成健全的人格,导致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掣肘不少。
老李的儿子已经不小了,他还是会忍不住为儿子切好牛排,甚至有端菜倒水的举动,本意是好的却也让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不想孩子成为让别人摇头的人,家长注意这样做
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生活简单,精神富足,养成健全的意志品质。
父母是孩子三观的引导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以免在岁月的流逝中,失去了发挥价值的作用。
首先,锻炼孩子吃苦的能力
父母从小就要有意识培养孩子吃苦的能力,磨炼孩子的意志,让孩子在打磨中,形成吃苦和抗压能力,这样才能避免成为温室的花朵。
其次,让孩子学会分享,尊老爱幼
尊老爱幼是中国传统的美德之一,是每个孩子必须掌握的优良品质,父母是孩子的长辈,孩子要学会尊重,吃饭时要等到长辈先动筷子。
学会分享,自己会收获幸福和快乐,也会收到他人的感恩与祝福。懂得尊重他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是父母必须教会孩子的重要一课。
父子俩简单的一次吃牛排,就连外人都看不过去,可还有多少父母正在经历这种情况不自知。
其实父母不一定真的需要养儿防老”,但在教育孩子上方式不对,自己到老了会被孩子坑,且对于孩子来说不良的品质也会影响其自身发展。
团子妈心里话:
孩子的三观正在形成,父母要抓住时机,以免不正确的三观形成后,对自己和孩子都不利。